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如何灭掉南宋的?

popoking


元朝的统治者大家都知道是蒙古族,蒙古这个民族是由古柔然人在外兴安岭和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游牧、渔猎为生的氏族部落演变而来。元朝前身为"大蒙古国",由蒙古部的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后建立。当时华夏版图内依然是群雄并存,蒙古、西辽、西夏、吐蕃、大金、南宋还有云南大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朝的覆灭经过:

成吉思汗1227年出征西夏病逝后由其幼子托雷兼国,两年后让位给窝阔台。1231年窝阔台率军南征金朝,与南宋联盟自汉中借宋国境沿汉水攻打汴京,第二年拖雷领兵在河南三峰山击溃金军,1234年,蒙宋再次联军攻破蔡州,金朝自此覆灭,后南宋借此机会收复河南开封府(开封)、河南府(洛阳)、应天府(商丘),但这也成为蒙送战争的导火索。

蒙宋联盟是因为共同的敌人大金,蒙宋战争也是因为金,河南一带原来依靠金国数十万军队和强悍的骑兵镇守得以暂时免遭蒙军入侵,收复“三府”后原本有限的军队更为分散,缺乏骑兵部队互相接应支援,只能被各个击破。因中原年年征战,土地没人耕种,各个城池残破超乎想象,加上黄河泛滥,后勤补给缺乏,后蒙军大部队渡黄河攻宋之时,分散各处的宋军成了靶子,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此南宋北定中原成了一场春秋大梦。南宋面临大战,内部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和内耗,甚至国境遭入侵,其他方面的诸侯军队拒绝参战,而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根本没有足够威望来领导战争。公元1268年元世祖正式发起灭宋之战,经历“襄阳之战”、“丁家洲之战”后南宋退至广东崖山(公元1278年),后经过惨烈的崖山海战陆秀夫携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退出历史舞台。元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自唐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江郎才尽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十个不同的朝代,自然也就意味着先后灭亡过几十个朝代。而每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各有不同。

不过,总的来说不外乎三种情形,分别是:

(一)统治阶级上层夺权

(二)被统治阶级下层起义

(三)外族入侵

今天,问题中提到的元朝如何灭亡南宋,就属于第三种情形,是典型的外族入侵。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努力还原那段历史。

尽管,现在的蒙古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在两宋时期,蒙古族还属于正儿八经的外族,长期都对于中原政权虎视眈眈。

在金国消灭北宋政权之后,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期间,金国企图南下消灭南宋,而南宋也企图北伐消灭金国。但是,由于国力所限,谁都没能得逞。双方就这样反复拉锯,一直僵持着,谁都看谁不顺眼,可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在鹬蚌相争之时,渔人果然得利了。北方的蒙古族逐渐崛起,由于存在着世仇,金人曾将铁木真的先祖活活钉死在木桩上,所以蒙古人先对战金国。

直到1233年,蒙古和金国之间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为了加快灭金的进程,蒙古人选择与南宋结盟,双方一起出兵剿灭金国。

本来,南宋以为这是一场十拿九稳和获利颇丰的战争,可惜这次失算了。因为,消灭了金国,蒙古人并没有停止自己征伐的脚步,他们将下一个目标选定为南宋。

从1234年起,蒙古人为了征服南宋,前后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历经四位大汗,他们分别是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可谓是坚持不懈地誓死进行侵略。

而且,这些蒙古人完全就是为了侵略而侵略,为了占领而占领。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享受这种征服过程中的快感,至于说征服完了,占领完了,下一步该如何建设或者如何维系呢。

对不起!蒙古人从来不考虑这些,从他们几乎占领整个欧亚大陆但却很快四分五裂就可以发现,落后的游牧民族,根本不知道农耕文明,更不知道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当时的南宋,已经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甚至就连商业文明也初具规模。事实上,南宋时期的GDP大致占到了全世界的60%以上,这个比重,是我国历朝历代之首,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认为强大的汉朝或者唐朝。陈寅恪曾经这样评价到:

华夏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过,如此强大的赵宋王朝,自立国以来就没有在军事上强大过。秉承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祖训,赵家历来就重文轻武和守内虚外,导致江山沦丧半壁,由北宋成为了南宋。

蒙古人对南宋开战,主要的进攻路线有三条,分别是:江淮一线襄樊一线川中一线。期间,蒙古人除了川中一线的军事行动有所突破外,其余两条战线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蒙古铁骑虽然骁勇善战,但在面对已经伤痕累累,但却领先它太多的南宋政权时,始终不得其法。尤其在水军方面,蒙古人更是一筹莫展,始终短缺这一个板块。

1261年,时任泸州知府的刘整,竟然为了私怨举兵投降了蒙古人,成为蒙宋交战以来的第一个汉奸,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看来,堡垒最先都是在内部被攻破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刘整曾经先后转战于南宋的各个边镇,熟知其中各地的内情和地形。而蒙古人也开始推行“以华制华”的策略,使刘整很快就找出了南宋的一系列漏洞。

到1270年时,蒙古人的攻势已经越来越有章法,再不是之前的横冲直撞了。而且,蒙古人已经拥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专门用来攻击南宋。就这样,南宋政权中唯一的军事优势,也在此时荡然无存。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了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继续合围襄阳城,在长达六年的时间后,蒙古人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此后,直接威逼到了南宋的核心地带,国都临安也岌岌可危。

1276年,南宋朝廷在主和派的推动下,五岁的宋恭帝宣布投降元朝,结束了赵家近三百年的正统传承和统治。

不过,当时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从临安逃了出来。尽管只是两个小娃娃,但作为一面汉人的旗帜,还是在一帮抵抗派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的簇拥下,继续在浙江、广东等地坚持抗元斗争。

1277年,随着元军的继续南下,福州也彻底沦陷,流亡的小朝廷被迫转移到了泉州一带,后来又辗转到了广东一带。不料,因为海上遇到了台风,端宗小皇帝虽然没有当场溺死,可也在不久后就得病死掉。

于是,端宗的弟弟卫王赵昺又登基称帝,同样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皇帝。

1279年,元朝铁骑已经将南宋的小朝廷逼得无路可走,包括太监、宫女、文臣、武将,以及数万残兵和百姓,大约有二十万人左右,退到了广东的崖山。

这次南宋流亡政权对元蒙侵略的最后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抵抗,史称“崖山之战”。这次作战是悲壮的,这是最后的战役!

据载,近十万人战死,而尚未战死的十万军民,也全部投海殉国。陆秀夫还怀抱七岁的小皇帝,毅然跳下悬崖,捍卫了自己最后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从此,南宋宣告彻底灭亡,我国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的侵略,结束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和进程。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明朝末年时,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曾经在《后秋兴之十三》中提到: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虽然,元朝的历史也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并入了华夏历史。但是,元朝消灭南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的倒退。


文史不假


你好,我是舟说,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准确的说法是蒙古人花了四十五年才将南宋灭掉,而元朝只花了8年。为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1

元朝是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的,但真正攻打南宋在37年前就开始了,也就是1234年的窝阔台掌权时期。

忽必烈在蒙哥大汗时期就是攻打南宋的主将之一,但由于不懂计策,采取屠杀恐吓的战术,遭遇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进程缓慢,后来蒙哥大汗死后,他开始任用汉人刘秉忠,赢得皇权之争,采用收服人心的策略,不再以杀戮为主,筹建大元,定都大都,仿效汉人的制度,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广纳汉族人才,最终也是在投降汉将的协助之下,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之后南宋各地官员纷纷投降。1279年,南宋小皇帝被大臣陆秀夫抱着跳海,南宋彻底覆灭。

应该说忽必烈打下南宋的过程,不仅是蒙古人用武力征服汉人的过程,而且也是学习汉族文化,逐步汉化的过程。所以,从种族上看是蒙古人打败了汉人,但从文化上看,其实是蒙古人被汉人同化了。


2

由蒙古人的战斗力世界一流,横扫亚欧大陆,打败了众多国家的军队,但是面对军事实力一般的南宋,蒙古铁骑却没有这么顺风顺水,用了三代人才完成这一统一大业,为什么呢?

我觉得对蒙古人而言,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内在的原因

①统治者生活糜烂。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沉溺于女色,因酗酒过度而死。

②统治者疏忽大意。在钓鱼城,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合川区,因防守牢固,蒙古军队久攻不下,一天大汗蒙哥登上高台查看军情,被城中发现,于是他被炮弹击中,不久去世。

③蒙古皇族内战。由于蒙哥汗死的太突然,太意外,所以没有来得及立下继承人,因此而引发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长达五年的内斗,这一方面拖延了攻打南宋的时间,另一方面消耗了蒙古帝国的实力,导致了蒙古帝国从此走向分裂。

外在的原因

①南方地势特殊。南方多江河多湖泊,地势不平,这种地貌大大限制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

②南宋军民众志成城。尤其是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如黄州保卫战中的抗蒙名将孟珙,将蒙哥一炮打死的钓鱼城守将王坚和张珏,坚守中部重镇襄阳六年之久的吕文德和吕文焕等等。

南宋军民抵抗蒙古军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南宋名将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南宋人的精神写照,今天俨然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魂魄,面对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我们愈战愈勇,始终屹立不倒。


舟说


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命左丞相伯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水陆并进。临行时忽必烈告诫伯颜不得滥杀无辜,说明他不是想发动一轮新的烧杀掳掠,而是决心征服江南各地,统一中国。伯颜大军从汉水入长江,以南宋降将吕文焕统领的水军为先锋,顺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南宋的贾似道既无意抵抗,又求和不得,他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勉强率领13万精兵,携带大批后勤物资溯江而上,迎战元军,大小船只相连百余里。

两军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下游的丁家洲相遇,贾似道见元军来势凶猛,吓得心惊胆战,未经交战便鸣金收兵,13万大军顷刻崩溃。元军乘胜追击,直逼南宋都城临安。除少数将领坚持率众抵抗外,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纷纷投降。

南宋朝廷一面将贾似道贬职处分,一面再三向元军求和,最后只好投降。1276年初,伯颜进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及两宫太后和大批皇室宗亲及大臣等,并将他们北上押至大都。第二年又以水军下海追击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诸人拥立的宋端宗。1279年2月,文天祥等战败被俘,陆秀夫抱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在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南)跳海而死。至此南宋王朝终于灭亡,全国各地都被元朝所统一。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统治集团,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新兴统治力量,他们必然战胜南宋没落腐朽的统治集团,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大地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国家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库影


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命左丞相伯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水陆并进。临行时忽必烈告诫伯颜不得滥杀无辜,说明他不是想发动一轮新的烧杀掳掠,而是决心征服江南各地,统一中国。伯颜大军从汉水入长江,以南宋降将吕文焕统领的水军为先锋,顺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南宋的贾似道既无意抵抗,又求和不得,他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勉强率领13万精兵,携带大批后勤物资溯江而上,迎战元军,大小船只相连百余里。

两军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下游的丁家洲相遇,贾似道见元军来势凶猛,吓得心惊胆战,未经交战便鸣金收兵,13万大军顷刻崩溃。元军乘胜追击,直逼南宋都城临安。除少数将领坚持率众抵抗外,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纷纷投降。

南宋朝廷一面将贾似道贬职处分,一面再三向元军求和,最后只好投降。1276年初,伯颜进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及两宫太后和大批皇室宗亲及大臣等,并将他们北上押至大都。第二年又以水军下海追击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诸人拥立的宋端宗。1279年2月,文天祥等战败被俘,陆秀夫抱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在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南)跳海而死。至此南宋王朝终于灭亡,全国各地都被元朝所统一。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统治集团,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新兴统治力量,他们必然战胜南宋没落腐朽的统治集团,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大地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国家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虽然南宋政治与今天可谓格格不入,南宋的灭亡归根结底是封建制度腐朽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后人仍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十点说史


随着南宋与蒙古联合灭掉金国,此时的南宋已经没有屏障可以阻挡蒙古骑兵的南下了,因为两个屏障西夏与金国都被蒙古人灭掉了,就在蔡州之战也就是金国灭亡没有多久,宋理宗就迫不及待的准备收复三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归德),然后派出了六万人北伐,史称为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以宋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而这件事让蒙古人对南宋有了开战的借口,直接成为了宋蒙开战的导火索,于是战争全面爆发,蒙古军分三路南下。

本来另外两路进展都很顺利,但是大汗蒙哥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最后蒙哥也在军中死去,蒙古人只得撤兵。

虽然蒙古人撤兵了,但是他们的破坏战略得到了成功,富庶为天府之国的四川被蒙古人杀的血流成河,极大的削弱了南宋的战争能力。

随后的襄樊战役,宋军坚守十多年,最终守军看不到援军,主将吕文焕选择了投降,襄阳和樊城的丢失让南宋腹地面向元军洞开,元军随即长驱直入,宋军一败涂地。

南宋都城不久就被元军占领,宋朝皇帝投降,而之后虽然有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努力抗元,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崖山一战之后,宋军最后的部队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许多的宫女,太监以及一些跟随宋军的人纷纷选择跳海自杀,南宋至此彻底灭亡。





大智历史观


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命左丞相伯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水陆并进。临行时忽必烈告诫伯颜不得滥杀无辜,说明他不是想发动一轮新的烧杀掳掠,而是决心征服江南各地,统一中国。伯颜大军从汉水入长江,以南宋降将吕文焕统领的水军为先锋,顺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南宋的贾似道既无意抵抗,又求和不得,他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勉强率领13万精兵,携带大批后勤物资溯江而上,迎战元军,大小船只相连百余里。

两军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下游的丁家洲相遇,贾似道见元军来势凶猛,吓得心惊胆战,未经交战便鸣金收兵,13万大军顷刻崩溃。元军乘胜追击,直逼南宋都城临安。除少数将领坚持率众抵抗外,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纷纷投降。

南宋朝廷一面将贾似道贬职处分,一面再三向元军求和,最后只好投降。1276年初,伯颜进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及两宫太后和大批皇室宗亲及大臣等,并将他们北上押至大都。第二年又以水军下海追击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诸人拥立的宋端宗。1279年2月,文天祥等战败被俘,陆秀夫抱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在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南)跳海而死。至此南宋王朝终于灭亡,全国各地都被元朝所统一。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统治集团,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新兴统治力量,他们必然战胜南宋没落腐朽的统治集团,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大地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国家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譚天说帝


忽必烈灭宋之战 蒙古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兴二年,1268年—1279年),在蒙宋战争中,元忽必烈汗攻灭南宋,统一全国的作战。 蒙哥汗攻宋命丧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后(参见钓鱼城之战),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三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人将帅、谋臣,依仿汉法,改革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建立了蒙汉统治阶级联合的新王朝。四月,其弟阿里不哥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称帝。忽必烈为讨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南宋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开庆元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又迅速平定李璃之乱(参见蒙古平李璮之战),政权得以巩固,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积极进行灭宋准备。在总结窝阔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 突破襄樊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经五年围困,襄阳、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至元十年,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阳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元军突破襄樊,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参见襄樊之战)。 浮汉入江 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参见淮西之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十一年九月,伯颜与阿术率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遭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顽强阻截,为减少损失,早日入江,伯颜令军舍郢经黄家湾、藤湖(今湖北钟祥东、东南)迂回而进(参见郢州之战)。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参见沙洋、新城之战)。十一月,进至蔡店(今武汉汉阳西),欲渡江攻取鄂州(今武汉武昌)。鄂州地处汉水入江口,为长江咽喉,南北要冲,是南宋的江防重镇。宋廷为阻止元军浮汉入江,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汉水入江口,权知汉阳军王仪守汉阳,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州,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大江中流。十二月,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阳东),屯驻江边。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阳逻堡、汉阳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参见鄂州之战) , 进占建康 十二年正月,伯颜鉴于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未下,为保障后方安全,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自率10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二月,宋贾似道奉命督师13万,战舰2500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进行阻击。因将帅各怀异志,临阵先遁,诸军一触即溃,致使宋军精锐损失殆尽(参见丁家洲之战)。元军东进至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江东运判孟之缙以城降。三月,元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弃城遁,都统徐王荣等以城降。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忽必烈命伯颜行省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今属江苏





至仁小哥


忽必烈灭宋之战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此战,历时12年,由于忽必烈攻宋方略正确,善择伯颜等良将,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形成了军事、政治优势,致宋军于被动挨打境地,终于灭亡南宋,结束了自北宋灭亡后一百五十多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则因政治腐败,治国、治军方针迂腐,奸相当权,排斥异己,任用庸才,赏罚失律,致使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招致败亡。


可爱的小豫


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命左丞相伯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水陆并进。临行时忽必烈告诫伯颜不得滥杀无辜,说明他不是想发动一轮新的烧杀掳掠,而是决心征服江南各地,统一中国。伯颜大军从汉水入长江,以南宋降将吕文焕统领的水军为先锋,顺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南宋的贾似道既无意抵抗,又求和不得,他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勉强率领13万精兵,携带大批后勤物资溯江而上,迎战元军,大小船只相连百余里。

两军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下游的丁家洲相遇,贾似道见元军来势凶猛,吓得心惊胆战,未经交战便鸣金收兵,13万大军顷刻崩溃。元军乘胜追击,直逼南宋都城临安。除少数将领坚持率众抵抗外,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纷纷投降。

南宋朝廷一面将贾似道贬职处分,一面再三向元军求和,最后只好投降。1276年初,伯颜进入临安,俘获宋恭帝及两宫太后和大批皇室宗亲及大臣等,并将他们北上押至大都。第二年又以水军下海追击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诸人拥立的宋端宗。1279年2月,文天祥等战败被俘,陆秀夫抱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在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南)跳海而死。至此南宋王朝终于灭亡,全国各地都被元朝所统一。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统治集团,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新兴统治力量,他们必然战胜南宋没落腐朽的统治集团,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大地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国家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