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萬億”強區,廣州科學城打造“中國智造中心”憑什麼?

不久前,在廣州科學城,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日本發那科公司華南地區總部基地開業。至此,沿廣州科學城瑞祥路,發那科、廣州數控、瑞松科技、弘亞機械、明珞裝備等10多家機器人企業林立,一時間,最強機器人軍團集結廣州科學城。

争夺“万亿”强区,广州科学城打造“中国智造中心”凭什么?

圖為: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日本發那科公司華南地區總部基地在廣州科學城開業 李劍鋒 攝

無獨有偶,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的《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也提出,廣州科學城要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廣州科學城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到70%以上。

實際上,全國範圍內,提出在2023年實現工業(製造業)總產值“萬億”強區的,除了廣州開發區,還有佛山南海區。廣州科學城是否有實力助力廣州開發區爭奪“萬億”強區寶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行動方案》分析其“萬億”強區實現路徑。

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在前述幾大目標中頗為引人注目。

《行動方案》設定了詳細指標數據,即到2023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大科學裝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和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主要創新指標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為達成上述目標,《行動方案》特聚焦在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科研機構、產業技術平臺三方面來“下任務”。

在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

具體而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聚焦在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重點領域,推進佈局國家大科學裝置、重要科研機構和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

例如,支持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裝置、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對標國家實驗室加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建設一批國際化實驗室;發揮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率先推進生物安全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為集聚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行動方案》提出,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大院強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創新模式建設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

而在產業技術平臺化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廣東科學城要聯合高等院校建設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廣州科學城已經在前述提及的研究平臺、科研機構與產業技術平臺三方面積極佈局,不少合作意向已經或正在溝通達成。

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行動方案》提出,要在廣州科學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國智造”標杆企業,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作為廣州高新區的主體園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科學城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獨具優勢。

例如,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州科學城以其雄厚的“科技戰疫”力量而備受矚目。廣州科學城有159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成為科技攻關主力軍,4家企業入選省診斷檢測機構(佔全省4/5),3個項目入選國家快速檢測產品優先支持項目(佔全國1/3)。

創新發展不能“閉門造車”,開放才能匯聚更多創新要素資源。《行動方案》提出,要提升國際合作平臺,深化與新加坡、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和實體化合作平臺。

除此之外,廣州科學城還要融入國際創新網絡,加強與國際知名科學城的聯繫,建立廣泛的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學術交流合作網絡;鼓勵境外國際科技金融機構、科技行業組織落戶廣州科學城,支持區內企業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廣州科學城還要創新國際合作政策。比如,對研發所需設備、樣本及樣品開展分類管理,提高相關設備、樣品出入境審核效率;優先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經驗,試點建立“保稅+科技創新”聯動運行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方案》提出,行動期內,廣州科學城將規劃建設廣州東部新高鐵站樞紐,完善高快速路網,加快建設廣州地鐵5號線東延段等,打造內連外通的區域交通樞紐,實現廣州科學城30分鐘可達白雲機場、廣州南站等交通樞紐,建立便捷聯繫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1小時交通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