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中医药如何焕发青春,走向世界?中医抗疫院士张伯礼这样说

古老中医药如何焕发青春,走向世界?中医抗疫院士张伯礼这样说

本期提要: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指出,古老的中医药想要焕发出青春,就要做到守正创新。如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上要建立统一的标准,让全世界的中医用同一个声音、同一种语言、同一种理论来说话,让我们最好的中医药学造福人类,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的贡献。

科学发展到今天,古老的中医药如何焕发出青春?总书记告诉我们叫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精华,创新就是要把其他学科先进的技术方法吸引到中医来,为中药服务,让古老的中医药有时代的特色,达到当代的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这个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宗旨。

张伯礼:

中药现代化成就斐然

在中药现代化之前,我们国家的中药工业产值只有200多亿。到了201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值到了将近8000亿。从200亿到8000亿,20年增长了30多倍。

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的实验条件也大大改善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药学实验室里,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们获得中药从成分提取、分离、制备到药效 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实验数据,从而实现对中药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中药成分的研究上,我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有的外宾到我们的实验室看,他们很羡慕。 他们问我,这样的实验室中国有多少? 我说有几十个这样的实验室支撑了我们的研究。 在中药现代化刚刚启动那年,我们全国发的关于中药的SCI论文只有几十篇。在全球仅占4%。到了2013年统计的结果,我们发表论文就3000多篇,占到全球的比例是34%。现在有183个国家在推广应用中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我们和86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的协议,在海外建立了几十个中医的中心,每年有几万个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医,在全球现在开了有20万家中医的诊所,从业人员有几十万,这几十万里边有的是华人,更多的是本地人。 现在社会上都在讲,说日本的汉方药占了国际市场的95%,中国只占很少的一点。日本的技术更先进,都占领了世界等等这样的话。这在30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我们就质疑过,后来就正式调查清楚了,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以讹传讹了30年,到现在还在讲,这就不对了。 日本的汉方药占整个日本的比例只占2.8%,它整个生产规模有多少?2018年的数是1927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15亿人民币。我们中国是8000亿人民币,所以它的量很少,它国内一共生产那么多,你说它出口有多少吧?它都出口了才有多少?说占领国际市场95%,根本不是真的。我去日本,几乎隔一年我就去一趟,并且主要就是访问日本这些制药企业。我们也学习了他们的很多的长处,包括他们重视自主创新,他们重视普通技术的提升,他们重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他们重视消费者的意见,重视品牌,培育品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提升药材品质,拿出临床证据

我们的现在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要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就是中药饮片的质量,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的药。我们过去一年只有200多亿的产值,现在到了8000亿的产值,翻了几十倍,但是中药的天然资源没有增长几十倍,所以野生的药材不够用了。不够用的怎么办?那就得人工种植。可是人工种植跟野生的毕竟不一样。第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第二,这些种植的又缺少技术规范,怎么种?怎么浇水?怎么施肥?虽然种粮食我们有经验,但是种药没有经验。所以过度地施肥,药长得非常壮,但是虫害也来了,就得用农药,用农药,农残超标。所以中医种药讲究道地性。现在我们提倡的叫

无公害中药材,就是“三无一全”。无公害的概念就是农残、重金属不超标。同时按照规范化种植,是道地药材,保证药有基本的药效,让老百姓用放心的药。第二,我们的困难就是要提供更多的临床的有效的证据。中药有几千年的用药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还要拿出现代的证据来。我们中医这种体系应该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来研究它,来诠释。我们不但要说清它的药效物质,还要说明它的作用机理,还要拿出过硬的循证的证据,不怕他不接受。这是我们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的前提。 我自己的团队对1596种中成药做了临床证据的数据库进行了荟萃分析:包括一共吸收了将近8万多篇的RCT的论文,4000多篇的荟萃分析,把它建立在数据库。每个中药的中成药的在临床使用的科学的证据、临床研究的成果都有了一个排比,来揭示这个药更清晰的临床定位,揭示它作用的原理。这能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更好的控制它的质量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非常关注对已经上市的中药进行再评价。上海复旦大学所做的关于老年重症肺炎一份工作中,因为中老年人死亡的很多原因,是这个原因,就是重症肺炎。他们观察了16个省市33家医院、675例患者,也是在西医标准化的治疗的基础上加注了一个血必净。治疗28天,用这个药的组的死亡率降低了8.8%,而相对死亡风险降低了35%,他们认为这个结果也是非常好的。我们也觉得能够降低死亡率8.8%,这非常了不得,这就是循证的证据。所以这个药在我们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对于已经上市的中成药进行再评价,是我们支持的一个稳定的方向。现在已经对上百种中成药都进行了这种严格的循证评价。我们特别希望中药的企业,他们和医院、和大学联合起来,围绕每一味中药,明确它的临床定位。到底治什么病?治这病的哪一个阶段?你到底有什么优势?和西药相比,你怎么能够更重视你的疗效?同时和西药相比有什么协同作用?把这些都说清楚了,老百姓会更获益,医保也会给你报销,也同时加强了你这个品种的科技含量,皆大欢喜!

统一标准,走向国际

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上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任何一个学科成熟发达的标志,就是要建立标准。我们首先建立了中医本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们自己制定,是我们把海外的专家一起请来一起制定。大家商量着,充分听取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共同制定了这个标准。这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第一个国际标准,现在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有了标准,还得有 教材 。我们又组织了海内外500多位专家来编这个教材,花了4年的时间。这本书编成了,再把它翻译成英文,又花了两年的时间,去年这套教材终于完成了。我们在匈牙利召开世界中医药大会的时候,正式把这套教材推出来了,受到广泛的欢迎。有了这套教材,有了标准,全世界的中医以后都是一个声音、一种语言、一种理论来说话,更好地交流,也让我们最好的中医药学造福人类,真正可以落地了,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的贡献。

古老中医药如何焕发青春,走向世界?中医抗疫院士张伯礼这样说

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公布了一张地图,绿色的就是已经传统医药立法的,粉色的是将有立法的,白色还没有立法。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把中医药的病证分类纳入了世界病证分类标准第11版之中,增加了一章,专门讲的是传统医药的病证。所以你讲了很多,人家不接受,你都找不着一个“户口”。现在我们有了“户口”,在这一章里头病证名称、诊断标准纳入了,再把药物接在里边,标准再接了,慢慢地就走向了世界,被人所接受了。 所以在中药国际化标准方面,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这种标准包括它的法规的、科技的,也包括市场的,也包括管理的、产业的,都有了共同的标准、共同的语言。

古老中医药如何焕发青春,走向世界?中医抗疫院士张伯礼这样说

更多精彩,3月15日21:30,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为您深度解读《 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