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那么口语诗和“丑书”是文化的倒退吗?为什么?

大众微评号


文言文到白话文不是倒退。

文言文只不过是文人写书作文用的,老百姓还都是讲方言或者说白话文的,要不然民间为什么会存在很多方言呢?就像我们这个地方农村仍然说方言,不可能人人都普通话,就像古人一样不可能人人都讲古文,满口之乎者也。

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方式不一样,古代没有那么多课程,主要是古典经典书籍,四书五经等是其主要内容,古人读书就是整天背,抄写这些内容,所以他们具有这样的功底。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社会生存率提高,使用文言文不方便交流,所以白话文就成了必然选择,当时倡导新文化运动,也使得白话文成为主流。

当然像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大部分都是用的白话文,通俗易懂,老百姓一看都明白。

所以是进步,不是倒退。

丑书,是一种瞎胡闹,就好比小时候用尿和泥玩一样,是闹着玩,自己开心就好。不管孬好,不管泥和的好不好,大家心情好就行了,但不要在网上炫耀,否则会让人感到骚气的。


绿蚁红泥醅酒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那么“口语诗”和“丑书”的是文化倒退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一种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有其标准。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到底是代表了一种进步,还是代表了一种退步,是有衡量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即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了这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种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退步的。

  二、几种文化现象的定位

文言文到白话文、“口语诗”和“丑书”都应该属于文化现象。那么如何来定位它们呢?笔者是这样看的:

  1、从文言文到白话文

  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文言文一直承载着记录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白话文的出现,加速了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

  相较于文言文的晦涩,白话文迅速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主要源于其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根据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标准,文言文走向白话文是一种进步,无可争辩。


  2、“口语诗”

  “口语诗”就是口头语言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只不过带点儿诗意而已。从历史来看,我国的“口语诗”出现还是比较早的,《诗经》中就有,那是古诗中的口语诗。新文化运动出现之后,刘半农、胡适等都有过口语诗歌的创作,当代的田间先生、臧克家先生等也写过这种作品,现代口语诗歌就更多了,也不乏名家有所涉猎。但都不是主流情况。

  根据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标准,“口语诗”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丝毫没有形成过潮流,受众面也非常狭窄,因此它的出现,根本谈不上文化倒退,也上升不到这个高度。


  3、“丑书”

  “丑书”是现代的产物,是指在许多展览作品甚至获奖作品在创作时“不往美观上去写”,有意漠视用笔,破坏结体,夸张变形等等。

  相比书法的主流书写情况,“丑书”的受众面极其狭小,注定不会动摇主流书法的根基。

  根据朴素历史唯物主义标准,“丑书”只能算作一种文化现象,其天生的狭隘性注定其不可能影响社会文化大的发展趋势,根本上升不到这个高度来加以讨论,不能算作文化倒退。


  综上所述,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是被朴素历史唯物主义标准已经证明了的。而“口语诗”和“丑书”只能归为两种文化现象,它们先天的狭隘性,注定了它们不会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向好发展,算不上文化倒退。

  


飞扬文字


文言文到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胜利。文言文是古人日常交流的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文变成了一种脱离了日常工作、生活的纯粹的文字。像鲁迅的《孔乙己》中所表现的,满口的“之乎者也”已成笑柄了。

文字的本质特质是交流的工具,白话文的革命和建国后简化字的改革,汉语拼音、普通话的推广,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水平。现代白话文小说、诗文也迎来了繁荣时期,以鲁郭茅巴老曹为代表文学家留下来大量的经典著作。毛泽东的哲学论著、政论文、新闻稿都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口语诗、丑书是一种“接地气”把表现吧,就像吃多了珍馐美味,也来点野菜野味吧。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现在是“审丑”时代,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究竟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那就让历史来说话吧。





半支莲6


这其实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进步,最大的优势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文言文言简意赅是因为过去的文字载体受限,甲骨文、竹简这些载体写不了多少字,虽然言辞精美、精炼工整,但是门槛很高,表意并不准确,很多文言文都存在多种解释,实际上是有弊端的。但后来纸张和印刷术普及后,文言文的字数也在随之扩大,表述也更加清晰准确、易懂,到后来电排以及大规模印刷技术成熟,出版物普及以后,人们对信息的诉求越来越旺盛,进而带动文字量和白话文的推广,可以说这确实是个进步。

第二,口语诗,其实也是一个进步,但不如文言文到白话文的促进意义那么巨大,因为这个受众群体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对诗文美的认知上,更倾向于工整对仗,含义隽永,而口语诗要达到这个标准,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现代诗很难出现广为传播的经典作品。

第三,丑书,这个不同于前面两者,这个是典型的退步,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前两者都有促进推广的目的,而丑书却不同,它难以复制,难以传承,表意不但不精确而且还更加模糊,最重要的是出发点不同,丑书的主要目的还是标新立异博取眼球,是为了名利,从骨子里就带着世俗的气息,只是一种炒作工具,当然是倒退。


何言汲汲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那么“口语诗”和“丑书”的是文化倒退吗?

题主你好!很高兴和你讨论这个问题!

我写口语诗,也不写口语诗。我觉得口语诗是诗歌的一个类型,不存在什么文化的倒退。这就好像有的人喜欢吃很精致的食物,有些人则不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先秦时期的人讲话,讲的是文言文,那个时候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是文言文。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语言和生活紧密衔接,口语就是书面语,书面语就是口语。

后来书面语和口语逐渐分化。到了唐代时期就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到了清朝这个特征愈加明显。从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来。书面语和口语的分化,使得书面语离生活越来越远。语言远离了生活以后,它就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

如果要创作出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就要使用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衔接的语音,只有这样,文学创作才不会被少数人垄断,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够得到满足。

早在唐初时候,就出现了口语诗人(甚至更早)诗人,比如王志梵、塞山……

口语诗也有它的艺术讲究,特别重视语言的含蓄性和语义的丰富性,也就是说,他强调诗歌的张力,要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现在很多攻击口语诗的人,他自己并没有写出几首诗。



安雅威


白话文出在五四运动前后,可以说是近代才有的。

在此之前,文言文是主流,学的是文言文,写的也是文言文。

如果不识字,根本听不懂文言文,所以在古时才有读书人的尊贵。

白话文的进步在于哪呢!

首先,有了白话文之后,可以很好的推广知识,使得学习相对文言文较为容易。

其次,使得文言文那种“能见于行文,不能口说”变成了可看,可读,可写,可说!

然后,使不易弄懂其意的文言文在白话文下变的易懂还易学。

再就是少了文言文那种之乎者也,使白话文更易为人接爱理解。

至于口语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虽是口语,但好的诗也是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关键是写的好,虽然说看上去随意,但细细品味,大白话间自有不同。

口语诗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因为其更能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从而引发共鸣。

最为重要的一点,现代人都是学习白话文的。

因此在对这样的语言浅显,易懂,易于记忆的东西更容易接受。

因为不需要太高的文化修养,一读就通,一看就懂,更是能借这种诗抒发情怀感叹,可以说口语诗就是最接近普罗大众的诗!

而丑书,相信首创者也是想让其更容易令普通大众接受。

但是书法真不同于白话文,能够看出字来的丑书还能被人接受,虽然说圈子小了点。

但其俗不可奈的特点还是接地气的,关键是如此一来,书法艺术的难度更不得普通人接受,因为就是这一个丑字,断送了其接地气的特点。

在普通人眼中,这样的书法也就仅仅新奇两字,但真的看不懂,丑的难以接受,也就自然扩大不了影响。

至于另外一帮人写的丑书,还真看不懂!可能是真没有那个审美眼光。

至于是不是书法创新,还是名利下的哗众取宠,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知道。

但绝大多数普通人眼中,除了懵逼,就是想笑,行为艺术么,再恰当不过!


寅飞扬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使文学走出殿堂,走向大众,对普及文化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具有极积作用,无疑是文化的进步。

“口语诗”是现代词的一种,它不是简单的对话,有别于文言文,不受平仄格律约束,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贴近生活,现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大众喜欢。“口语诗”是诗歌的另外一种形式,它虽然不能说是代表文化的进步,但是给“口语诗”扣上一顶“文化倒退”的帽子,我认为有失偏颇。譬如口语诗作者沈浩波;严力;刘川;赵克强;闫永敏;李伟;小蝶;叶臻;草钤;丁小琪(排名不分先后)创作的口语诗,表面看似用口语叙述 一件事情,但寓意深刻,十分耐人寻味。

“丑书”的确是一种文化倒退,简直就是文化颓废,丧失了文化内涵,让原本优美的书法文化变得丑陋不堪,惨不忍睹!“丑书”简直就是恶作剧,是对书法的丑化与恶搞,是一出无聊的闹剧,是一种文化的堕落行为。胡乱涂鸦的丑书不是艺术,是对艺术的亵渎,说“丑书”是“文化的倒退”应该是比较好听的说法了。


阳光灿烂65612926


您好,我是诗词小说交流汇,有幸为您解答问题:“从文言文到百话文是进步,口语诗和“丑书”是文化倒退吗?”

要想解答您的问题,就得把您的问题解开了讲!因为您的题目信息量很大!

首先说:“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进化!”您的题目把白话文当成进步这一说有待商榷,充其量只能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白话文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明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然而,丢掉传统的文言文之后,现在是什么样呢?先不说有几个人看得懂浩瀚的古文献了?就连国外的电影到亚洲取景,拍到日本可以有忍者可以有和服,拍到泰国有寺庙有和尚,拍到中国呢?只有灰头土脸的农民!不排除国外电影故意黑中国!但是反省一下自己,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传播甚广的传统文化?

所以说这个问题“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的说法不够准确!当年为了让更多普通人更轻松的学习到文化,不得已才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这有利于降低文盲率,提高中国人普遍素质,但是也丢掉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国家现在也没有放弃文言文,学校里还学得到!足以证明文言文没有落伍和退步这一说!

再说您说的“口语诗”!我想应该是指现代诗吧?现代诗是顺应时代的,也就是提倡白话文开始,古诗已经没有群众基础了!

现代诗在语法和字句上没有古诗的讲究和推敲!但是在意境上绝不会低,甚至比古诗蕴含得更多!(我写过十九字的现代诗供大家鉴赏《英雄》~山石滚落时,我们看着逃路,你看着滚落的轨迹!)如果有人说现代诗是糟粕,要嘛是他看到的现代诗确实没写好(现代诗门槛太低,所以很多是滥竽充数的),要嘛是他没有鉴赏能力!可以下结论:现代诗绝不是退步!

最后论证“丑书”!我也看过新闻,那些所谓的大师张牙舞爪,丑态毕露,哗众取宠!绝对是败类无疑!一切以获得利益获得关注缺少实质内容的都是糟粕!

所以我的答案是“文言文”“白话文”“口语诗”都是进步!唯独“丑书”是退步!


诗词小说交流汇


不仅仅口语诗和“丑书”是文化的倒退,文言文过渡到白话文更是一种文化的倒退。

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并不一定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反,有时会阻碍甚至摧残既有的优秀文化。

自从上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风气的日盛,一些掌握了话语权的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贫穷落后归结为文化的落后,主张全面废除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要废掉汉字代之以拼音,后因有识之士力保,中医和文字才得以幸存。但废除古文,提倡白话文却从此流行开来。虽然白话文易于交流和传播,为当时的思想

启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因此说它就是一种文化的进步,笔者认为,它恰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摧残,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倒退。

翻开我们古代的经典,脍炙人口的篇章和意味隽永的诗句比比皆是,或精譬凝炼,或含蓄蕴藉,或鞭譬入理。语言精粹,微言大义。远比现代白话文章的语言水平高得多。

现代文有几篇文章能与古代文学相媲美?有几首诗能象古诗那样广为流传?

普通民众都能读懂和接受的文学作品未必就是进步的文化。流行和普及的东西一般都不是精髓。真正高端的文学只有具备相应文化层次的知识分子才能理解。但不能因之不被大多数人阅读和接受,就判定为古代文学不如今,更不能认为现代文学就是一种进步。

相信古代人,书面语言和口语不是一回事。文章可以之乎者也,说话未必诘屈聱牙。而现在,白话文接近口语,几乎成了真正的大白话,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艺术性。至于现代诗,几乎就是顺口胡诌,和古诗根本没法比,不可同日而语。大家有目共睹,在此不废口舌。

给大家分享一首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赠送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此时的孟浩然进京应试,希望时任宰相的张九龄给予提携。前四句写景铺垫,在此不讲,咱们看后四句主旨部分。“欲济无舟楫”,我想到达理想的彼岸却无船可渡,“端居耻圣明”,我生活在圣明的朝代却端居在家不能有所成就为国效力甚为可耻,下两句意思很好理解:坐看垂钓的人(实际上指张九龄),我真羡慕那些被他提出水面的鱼儿。

此诗既表达了想被张九龄提携的愿望,又维护了文人的清高和尊严,表面看就是一首山水诗,不露一丝贪乞的痕迹,实在高妙至极。

如果同样的事情换作现在,恐怕没谁有这样的文学功底能这样含蓄表达出来自己的意图。

这仅仅是古代灿烂文学的一朵小花而已,那些如雷贯耳的古代大家的优秀诗文数不胜数,反观现代文学,有多少可以传世的名作呢?


秋夜为我长


这个只能说,汉语言中文言文的使用是一个特定社会环境的语言表述,不能和现在来比。白话文属于新文化运动之后流行起来的主要语言文字等。

现代人使用文言文只是一种爱好。失去了语言环境的现代文言文,根本不能与过去的文字去比较,因为精华已经很难提炼到位。至于书法,是语言的表述记录形式,也与文字一样的,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

丑书的丑,丑在没有遵循书法的规律或者底蕴,没一点章法和内涵的伪书法。

古代的很多字,看着丑,但是,仔细品味,内涵很深。与现代某些不练书法或者练的不精,就想推陈出旧的那些作品,不是一个档次的。没有书法的美感和内涵,只有丑的型而没有意在里面,这个就是现代丑书,奇形怪状,无一点美的艺术和内涵。

书法,有一种形式,都是以拙为字的灵魂。傅山说过,硬拙勿丑。就是这个意思。现代的很多人,裹脚布学来了,精髓却不懂,所以,字丑的很。根本就没有可欣赏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