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网络小说对明末李自成的起义评价越来越差,不是义军吗,怎么成了流寇?

思无邪142744295


近代,有些人发明了一个词:农民起义。并且把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方腊宋江、张献忠李自成乃至太平天国都划到了农民起义的范围。

实际上这个农民起义就是龟毛兔角,乌龟没有毛兔子没有角,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但你可以编出来这个词。

农民是不可能起义的。

什么叫义?道德规范。为什么叫义勇军?因为有了道德规范的勇敢,才能称之为军队。只有勇敢,没有规范,那叫土匪。义,道德规范,也就是这个社会运行的规范。没有道德规范,不义,那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乱套。所以,这个义必须“正”。端正的道德规范。

什么叫起义?为了维护这个义而起!起事、起兵。为了维护这个世界的正义,为了维护这个世界的公正,为了维护这个世界的道德而起,这叫起义。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古代的农民有这个精神境界吗?

一群没文化的农民,为了世间的正义,为了社会的道德,冒着家破人亡,祸灭九族的风险去造朝廷的反?这可能吗?

农民为什么要造反:也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谋条活路,仅此而已。

明朝,统治昏聩,民不聊生。到后期发生了大饥荒,老百姓大批的饿死。人吃人,把人肉当商品公开叫卖,父母吃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吃土、吃树皮草根......这个人没吃的会怎么办?要么坐在家里等着饿死,要么就得出去转转找吃的。

有兴趣大家可以看看冯小刚的1942,当个参考。

人饿的不行了,出去找吃的。怎么找?那就是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的组团出去找,自己的村子周围吃的挖干净了,那就得去附近的村子里找。到了附近的村子,发现这里也没吃的,但这里的人也就会慢慢的加入找吃的队伍。大家组团去下一个村子去找......找食物的队伍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这就产生了:流民。

当流民发现别人家有食物的时候,肯定会去要,但这粮食也是人家保命的,也肯定不能给。这就难免会有人去偷,偷不到就得抢。抢,人家不给,那就得打。人多,打起来就是混战,难免就会闹出人命,流民就变成了:流寇。

这些老百姓流动大军出去抢吃的,官府就得治理,怎么治理?派兵杀。而老百姓不愿意束手就擒,要反抗。想反抗有效率,需要把大家组织起来,组织起来,那就得有个:首领。

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并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他是流民自卫首领。只不过他慢慢做大,最后推翻了明王朝。

把李自成说成农民起义领袖,是出于某种目的的人为拔高、造假、树立典型......到了现在,随着时代进步,这种东西明显是经不住推敲。所以很容易引起了大家的反感、讨厌。而大家一讨厌,一反感,立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李自成打成了流寇。

把李自成定性成流寇,这是站在明朝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你就是饿死,也不应该造朝廷的反,当忠臣孝子。我们现代人,站在这个立场去评价李自成,也明显是滑稽的。

流民、李自成、明末农民军,这只是底层老百姓的一种出于本能的:自保。他们开始成为流民,是求生的本能,后来组织起来成为流寇,是大势所趋,谁也控制不了。

李自成这一票人马的起家、做大,从根上讲,还是底层人民实在是没活路了,在为自己争取一点机会。所以说你把他过度的在道德层面,在精神境界上拔高,就显得很假,很恶心。

但把他贬低成流寇、匪徒罪犯,也不应该。老百姓在绝境中,有没有为自己争取存活机会的权利?肯定也是有。

李自成的农民军是典型的:官逼民反。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无奈,四个字就是万般无奈。中国的老百姓,但凡家里还有半把糙米,他都不会出去冒险、造反。

在大饥荒的时代,老百姓成为流民、流寇,这是没办法的事。而作为流民领袖,李自成的境界不高,在远见、谋略、政策上出现了很多不足、失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所处的层次就在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