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

由於北苑貢茶精美而良好的品質深受當時統治階級的喜愛,因而成為宋代茶葉繁盛的物質性標誌,也成為當時一種獨有的文化現象

也由北苑的貢茶推動了宋代茶文化的發展,帶領了茶文化的新風尚,使飲茶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的潮流。

北苑的茶也因此成為了宋代茶文化之中最具有內涵的一種。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北苑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帶動一股新潮流,不單單是因為統治階級們十分喜愛,連朝廷的君王也十分追捧這茶。

1、統治階級的喜愛與追捧

“以別庶飲”的北苑貢茶,就像是天生的屬於統治階級們的產物。

是因為在宋代,上至一國的君主,對北苑的貢茶十分的推崇和喜愛,並且十分的喜歡喝這茶。

然而朝廷的大臣們都以君王的愛好,為自己的愛好都想著巴結君王,向君王示好,也因而朝廷的大臣們也成為北苑茶的喜愛者。

這就使得北苑茶,一下子成為了整個宮廷和皇室的重要茶飲,也正因為君王和朝廷大臣們的喜歡,使得這茶成為了人們都想要去得到的物品,一下子這種北苑茶就顯得彌足珍貴。

從而也使得在福建這一地帶的茶官們挖空心思的去製造貢茶,為的只是討皇上的喜歡,進而源源不斷的向朝廷運輸,並且越加的精細,越加的奢華。

也正在這一時期,宋代的文人墨客以及士大夫門也都懷著滿腔的熱情去品嚐這貢茶,也正是這一時期,宋代的茶詩中湧現出了大量的讚美北苑貢茶的佳句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就像這一句:“靈芽呈雀舌,北苑雨前春”,在驚蟄這一天,雷聲還沒有響起的時候,北苑的官員們就已經和茶農進山舉行祭祀活動,開始擊鼓敬畏山神,舉行這隆重的儀式,進而表達對採茶的重視

也因而採茶之前的這一祭祀活動,也就成為了北苑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於君王和朝中大臣都十分的喜愛這北苑茶,所以這北苑茶也因此成為了權力的象徵,彰顯著皇族人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凝聚著當時文人墨客們和士大夫們的生活情趣以及對茶的文化熱愛,所以追根結底,北苑茶的文化還是充滿著貴族的氣息,帶有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與此同時這統治階級們將北苑茶推向了當時社會茶藝文化的頂峰。也才有了這一佳句,“萬里名動京關”,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得出北苑貢茶在當時所有的茶中地位之高,堪稱茶史上一顆閃耀的明珠。

2、朝廷重臣的奢靡跟風

眾所周知,宋代推行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在宋代文人墨客和士大夫們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他們的待遇也十分的好,朝廷給他們發的俸祿也很豐厚。

與此同時,宋代的國君也十分的親民親臣,皇帝經常將北苑的貢茶作為賞賜贈送給朝廷的大臣們和那些皇親國戚們,以此來表示自己對人才的珍惜和厚愛。

話雖這麼說,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皇帝所賞賜的貢茶。只有在當時立下了大功,或者是和皇族有著密切關係的大臣們,才有機會得到皇帝的賞賜,是從另一方面也在鼓舞著朝廷的大臣們對皇權忠貞不渝。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因此,如果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貢茶,那對於士大夫來說便是十分榮耀的事情,就有記載,歐陽修曾經就獲得過宋仁宗所賞賜的一餅小龍團茶,因此十分的感激皇帝,並且加倍的珍惜。

因為作為賞賜贈予他們的茶,於他們自身而言,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茶了,而是帶有象徵性的意義,是皇帝對他們忠於朝廷以及多年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作為的肯定。

這貢茶不僅是當時皇帝作為恩賜賞給眾臣們的,在這些文人士大夫之中,他們日常的交往中視為最珍貴最雅緻的贈品,也便是這北苑的貢茶。

北宋的著名詩人王安石,他的所作所為就十分的具有代表性,王安石是十分看重親情的一個人,他將皇上賜予他的龍鳳團茶,取了一部分,寄給了他的弟弟。

用這茶的貴重來襯托他對兄弟情義的看重,晁補曾經有幸獲得了友人黃庭堅贈予的小團龍茶,便十分的感激,他覺得自己的官職很小,收到這樣大的禮,覺得都有些愧疚,也因此感慨萬分,激昂不已。

北苑貢茶除了受到皇室家族以及朝廷重臣的喜愛之外,還憑藉獨有的茶味引來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們提筆潑墨。

1、宋朝文人們借茶抒情

宋代的文化可謂是百花齊放,爭相鬥豔,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與此同時整個大的背景也是以理學為主,這時候宋代的文人墨客們更加註重的是內心感情的抒發以及自身道德修養的不斷提高。

然而這種內在的道德情感,往往需要藉助於實物來抒發,這時候的茶便是抒發感情最好的實物了,更何況從以小見大,從細微之處來襯托高尚的品性,進而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引人思索,非茶莫屬。

茶生長在深山之中和十分幽靜的地方,因而性寒,象徵著品德高尚,並且飲茶有助於消食,提神,益智。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自古以來,茶就被人們視為靜心清神的良藥,也被賦予了淡雅明智反樸歸真的道德情懷,在宋朝這個文人墨客人才輩出的年代中,提筆潑墨寫茶的人就更多了。

而北苑茶作為茶中的一顆明珠自然而然成為寫茶的文人們最常寫的一種,通過來寫茶本身的高潔,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志向和所謂的人生哲理。

在品茶和飲茶中尋找心中的那片淨土,淡泊名利又淳樸自然。這時的北苑茶業自然而然從自身是茶的物品特性轉向人們抒發情懷的精神性產物。

2、宋朝文人們借茶言志

北苑茶到了宋朝文人墨客們的手中,便被賦予上了靈魂。

在宋代的很多茶詩中,文人墨客們將北苑茶比作為君子,目的是將君子身上的不屈不撓的氣質和超凡脫俗的品格表達出來,也正是表達自己人格高潔的一種手段。

蘇軾

認為,建茶具有君子的脾氣和性格,雖然味道有些苦澀,但卻又十分的純正,味道讓人流連忘返,著實應該用心去細品。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就像朝中敢於直言覲見的大臣們,骨子裡面帶有著君子的風範,在宋代文人墨客們的筆墨之下,北苑茶大多數都象徵著高潔,神聖不可侵犯。

從蘇軾所作的鮮明對比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將草茶放在建茶的對面,將草茶比作朝廷中的奸佞之臣。草茶就像這些小人一樣,整天阿諛奉承,不幹實事,骨子裡面沒有硬漢的特徵,處事謹小細微,沒有君子的大氣。

通過茶的對比來顯示君子與小人的區分,讚賞了正氣凜然的忠臣們,貶低了那些卑鄙無恥阿諛奉承的小人們。

在無形之中對當時的病態政治進行了批判,也是當時胸懷壯志的墨客們,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將自己的感情寓於茶中,和茶相輔相成。

3、宋朝文人們給茶賦予了靈魂

宋朝的文人墨客們十分注重自己內在的修養和道德情操的培養。

他們儘可能的在官場和仕途上做到人格上的剛正不阿,也在官場和仕途之外尋找心靈上的那一方淨土,北苑茶所攜帶的品性和這些文人們內心所需要的這一片淨土合二為一,是文人們放鬆身心時所必備的佳品。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北苑茶又作為皇室的獨家飲品,所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無意之中又使這茬上升了一個檔次,與市野之間顯得十分的清新脫俗,宋朝的文人墨客們將品茶和壇茶作為他們提升素養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清風明月中飲茶,品茶,談茶,感受明理的境界,陶冶自己的情操,使心境得以昇華。

在清新淡雅的北苑茶鄉中,文人墨客用這茶香和自身的所作所為進行對比,鞭策自己。無論自己身居何位,也應該保守心中的這一方淨土。

文人墨客們將飲茶品茶作為提升自己道德修養的方式,從而促進了宋朝都市的繁榮與發展,產生了可供鬥茶和品茶等一些進行娛樂活動的場所。

宋代不僅在文化上面欣欣向榮,在手工業和商業這一方面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的,出現了一大批繁榮的都市,還出現了一片片的城鎮。

而在國泰民安的情況下,皇室貴族到各個階層再到市井之中生活的老百姓們生活也都是衣食無憂。

名動天下的北苑貢茶,如何成為宋朝茶文化中璀璨的一頁?

相對於皇室們的生活注重奢華而市井中的老百姓比較享樂,民間生活富裕的百姓們和當時文人墨客們,將鬥茶作為一種打發時間和消磨時間的娛樂活動,也因此在每一年新貢茶品之前都要進行鬥茶的活動,在這鬥茶的活動中一決勝負,從而體驗茶所帶來的各種樂趣。

然而在這鬥茶的活動之中,如果能夠用北苑的茶和好友們進行,那就是一大能夠提得上臺面的樂事。


參考文獻:

《補茶經》

《烹北苑茶有懷》

《北苑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