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四?

“三省”,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四?

《论语·学而》篇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三省”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修身方法,历来受到文人学仕的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曾国藩就是以“三省”作则的典范。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写有一联,内容是“日食三餐须三醒,身经一事求一得”。曾国藩自三十多岁就写日记,而且是每天坚持写,三省其身,直到去世。

由此可见,“三省”,因为日食三餐,于是也就有了“三省”。更是因为,曾国蕃认为“三省”和三餐一样重要。人离不开三餐,但更不能缺少“三省”。

“三省”,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