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今天无妄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即将到来的“小年”,希望您能喜欢~

各地小年的差异

首先,在不同的地域,小年有些不同的概念。翻开老黄历,可以看到腊月廿三是“小年北”,而腊月廿四是“小年南”,顾名思义,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并不在同一天,也有更特殊的比如台湾小年为除夕的前一天,南京的小年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就是南京人)等等,古时还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官家、民家和水上人家各不相同,当然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大家可以补充。

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小年的风俗

接下来咱们说说民间普遍的腊月廿三小年习俗,据我所知有:祭灶、扫尘、贴窗花、沐浴、理发、吃饺子、吃糖瓜、贴春联、办年货、赶乱婚等等。

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小年大事——“祭灶”

其实最初的腊月廿三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也叫“送灶”、“辞灶”。早在夏朝,灶君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毕竟“民以食为天”,《论语》中就说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灶、门、行、户、中雷五神)。旧时几乎家家灶间的东面或北面都供着“灶王爷”的神位,并于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求灶神保佑。

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除夕以来就留在家中,保护和监察每户人家,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就要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大罪减寿300天,小罪减寿100天,因此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祭灶就是一件跟身家性命相关的重大事情,很多地方除夕晚上还要“接灶”,欢迎灶王爷回到家里,不过仪式相对就简单多了。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饭,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谣,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年的后续工作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都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妻聘女不用择日子,成为赶乱婚。民谣有说:“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同时,过了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更加热火朝天。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出家中尘土,粉墙壁、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还在二十三之后沐浴,理发民间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送灶神——民间腊月廿三小年的习俗

小年风俗的意义

童谣说“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的比天高!”不管是哪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在小年这一天无不欢天喜地,小年的种种风俗透着年味儿,也透着喜庆,这是我国人民对新春佳节的盼望之情,也是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

小年将至,无妄在此祝您:灶君登天呈美言,阖家欢乐幸福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