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楷书,却象用笔在纸上跳舞

《大字阴符经》,传为唐代褚遂良书。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钱塘(杭州)人。贞观时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又曾任河南县令,故人称褚河南。书法师欧阳询、虞世南,上溯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他写楷书,却象用笔在纸上跳舞

《大字阴符经》是褚晚年的作品,深具“二王”行意、又兼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相比其它字帖,《大字阴符经》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起笔方法独特,自然急速。

《大字阴符经》起笔急速铺毫,如鱼入水,无论是点、竖、横画,在入笔方面大多自然落笔、露锋起笔,有的甚至是尖锋,显得丰姿绰约,特别痛快。

他写楷书,却象用笔在纸上跳舞

《大字阴符经》行笔变化

二、行笔一波三折,寓拙于巧。

《大字阴符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运笔过程有明显的提按顿挫,而且穿插运用,跨度较大,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增强线条的厚度和弹性效果,集飘逸与刚健于一体,神采飞扬。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笔意。

三、“曲线”(弧势)发挥极致,变化多端。

《大字阴符经》中“曲线”比比皆是。运笔时,裹锋凝练,造成笔画的弯拱和粗细变化,追求线条流动华美,把线条的弧势功能发挥到极致,如一些竖画(左竖、竖提中的竖、竖折中的短竖)、部分长横等。使得线条富于极强的流动感,而且曲线虽弯却不软,内含极强的筋力。

他写楷书,却象用笔在纸上跳舞

四、“牵丝”(连带)节奏强烈,俯仰呼应。

《大字阴符经》在处理线条的连贯上别具匠心,采取了强烈的上引下带、明显的“牵丝”动作,形成笔断意连的意味。看似独立的笔画之间,通过乘势而入、顺势而出,在字里行间,俯仰呼应,近似行书之法,使布局充满生机与动势。

他写楷书,却象用笔在纸上跳舞

总结:《大字阴符经》笔画线条对比强烈,波折起伏;结字寓拙于巧,变化多端;运笔牵丝暗连,俯仰呼应。就如同笔在纸上跳舞,灵动自如。学习《大字阴符经》,得学会用笔在纸上跳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