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喬-左傾90°


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好好探讨一下,现在网上电视上报道空村的现象特别多,为什么大家一提到空心村就给人以悲凉无奈的感觉呢?为什么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让人们充满美好的愿望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空心村的问题。

空心村一般是小、散、远的村庄最容易变为空心村,这些空心村发展受限,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的人们只能面临贫困落后的局面。这些空心村的人们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村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适合社会发展和人生目标追求的好事。

现在国家实行合村并镇的政策,就是要让小散远村庄的人聚集起来在一块生活,国家政策上也是提倡出现空心村的。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在抱怨农村没有娱乐活动、没有医疗设施,交通不便,网络不通,没有闭路电视、没有自来水等等的困难,现在国家实行振兴乡村计划,国家给乡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国家给每一个小散远村庄都修电影院、超市、邮局、银行、修公路、拉高压电,修自来水,通公交车,通通讯网络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那国家要花费多少钱,而且花这些钱值不值?如果国家不扶持这些小散远村庄,那么这些村庄能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过上美好生活。既然不能,那为什么人还要在这样的村庄呆下去呢?

所以说人们离开农村,让有些村落变为空心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大家可以看到小散远村庄的发展不如人员聚居的村在。人员聚集的村庄发展不如城镇的发展。城镇的发展不如县城的发展。县城的发展不如省会城市的发展。省会城市不如一线城市的发展。这就说明人员越聚居的地方发展会越好。就业机会会越多,钱也会好挣一些,这也是出现空心村的主要原因。

反过来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如果小散远村庄都进行了人员聚集。响应国家的合村并镇政策,搬进了人员聚居的新农村。国家可以集中资金进行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的生活面貌会有很大的改善。这样国家的投资才会起到作用。

也许会有人问,空心村没人了,那留下的地怎么种?这个大家也不用担心。现在农村谁家没有几千块钱一辆的三轮车,到地里去十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都不是啥事,而且空心村的房屋也可以作为暂时住所。农忙时候住几天,其他时间可以在新农村从事其他工作或者外出打工。空心村的地是不会撂荒的。

所以我认为出现空心村是一种好现象,因为人们都搬到其他地方过上了比这里更好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还会一提到空心村就感到悲凉和无奈呢?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空心村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农村工作者,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是扎心。我也曾走访过许多地方,空心村的存在确实是比较多的。且有蔓延之势。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


一:农村资源相对匮乏。虽说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较以前有所提高了。但相比较城市而言,优质的公共资源农村很占劣势。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到公共设施;基础没施;配套设施;到就业、退休、养老等,一切优质的优越的公共资源和非公共资源用一句话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呀。
二:资源匮乏导至人口流失。就拿就业而言,城市的岗位需求多,需要的人才多元化。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民工不同的就业需求。再拿教育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失衡是城市引流人口重要因素之一。越优越强,由优质教育资源引流的人口,带动其它各行业的人口入驻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公共资源的丰裕带来的是便捷和高品质生活的享受,更是城市引流人口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农产品低廉的效益带来人口流失效应。土地流转使得农村大多数的富余劳动力“转战”城市。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差,使得多数农民有“种田不如打工强”的思想,而外流他方。 五: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传播效应。但凡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打拼和发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混得还可以。经常听到留守妇女或老人们说:谁谁在城里买房了;那谁买车了;还有谁在城里做老板了;等等。不胜枚举。在农村此种情况极具传播性和轰动性。使得更多的“有志农村青年”湧向城市,让农村空置不可避免。

农村空置化非一日之势才能形成。他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特性。“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不仅是口号和社会资源的均衡化,他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化的引领。


村民小江


现在我们走到各地农村,就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农村全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少见到青壮年农民,且许多年龄大的农民也不愿意耕种土地,而选择进城务工;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经过自己的打拼,积攒财富,或在外取得事业发展,纷纷都在城市购置房产,和小轿车,以加速度的方式脱离了农村,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空心村”,且这种现象还将继续加剧。其实,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农民对土地失望,更是对城市生活的无限向往。具体原因,请听乡村关中道来。

第一,农民的梦想就是变成城市人。

千百年来,每一个农民都为“跳出农门”进行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每一个农民都前赴后继的努力,穷尽一生的智慧和力量变成城市人,自己这一代失败了,那就对下一代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巨大支持,所有的努力,就是让后代尽快变成城里人。这个梦想和夙愿,每一个农民都为之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现在政策好,许多有技能特长、有事业心、有进取力量的农民,早早都实现了先辈的愿望;而没有实现的,都一直加快了奔跑的脚步。在这样的思想激励下,农村“空心村”的到来,肯定是迟早的事情。而今天,我们这代人,看到了,也真实感受到了。

第二,耕种土地的收益实在太低。

现在,农民耕种土地的收益实在太低,农民耕种土地的成本,随着社会物价的飞涨而不断地增长,而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每遇到丰产年却无法丰收,且年年出现严重滞销。即使农产品价格跌至谷底,竟还没有人愿意前来收购,这种耕种土地的“怪圈”农民始终无法摆脱,也没有人帮助他们摆脱,且呈现越陷越深的迹象,达到了无法自拔的境地。于是,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这是无奈,也是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并日益加剧,是必然的,也是肯定的。

总之,现在农村日益形成的“空心村”现象,有许多无奈,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原因是,农民在无奈中通过其他劳动方式,也同样达到的发家致富的目的,虽然不再用传统耕种土地的方式达到经济富裕,但其他方式也助力了农民家庭经济的发展,更加速了城镇建设与发展,也帮助农民尽早实地现了变成城市人的愿望,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乡村关中


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

既然称之为无奈了,自然是不得已而为之,总结如下:

想种田无田可种,种了田养不活一家老小,

在家待着生计发愁,进城打工远离父母孩子

子女求学艰辛,父母养老心酸,

如果这些流失的农村人口能给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

甚至改变今后几代人的命运,那么无奈又何妨?

大家好,我是农人书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农人书生


所谓的空心村,是指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背井离乡到城市里面打工了,这是现在农村的一种常态,也是一种无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小雄根据我们村的情况来谈一谈其中的无奈。

土地少收入少

我们村的人口不多,总共才56户人,可是分得的地也少,一户5口人家大概只有2亩地多些,如果平分到个人的话,人均所得地是2分左右,这样的地块种植一些蔬菜、木薯、红薯、甘蔗,每年的纯收入最多是3000块钱。


农村工作少

1、给大船打工

在我们广西北海农村海边,除了种地之外,其实还是可以去打工的,不过这个打工主要是给大船打下手,每天200元,每次出海都是5天才能回来一次,这5天时间都在海里面漂,而且一个月能出海15天算是多的,每次刮风都会停工7天到15天,这时候就没有收入了,打海工一般都是男人去,一个家庭一个人,这样一个月一个家庭有3000元收入。

打海工是都是拿命去搏那3000块钱的,而且一个月至少在海里面漂泊15天,被海风吹的黑乎乎的,而且非常容易老,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去打海工。

2、海潮期赶海

除了打海工之外,我们海边人也可以在低潮期出海,可以抓虾,抓螺,养螺,挖沙虫等,潮汐一个月有3次低潮期,每次最长是10天,一个月最多有15天赶海时间,收入不定,好的时候一天有200元左右,不好的时候,也就够每天吃喝,而且日晒雨淋,尤其挖沙虫,需要半跪在海沙中,整个身体弄的脏兮兮,非常的累。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比较爱干净,不喜欢做这样的活计。

3、砍甘蔗活

这只是一个短工,就是在甘蔗收成的时候,蔗农会在附近村落招十来个人手过来帮忙砍甘蔗,一天80元,包吃中餐。砍甘蔗的活一般是在秋末和冬初的一个月时间,过了这段收成时间之后,这份活就算是中断了。

4、养些鸡鸭

对于一些比较勤劳的农村人,他们会养一些鸡鸭,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挑到街上卖,也可以给家里补一些家用,我们广西北海农村养鸡鸭是不赚钱的,相当于是攒钱,因为所有喂的东西都需要购买。养鸡鸭基本上每天都需要跟那些鸡鸭屎打交道,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不喜欢,所以就不会在家养鸡了,也就是一些老人会养一些。


城市收入

而在城市里面打工一个月至少有3000块钱收入,如果一家2个人打工,那一个月就是6000元,除去一个月2000元的开销,一个月能剩下4000元,一年一个家庭至少能剩下50000元,这是在农村干活赚钱没法比的。而且在城市里的厂区干活,不会挨风受浪,工作环境还挺干净整洁。

工作前景

人多工作多的地方,机会就多,对于有理想的农村年轻人来说,在工作机会多的地方,发财的机会会更加的多,这样农村的年轻一辈,甚至是年龄大一些的都愿意背井离乡的到大城市里面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儿童,平常时候村里都会静悄悄的,偶尔就听到几声狗吠。

物价上涨

不要看是农村,其实很多时候物价都比城市里面高,比如豌豆吧,在北海市区里面一般是4元一斤,在我们海边农村,却被卖到7元到10元一斤,过年时候更加高,直接升到17元一斤。

物价太高了,就算想起2层的小洋房,没有15万~20万元都没办法建起来,而如果只是在农村找活干来赚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唯有举家到城市里面打工挣钱了。


总结

在农村干活挣钱少,而且比城市里面更加的累;在农村工作的机会非常少,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纷纷涌到城市里面打工,就出现了农村空心村的现象。

其实没有谁愿意背井离乡,但是物价上涨,农村收入少,别人在城里打工赚钱来到农村起洋房,如果自己窝在村里,连座瓦房都起不了,所以农村劳动力都一起到城里打工,农村就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了,其实这也是迫于无奈。


乡村小雄


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土地产出收入固定在30年前,医疗费用工业品价格随着城市人民收入上涨不断上升,农民靠种地己越来越不能生存,农村越来越空心化。这些反映了农村不容乐观,农民生活困苦的,一种状态,一种趋势,而且这种状态,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扩展。这一切将迫使农业产生新的大跃进。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民将全部转移至城镇,农村土地将迅速被有知识有文化新型农业人才接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建设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还有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建设,将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一样获得空前的加强与完善,农业合作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时代将提前到来。无论愿意如否,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代将宣告结束。但是这种惧烈的改变前景不可预料。但如果政府对小农经济予以扶持,对一部分农户予以培训,并帮助他们获得适当规模的土地,比如每家三五十亩土地,并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及全过程开展专业合作,并采取奖励措施,在农业生产方面制定考核指标,达到了,按贡献给予相应的农业补贴,在农副产品运输及销售方面提供方便,把市场资源让利给农民。使每个农户靠种三五十亩地达到城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这样大约有4亿农村人口生产农副产品满足城市10亿人民需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道路,这确定无疑不会对农业,也不会对整个国家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老乡2439


当空心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时,农村人口流失的背后是因为农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在很多农村,你走一圈便会发现看到的年轻人很少,大都是以中老年人居多。父母供自己的儿女读书,毕业后自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还像自己一样种地来用苦力赚钱。那些像我一样很早就离开校园的那部分青年也会选择外出打工,即使到后来结婚了,也不愿留在家种地。


城市发展空间大,即使没有任何技术也能找到一份工作糊口,有文化的不愿也不可能留在家,没学历的在家很难有大作为。想靠种地发家致富难上加难,加上本身各自家庭都不富裕,有时候连肥料浇地钱都要借,哪有什么钱用来承包更多的土地。弄不来多一点的地,就那几亩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呀!


在城里混的差不多的,父母上年纪时会把父母接去身边方便照顾。混的好的,买房后父母就跟过去了,种地收入低别人也不在乎那点收入,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进城,越来越多的人留在城里,农村自然的人越来越少,空心村的也就情况越来越多。


乡村魏小魏


空心村有两类,一类是生存环境不好的,人迁走了,我认为是好事,可以借此恢复生态。例如许多山区,我许多年前去贵州黄果树旅游,沿途看到许多地方的房子是石片当瓦搭建的,山上什么也不长,稻田很少,这种地方,空了就空了吧。导游说有的人家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口铁锅,当然,这里许多年前的事了。如果有更好的地方去,我还是觉得不要阻拦人家谋生之路。第二类是生产环境好的地方也空了,良田荒芜,这就不对了。要认真总结原因,拿出合理方法,还是要吸引一些人回乡。


朵朵佬爷


空心村已经成为必然的存在,农村生活面临着,守家在业种地打零工养不了家,而出门打工,又得长年离开农村。

第一,如果你待在农村里,忙时种地,闲时周边打零工,那一年到头,全家最多温饱。不说别的,连看病和孩子的上学费,你都凑不出来,得借钱。

何况,农村现在交养老保险、医保,还有冬天的燃气费、网费、电费、卫生费,一年下来,光这些,就算一家三口,也得一万块钱出头。

如果在家务农,该怎么活啊。

第二,离开农村出门打工,只要肯出力,两口子一个月到手七八千,这是常态,去掉房租(房贷),然后一家三口和四口,生活是没问题的。

这一对比,凡是能出门打工的,谁还留在农村啊。

于是,近十年以来,农村一座座空房子,一座座空村,出现了。而且,未来,这种出现,不可避免,将越来越多。

这一代55岁到70岁的老人,应该会成为农村的最后一代老人。


董江波


二种无奈;

其一,留守的老人们希望,有出息的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能回馈乡里,不指望像京东老板那样多少每年都发点钱,至少也要发挥点作用。

古时那种“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情绪作怪罢了。

其二,对于出去的年轻人,无论是打工出去,还是读大学考出去的年轻人。其实内心之中还是想留在当地的,但无奈,穷的家乡并没有留下他们的产业。

另外对于农家子弟想融入城市生活,其实并不容易。除了适应城市生活外,还在职场打工,养育孩子,由于缺乏财富积累与社会资本,再加上没有“爹”可拼。整体上,真正将自己的家搬入城市,已经是耗光其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此情况下,即使是想帮家乡,也没有多少财力可用。

我说到这,相信大家也知道,农村“空心化”无可避免,甚至还会越演越重,直到农村的消失。

农村除了年轻人外出外,还有一个是农村立命的东西——农业,也就是种地。自中华民族诞生起,种地就与农民绑在一起。

可时代在变,再勤快的农民也比不过机械,再有效的经验也比不过科学。未来的农民不是那种只读小学就可操作的一项土木工程,它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集体化,机械化甚至工业化,生物工程化。而这远远不是如传统农民能应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