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為啥?農民的3句話,沒法反駁

如果真有一天,農民老了,沒有打工和種地的能力了,那麼日子該怎麼過?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農民都考慮過,按理說農民都有後代,不該考慮養老的問題,但很多農民心裡其實都清楚,讓子女養老現在越來越不靠譜了,尤其在農村,子女不管父母的現象時有發生,每個村子裡或多或少都存在,只不過有些農民為了維護子女的形象,也為了家庭和睦,儘量瞞著不讓同村的人知道。

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為啥?農民的3句話,沒法反駁


讓農民感受比較明顯的就是年輕人不會心疼老人,有很多農村的小年輕說起來也挺有本事的,還在城裡買了房,但看看村裡的父母,住的確實有了好幾十年曆史的老房子,牆體可能都有些開裂了,鮮明的對比之下,不少農民開始憂心自己的養老了。還有些對子女比較失望的農民乾脆感慨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按說農村自古以來就注重孝道,在這種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農民更應該懂得孝敬老人才對,為啥現在卻截然相反呢?編者特意問了村裡比較有威望的農民老趙,編者總結了3句話,完全沒法反駁。

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為啥?農民的3句話,沒法反駁


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沒伺候過農村生病的老人的那些人來說,這句話可能是託詞,不足為信,但對伺候過農村生病老人的人來講,應該對這句話的認同度很高。農民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村裡子女比較多的那些家庭,很多子女可能心甘情願的給幾百的贍養費,但不見得願意把老人接到自家贍養就是這個道理。伺候生病的老人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不怕髒不怕累,有些老人由於疾病的原因,心理還比較脆弱,比較執拗,稍不順著他們來,可能就要被吵一頓,這時候心中的感受也只有農民心裡最清楚了。

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為啥?農民的3句話,沒法反駁


離家太遠,孝順無門。在農村提到留守這個詞,很多農民心裡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後邊加上“老人”“兒童”“婦女”之類的字眼,從這來看就知道農村老人是屬於留守人群之列的,對農村的年輕人來說,未必就是不孝順,有些農村的年輕人也會定期的給老人打電話,寄生活費,但只是在外人看來,不能在老人身邊伺候,所以就覺得屬於不孝順。雖然農民沒能在家伺候是真的,但離家太遠,孝順無門也客觀存在。

被寵壞了,不懂得感恩。可能說實話您不愛聽,但很多農民教子方式確實值得商榷,隨著農村生活條件變好,不少農民都把“棍棒之下出孝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老祖宗留下的老話給拋棄了,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硬要富養,其結果就是子女長大後覺得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地,當父母的就該給子女創造這樣的條件。等到自己長大了,離家後和這個家就沒多大關係了,老家的父母就該自己顧好自己,由於從小被寵壞了,他們完全不懂的感恩為何物,更談不上孝順了。

農村孝道“淪喪”,比城市要嚴重,為啥?農民的3句話,沒法反駁


以上的3句話,確實是真實情況,聽起來完全沒法反駁。當然,不孝可能也跟經濟條件有一定關係,但編者覺得沒直接關係,只要有孝順老人的那份心,不用很多錢,一樣能把老人照顧好,如果沒那份心的話,可能自己住高樓,老人還是吃糠咽菜。對此,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