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洪文,姓王。他于1935年出生在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开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洪文的父亲叫王国胜,是个老实勤恳的农民。其母是王杨氏,谨小慎微,为人淳朴善良。王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洪文曾说:“我祖上是闯关东来到关外的。”

王国胜、王杨氏育有五个孩子,四子一女。四子:大儿子洪文,二儿子洪武,三儿子叫洪双,四儿子洪全。一女:王桂兰。

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王国胜为了摆脱贫苦现状,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给儿子取名时,四个儿子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合起来是“文武双全”。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洪文出生时,正是抗战时期。当地土地贫瘠,再加上日伪军横行,王国胜家里本来就清苦,子女又多,于是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洪文后来回忆说:“从我出生那天起,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因家贫,我自幼就给当地富裕人家放猪。”

洪文这个人天生喜欢学习,有一次,富裕人家的儿子在家里读书,洪文忍不住在边上看了两眼,立即遭到嘲笑:“哈哈!你一个放猪的,能看懂吗,还是快去放猪吧!”

苦难的生活磨砺了洪文的意志。十六岁那年,洪文参军了,在二十七军军部里当通讯员。二十七军军长是尤太忠。

后来,洪文随二十七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洪文经常冒着硝烟炮火,到阵地上去传达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由于表现优秀,多次立功,他入了党。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抗美援朝后,1956年,洪文复员转业。被分到淞沪国棉十七厂担任保卫科干事。在淞沪国棉十七厂期间,洪文与十七厂托儿所的保育员崔根娣相识,并结婚。

一九六六年后,由于洪文的工作能力很“突出”,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他被重用后相继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在仕途上开始平步青云。

最高首长接见洪文时,曾说:“洪文种过田,当过兵,做过工人,都齐了。后来又当过干部,经历比较全面。”

1973年8月,年仅38岁的洪文当选为常委,是核心人物,排名第三。是正国级。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洪文担任重要职务后,他的弟弟妹妹们并没沾过他的光。

他的二弟王洪武一直在西新乡开源村当农民。三弟王洪双是个农民,后来参军转业后当了工人,四弟王洪全在西新乡百家屯当农民。妹妹王桂兰,是一位家庭妇女。

洪文身居高位后,当农民的弟弟想进淞沪一个工厂当工人。又怕大哥不同意,于是就自己到淞沪找到洪文的老部下,要求调动。很快,劳动局就办好了调令。

不料,这事让洪文知道了,他十分生气,怒道:“不行!不能到淞沪来。”之后,他让部下将调令撤销。

之后,他又打电话给弟弟妹妹们:“如果所有干部的亲属都调到京、沪等大城市,那不就乱套了,你好好在那边待着吧,好好劳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告诉我。”

听了大哥的这番话,弟弟妹妹们于是就继续专心的在家务农。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1976年10月6日,41岁的洪文成为了被审查的对象。当了阶下囚。

洪文的弟弟妹妹们,在大哥飞黄腾达的时候,仍过着平常生活,没有沾大哥的光。而在大哥出事后,也并没有受到牵连,继续过着平淡生活。

对此,王洪武说:“其实,我对大哥的了解很少,从大哥当兵离开家到死,我只见过他两面。自大哥离开家后,父亲一面也没见到他,母亲在他转业那年回来时见过他一面。大哥回来没待几天就走了。我们没沾他的光。”

王洪文38岁时担任正国级,当农民的弟弟想进城做工,他怒道:不行


1992年8月5日,洪文病亡,终年57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