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人的想象總是遠遠走在現實之前,正是有了豐富多彩的靈感,我們才能在技術成熟時以最可行的方式來實現這些想法。從航空母艦誕生起,人們就在想象天空母艦該是什麼樣的呢?電影復仇者聯盟曾經通過特效滿足了一次人們對天空母艦的幻想;當然目前談論的天空母艦還只是在大氣層內,進入太空的空天航母對於我們來說還非常遙遠。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首先我們先回歸本源,航母的用途就是作為一個活動的機場,因為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機和其他戰術任務的軍用機航程有限,無法全球覆蓋,所以誕生了航母這種武器,負責補足載機作戰範圍有限的問題,首先獲取制空權,進而獲得制海權,改寫海戰模式,成為跨洋對地打擊的神器。

得益於廣袤的海洋,和大噸位船舶作為載機平臺的可行性,人類一百餘年前已經將航空母艦變為現實。那能飛的航母還有多遠呢?

天空母艦的歷史

儘管在航空史上很少有國家嘗試製造能飛的航空母艦,但很少不等於沒有。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戰鬥機的航程、飛行速度、任務載荷要求的不斷提升。

當今戰鬥機的體型和重量已經遠不是一二戰那些小體格能比的了,如果說一二戰還有可能在戰鬥機體型還普遍比較小的時候造出能飛的航母,對於現在有人戰鬥機,雖然我們經常信奉"力大磚飛"這詞,但幾萬噸的航母真的太大了!如果沒有核聚變、反重力這些,能飛的航母是沒啥希望造出來的。

飛艇母艦:一戰結束後,是飛艇的黃金時代,這段時期,世界上最大的飛艇興登堡完成了跨大西洋飛行,儘管興登堡那場大空難也幫飛艇事業畫了個句號;人們想到了一些利用飛艇改成載機平臺的方案。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1917年7月,英國海軍在23型飛艇下掛載戰鬥機進行實驗,使用它們保衛飛艇。十餘年後美國海軍造出阿克倫飛艇航母,一次可以攜帶五架寇蒂斯F9C戰鬥機,使用天鉤系統回收。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阿克倫飛艇航母機庫結構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機庫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阿克倫飛艇母艦釋放飛機中


使用路基飛機外掛實現:同時人們也在追求飛機造的越大,飛得越遠,受限於材料工藝和構型限制,飛機越大越重,機翼更大的同時越來越厚,比如榮克斯造的G-38機翼根部和機身一樣厚,機翼甚至拿來裝貨載客,隨行機械師待在機翼裡方便維護髮動機。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榮克斯G-38


然後蘇聯的圖波列夫整出個TB-3載機平臺,就是大家看到的那個一堆傘兵從機翼滑下去的那個飛機,一次最多帶個三架戰鬥機,掛載翼下或者上部;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當時戰鬥機雞肋的航程問題,但是不是載機平臺的續航里程有限,就是美國飛艇的空難,造成幾種實踐都涼了。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TB-3載機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TB-3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TB-3釋放飛機


空想的飛行航母方案

水上飛機母艦:這時也是水上飛機的黃金時代,宮崎駿的《紅豬》原型背景正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意大利,各種飛機構型百花齊放。英國搞過水上飛機載機平臺S.20水星,一次也就帶一架飛機。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多尼爾X水上飛機

最近看見國外的歷史學家空想的一種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水上飛機母艦構型,感覺挺有意思,這裡給大家分享下,使用方為英國,因為海外殖民地多,且遍佈世界各地,假如太平洋的殖民地或是出現利益爭奪,海軍航母投入戰場時間太慢,英國需要一種全球快速反應的飛行航母。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埃德蒙·魯姆普勒設計的巨型水上飛機


飛行航母原型取自埃德蒙·魯姆普勒設計的巨型水上飛機,翼展106.5 m,長64.4 m。厚4米的機翼內部作為機庫,擁有12個機位。使用布里斯托爾鬥牛犬戰鬥機,彈藥,航空燃料和人員宿舍則在機身中。

飛行航母設計起飛重量只有83噸(不止你不信,我也覺得不行),使用六臺蒸汽輪機置於機艙中,通過傳動裝置驅動巨大的八葉螺旋槳。燃氣輪機鍋爐使用煤油工作, 宿舍旁還有廚房和浴室,在機鼻與背部尾部還有三十七毫米的自衛機炮。利用高溫蒸汽來解決當時限制飛機飛行高度的除冰問題。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鬥牛犬戰鬥機由升降機從機庫升到機翼的上表面,在滑軌上彈射起飛或者利用飛行航母的初速度,戰鬥機啟動發動機後自行脫離即可。降落則靠飛行員技術,降落時不斷接近升降機上的抓鉤,起落架被抓住,然後升降機將飛機帶回機庫;飛行員太難了。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除了戰鬥機外,翼下還可以掛4架輕型水上轟炸機。母艦升限達到5000米,巡航速度150 km / h,在此速度下,滿載16架飛機航程達到6000公里。雖然有很多離譜的地方,但畢竟是空想產物。一戰後的飛機速度依然很小,戰鬥機的體型和速度一樣,也很小;搞這些還是可行的。

美國對天空母艦的再次創作

轟炸機載戰鬥機:我們回到現實,二戰後人們繼續對飛行航母的嘗試,第一種便是美國空軍用B-36轟炸機作為平臺,帶XF-85地精戰鬥機,一次能帶個四架,使用吊架釋放回收,在B-29轟炸機上實驗過,因為XF-85的性能不如普通戰鬥機,也爭奪不到制空權,對接回收時非常困難,XF-85項目失敗,成了博物館裡的吉祥物。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核動力天空母艦: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還是對飛行航母不離不棄,六十年代末,洛克希德投其所好提出了核動力天空母艦CL-1201,翼展達到340 m,高度翼身融合,使用四臺渦扇發動機驅動,另外還有182臺增升發動機,起飛重量5 375噸,可以攜帶22架戰鬥機連續飛行41天;但是隻是一個研究項目,估計把空軍嚇著了,且技術難度太高,耗資太大,沒有了下文。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核動力天空母艦CL-1201


大客機平臺+縮水袖珍戰鬥機:六十年代末,空中女王747誕生,美國空軍終於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平臺。七十年代初期,波音根據美國空軍的合同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用747一次攜帶多達10架985-121"型袖珍戰鬥機 ,並且可以回收、維護、空中加油,經過三年技術探索被認為是可行的,但是985-121項目機沒成功落地;估計還是和XF-85一樣,性能羸弱爭奪不了制空權,747成為天空母艦的計劃也沒能成功。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為何會飛的航母往往夭折?

困擾天空母艦成為現實的一大原因是技術:隨著有人戰鬥機的發展,歷史上提出的各種飛行航母想要搭載堪用的戰鬥機技術難度太高,攜帶縮水版的戰鬥機又達不到性能要求,且攜帶縮水的袖珍戰鬥機,也代表著載機平臺自身滯空時間的有限,強制湊在一起無論是看起來還是用起來,都是個禍害飛行員的產物。

第二大原因是效費比:而想讓能搭載普通艦載機的航母飛起來,且先不論技術上有多難,在效費比上,海洋佔地球表面70%,天空母艦安全風險過高,多造點普通的航空母艦既能完成戰略部署,成本上也划算的多。

復聯飛行航母的現實版本:六種構型,性能雞肋


三十年內我們的確會看到一種天空母艦,不過它們帶的不是有人戰鬥機,而是無人機,依舊是以大型客機或者運輸機為平臺,成為未來無人機戰場的空中基地;至於載有人戰鬥機的飛行航母大概率不會出現了;大氣層飛行的巨獸在太空視角中只會成為移動靶,空天航母將來定會實現在太空中,但是大氣層中像復仇者聯盟那樣的飛行航母,人類既沒能力搞,也沒動力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