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阳脉之海

督脉,我们中医把它叫阳经之海,它是一身阳气的总督。什么叫阳经呢?就是一切能够推动人体产生动力的都叫阳经。我们前段时间已经学习了,我们身体里面的阳经有六条,分别叫手三阳和足三阳。这六条阳经,最终它最精纯的那个阳气,都要汇到督脉里面。

督脉就像一个大保险箱,平时六阳经有多余的气,就把它收集在这个保险箱里面。如果说这六阳经的阳气不足了,那保管箱里面就可以把那个阳气,重新分布到需要的地方去,按需分配。所以说督脉是调节内脏运动规律和运动形态的一个最主要的开关。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系。


督脉,阳脉之海

“督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向上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人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原文】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注释:

①下极之输:指脊柱下端的长强穴。

②脑:此下《甲乙经·奇经八脉第二》有“上巅,循额,至鼻柱”七字。

从循行来看,督脉起于胞中。一源三歧,任、督、冲三条大脉都从这开始。然后下出会阴,向后延着脊柱的内部上行,到达脖子上的风府穴以后进入脑内。所以为什么鸠尾可以治神志病?因为督脉入脑内,它直接跟神志相关。

督脉可以治的主要是神志病、热病,还有它循行部位的一些疾病。


“督脉的腧穴”

1、长强穴

长强穴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的中点,伏卧取穴。

督脉,阳脉之海

长强,长,如果读chang,就表示延绵不断的意思,如果读zhang,那就是生长、长大的意思;强,顾名思义,就是强壮之意。意味着这个穴位的气血很强盛。古人对这个穴位还有一个解释,叫“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

长强穴是督脉的第一个穴位,,是督脉的起始穴,阳气就从这里开始生长。在治疗小儿疾病上有一个方法叫捏脊,捏脊的开始处就是长强穴,对于小孩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就是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所以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

这个穴位能够不断的补充阳气,还能够化生阳气。古代人很重视生育,对于男性不育的患者,古代善于灸长强,阳气足了,生长的力量就强。

补充阳气,刺激长强穴。可以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闭经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

另外,经络是一条线,是前后相应,上下连通,互相对应的。长强处于下,则对应于脑。因此,对于脑袋的病变,尤其精神疾病,我们常用针刺长强,来治疗精神类疾病。

2、腰阳关穴

腰阳关,在第四腰椎棘突下,约与髂qià嵴相平。

督脉,阳脉之海

腰阳关,阳关,就是阳气的关卡,是阳气通行出入的门,处于腰部。

腰阳关穴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同时位居腰骶部,是人体上下左右活动的枢要之处。阳关至此,最易受到阴邪阻滞,凡是疲劳或人体阳气不足者,多首先表现为此处酸痛,因此腰阳关穴是调理腰痛和通调人体阳气的要穴。

对于腰部冰冷、腰痛等病症,常用艾灸的办法。对于部分久病的病人,在腰阳关可以看到一些浅表的青黑色浅静脉,这时候,我们选用的应该是刺络拔罐。

按摩腰阳关穴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温补肾阳,能疏通经脉,使阳气顺行而上。

3、命门穴

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时,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脐水平绕腰腹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处,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督脉,阳脉之海

命,人之根本,门,出入的门户,也就是人体生命之门的意思,它是人体先天之气蕴藏的地方,也是人的生命之根本。可见这个穴位的重要性。

我们说,人的生命存在,全靠人体的一丝真阳。这阳气指的就是肾阳,肾阳就藏在命门穴当中,而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肾水不能正常地流动,从而出现生殖方面的诸多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摩刺激命门穴来进行缓解和改善。又可以起到强肾固本、温肾益阳、强腰膝、固肾气的作用。

命门穴还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它是能让人体保持年轻状态,健康长寿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命门穴,能够延缓身体的衰老,让您青春焕发。

4、至阳穴

至阳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督脉,阳脉之海

至阳,至,就是到达的意思;至阳穴位于背部督脉处,背为阳,腹为阴;督脉统一身之阳,所以督脉为阳中之阳,应白天的天空,而至阳在督脉背部的中点,是天空的中心,应天空的穹顶,所以称为至阳。

所以,我们对于阳气通行不畅的疾病,可以选用这个穴位。临床上,常见的背部肌肉疼痛,或者背部发冷的病症,可以取至阳穴进行艾灸,取温通的作用,协助阳气通达。而且我们临床上可以触诊,对于那些经常熬夜,耗损阳气的人,这个穴位按压会有异常的疼痛。

至阳穴,可以预防心绞痛,平时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情绪不稳定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时候除紧急就医外,还可以通过按摩至阳穴来进行辅助治疗。

5、灵台穴与神道穴

灵台,第6胸椎棘突下。

督脉,阳脉之海


灵台,是古代君王公布命令的地方,相比于人体,就是指我们做决定、思考的行为。

神道,在第5胸椎棘突下。

督脉,阳脉之海

神道,就是神灵通行的道路,也就是说这个穴位是神出入的地方。

这两个穴位都与心神相关,善于治疗精神类疾病,比如我们的失眠。如果我们精神思虑太过,耗损精神,那么我们可以按揉灵台穴进行放松;或者通过艾灸来温阳精神。

神道也是,一个人神不守舍、心神不宁,那么我们可以采用这个穴位,把神引回来。治疗的方法可以点穴、艾灸或者刺络放血。

6、大椎穴

大椎穴,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约与肩相平。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督脉,阳脉之海

大椎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叫大椎,因为第七颈椎的骨性标志最明显,我们可以在脖子后面摸到最突出最大的骨头,这个骨头下面,就是我们的大椎穴。

古人称大椎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大椎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这个穴位在脖子后面,我们最容易晒到太阳的地方。因此,这个穴位阳气最足。

大椎穴是针灸的要穴,但凡人发热、发烧了,针灸大椎,或者在大椎放点儿血,拿刮痧板刮大椎,出点儿痧,烧就退了,所以大椎有泄热的功效。

还有,风寒很容易从大椎这块进去,我们平常要多用手搓搓大椎可以免受风邪之害。

平时,我们也可以多晒晒太阳,晒大椎穴来补充我们人体的阳气,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办法。

大椎穴也可以用来临床上诊疗人体体质。阳气比较虚弱的人,大椎穴局部的皮肤比较厚,脂肪比较多。因为如果大椎穴阳气不足,不能够抵抗风邪,那么它就会反射性第增加局部皮肤的厚度或者脂肪的堆积。就如我们人冷了,要多穿一件衣服一样。

7、上星穴

上星穴在前发际线上1寸。

督脉,阳脉之海

上星穴,穴位在上,所以,名为上;星,是根据穴位的功效来命名的。中医把五官七窍,比如天上的北斗七星。这个穴位叫星,就暗示了这个穴位可以治疗我们头面七窍的疾病。

督脉是通行于鼻子的。所以这个穴位通七窍,首先最大功效就是通鼻窍。对于过敏性鼻炎、或者感冒鼻塞,这个穴位都有效果。

除此之外呢,上星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头痛中的一种——前额头痛。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因为什么事闹心,觉得头痛,甚至会拿头去撞墙。人们大多觉得他这是痛得抓狂了。其实,这也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

撞墙的那个部位刚好就是我们的上星穴所在的位置,把前额的头发向后梳,向上1寸的地方就是上星穴。头痛的时候,不用采取撞墙那样激烈的方式,只要用手指在上星穴处用心地按摩,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了。

8、水沟穴

水沟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

督脉,阳脉之海

说水沟穴可能大家不熟悉,如果说这就是人中穴,大家估计会了解一点。这个穴位上面是鼻子,下面是嘴。鼻子吸的,我们之前说过,是天气,是清气,属于天;嘴巴是吃东西的,给脾胃输送物质的,属于地。那么在天地之间的,就是我们人类,处于天地之间,所以这个穴位叫人中,代表了我们人。

古语有云“急救水沟谋”,即水沟穴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急救,是我们身体的保护神。这个穴位之所以能够“救命”,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出现昏迷、晕厥、癫狂,是天地之气不同,循环中断的缘故。而水沟穴为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刺激它可以使阴阳二气相接,人自然很快就能苏醒过来。

而从西医角度来看,刺激水沟穴不仅可以升高血压,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还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急救时刺激水沟穴最好的方法是指掐,这样可以达到针刺的效果。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予水沟穴强烈刺激,可以很快使人苏醒过来。

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头昏或中暑,也可以采用按揉法刺激水沟穴。

除此之外,经常刺激水沟穴还具有补肾强腰、协调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伤等疾病。

9、龈交穴

龈交穴,在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

督脉,阳脉之海


龈,同“龂”yín,《说文》:“龈,啮也。”龂,齿本也,指齿根肉也。交,有交会之义。本穴适当口内门齿齿根部,为任督二脉与胃阳明经交会的地方,故名之。

龈交穴就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督脉是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经长强。从后背正中一直循行到龈交。它的循行是经过直肠的,而痔疮是发生在直肠的病变,痔疮可以在龈交找到反应点。

龈交穴治痔疮是中医下病上治的一个典范,简单说就是针刺或切割口腔里的龈交穴治疗痔疮。而且对于一些痔疮的病人,可以在这个穴位上看到一些增生的小囊,象系带上面挂着一些小葡萄一样。用这个穴位治疗痔疮,我们就是要找到这些小囊,用针去点刺。


“督脉经穴歌和主治表”

每条经脉的穴位很多,我们不可能逐一介绍。对于经络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其他没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学。为了方便大家系统记忆督脉的28个经穴和相应的主治,我们把督脉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学习。

督脉经穴歌(共28穴)


督脉廿八行于脊,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脊中,中枢筋缩至阳逸,

灵台神道身柱长,陶道大椎平肩列,

哑门风府上脑户,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囟会下上星, 神庭素髎水沟系,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齿缝间。

督脉腧穴主治提要表


督脉,阳脉之海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