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奇文(六)——《小人经》(君子必看,心向光明)

冯道,号长乐老,五代人,先祖务农,他靠令人惊讶的小人智慧,历经四朝,服侍过九位君主,在宰相位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官史上的罕有奇观,真正做到了“久居禄位,八面玲珑,上显祖宗,下耀亲朋。”使宦海后来者常扼腕叹息:“奇哉,长乐老!”

《荣枯鉴》又称之为《小人经》,从小人的角度来看待人间的名利荣辱,世道变迁。



励志奇文(六)——《小人经》(君子必看,心向光明)

这本书站在小人的角度,剖析小人的伎俩,让小人汗颜,让君子惊悚。

小人害人,智慧很深,不想被害,修好自身,了解小人,方能取胜。

这本书的作者叫冯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本书完全是作者躬行之后的总结,如同官场笔记,为什么对小人的伎俩这么熟悉,因为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这本书会向我们展示小人的计谋,小人的品质。他们的隐忍,等待,以怨报德,能屈能伸,让人汗颜。

这本书站在小人的角度,告诉我们小人的思维模式,小人的三观。小人不是不可战胜的,小人的发达踪迹是有迹可循的,小人的招式是可以破解的,小人之奸,是可以战胜的。

很多人把他作为官场指导书,把它作为小人成长指导手册,如果我们不去好好读一读,你怎么去识破小人的伎俩,你怎么去战胜小人,你怎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明。


这本书的名字叫《小人经》,又为《荣枯鉴》。这本书有十篇,为圆通、闻达、解厄、交结、节义、明鉴、谤言、示伪、降心、揣知。

圆通篇。此篇认为小人是不会执于名声的好坏的,而是看自己有无实利。有智慧的人是不会理会善恶的定义,要按规律办事,不能逆规律,要顺应变化,爱惜自己,追求实利,不惜虚名。人们大多以成败论英雄,才不管你名声好坏。


闻达篇。此篇认为我们是否升官,不是因为你是否善恶,是否君子小人,而是因为你是否取悦上级。取悦上级会被上级认为忠诚,会给你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根本;同时会被下面的人认为小人,给你不好的名声,这是无所谓的。小人利用君子在乎名声,讲究道德这些弱点,专门从这些方面对付君子,让君子焦头烂额。


解厄篇。此篇认为是人都会遇到祸事,小人有一大帮酒肉朋友,真正遇到祸事会有人帮忙,而君子不爱拉帮结派,真正遇到祸事,没有人会帮忙,连自身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建功立业。真正为自己着想,上级找别扭时要装孙子,下面有事时,要把责任推给别人。


交结篇。此篇认为既不要拒绝好人,也不要拒绝坏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顺应自己的就是有用的人,否则就是敌人。小人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阴险,总是故意在别人面前装傻,不轻视任何人,不和别人结仇。


节仪篇。此篇认为大多人只是把想做君子挂在嘴边,实际上做的都是小人的勾当,不应该在乎别人的言论,要多考虑自己该怎么安身立命。

…………

【全文赏析】

《小人经》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译文】善恶这种事儿都有个定义,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理会。

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译文】世上什么事儿都有个规律,真正的明白人不会随意视而不见、自以为是。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译文】是不是合乎道理,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个。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

【译文】珍视名声者,名誉易损,爱惜自己者,保全自身。

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译文】名利不是坏事,追名逐利也不是罪过,以此为恶是人的主观想法而已。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

【译文】君子没什么可自以为尊贵的,小人也没什么低贱的,尊贵还是低贱都是虚名,不足以称道一世。

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译文】君子不一定就能得到什么,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什么,得到、失去,跟思想境界也毫无关系。

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译文】名誉都是虚的,利益才能真正诱人,是人就难以抗拒。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

【译文】事成显贵的,有可能会被传颂为君子;身败落魄的,必定会被当作小人。

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译文】因此,君子永远是少数(因为即使成功也不都是君子),小人永远是多数,多数人的力量,无可抗拒。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译文】名誉容易转变,思想境界可以变化,但事情的成败、人生的命运,却难以更改。反正君子小人不是根本问题,你觉得当君子受苦没有什么不好,当小人来享福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反正名誉根本都不靠谱。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

【译文】做官不做官,升职不升职这类事情,根本不是以善还是恶、君子还是小人来作为判断标准的。

悦上者荣,悦下者蹇。

【译文】让上边的领导高兴的,日子必定好过;让下边的群众高兴的,碰到的困难却会更多。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

【译文】君子让下边的群众高兴,可上头的领导并不觉得你在群众里的好名声有什么意义。

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译文】小人讨好上头的领导,下边的群众可能会反感,但是,这样的反感并不能对你有任何损伤。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

【译文】下边的群众以道德高尚刚正不阿为美德,上头的领导会把谄媚顺应当做忠诚。

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

【译文】道德高尚,但是毫不顺应领导,上头就该不信任你了;顺应领导,但是让下头人觉得你不地道,下头人就该反对你了。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译文】可是,上头不信任你,你就完了——这是根本,下头反对你,顶多是给你来个坏名誉——无所谓的事儿。因此,那些功成名就大富大贵的人都难免被人称作小人,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保住根本,顾不得那些没有意义的名誉了。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

【译文】想富贵么?规律很简单:一切从实际出发。福祸非命,其道乃察。祸福其实并非命运注定,也有规律可循:看你是否善于观察和判断。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别受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虚名的束缚。善于观察判断,就别老以坏人坏事为耻辱,那会搞得很不客观。

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译文】没有名誉的羁绊,没有耻辱感的束缚,你离显贵发达也就不远了。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要是真想追求名誉,你就别去当官,好名誉不是当官儿可以当出来的。

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译文】要是真想当官,你就别管什么名誉了,道德高尚跟富贵荣华是两码事儿。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译文】君子讲的是道德、理念,小人则专门对付这种道德理念,价值观不同,行为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

【译文】什么都不操心,你就离倒霉不远了。

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译文】不过,操心根操心不一样。为国家操心的人,只能把自己搭上;为自己操心的人,却能乐享安然。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译文】祸事是人不想要的,但也是人自找的,人人都讨厌有祸事,但人人都难免碰上。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译文】君子不做坏事儿,但倒霉事儿一个接一个,小人不干什么好事儿,却能够常年乐乐呵呵。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译文】让上头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是小人就难以做到;让下头群众不怨恨自己,不是君子您就别想了。

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译文】上头要找别扭的时候,只有装孙子认罪才能保全自己;要是下头起了负面意见,就只有抢先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装好人,才能免去责任。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译文】君子不爱拉帮结伙,所以,真有了祸事,没人会帮助君子。小人有一大帮酒肉朋友,成事解围,全都靠这帮人帮助。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译文】不讲道义不会造成什么实际的恶果,有了祸事没人帮可就必然倒霉。做君子倒了霉只能束手无措,所以,大家选择做小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译文】真正的聪明人不拒绝好人,也不疏远坏人,这两款都有用。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译文】都是拿顺应自己的人当朋友,拿反对自己的人当敌人——敌人朋友是随时可以转化的。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译文】用尊重的态度看待别人的人,日后将发达显贵,用轻贱的态度对待别人,日后难免潦倒。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译文】显贵的人不自重,不知道摆出个尊贵的样子来,而潦倒的人不做轻贱别人的贱事儿,贵贱就该掉个儿了。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译文】显贵的人永远不轻视别人,潦倒的人永远不尊重别人,贵贱就这么一直下去了。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盼着别人傻自己聪明,但还是成天装傻给人看,这是真正有主意的人。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译文】不乐意别人机灵自己傻,就玩儿命抖机灵,这就纯属作死。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

【译文】聪明的人不接触傻子,接触傻子不会让聪明人变得更聪明。

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结仇,仇人不会因为你聪明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

【译文】君子人用仁义与人交往,生怕自己不够仁义;小人满怀阴损与人交往,生怕阴损的不够,达不到目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君子注定吃小人的亏,就是因为这个。


节仪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

【译文】外表君子作派,内心小人肚肠的,这是真小人。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行事手段并不比小人差,内心却有君子情怀的,这才配称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以道德高自居,就不太知道保重自己,看重仁义的人太重仁义,总是忽视自己面对的危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

【译文】人们满嘴说的都是仰慕君子,办出来的却还都是小人事儿,那谁要真当君子,谁就该倒霉了。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

【译文】人们口口声声憎恶小人,实际上做事情还是不仁不义,也就是说,做小人其实是没有任何阻碍的——憎恶全是空喊。

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译文】可谁也不愿意当倒霉蛋,因为倒霉蛋比别人倒霉,谁都愿意没有任何阻碍,因为没有任何阻碍就比别人牛B,所以,所有人就都成了小人了。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译文】社会阶层越高,气节越低——因为要装孙子;人越贫贱,义气越是狗屁——因为先要活着。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

【译文】君子最受不了的是精神屈辱,小人最受不了的是身体上的困苦。

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译文】所以,一有乱子,君子就躲起来自保高洁去了,小人却常能当上国家领导。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

【译文】气节比不上金钱实在,所以,人一穷了,就做不成君子——因为讲不起气节。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义气也不如生命重要,所以,身处危困就没办法不当小人,因为活命更重要。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译文】不管别人如何夸奖或批评,只管自己的利益存亡,这不是追求气节仁义的道理,却是能让你安身立命、生存下来的道理。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译文】有福气,可你自己不知道,这就白费。有祸事,你自己不能预先避免,那就准得倒霉。

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译文】要是福祸都能提前预知,那就牛B了。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译文】偶尔装装实在,大阴谋就能得逞;多偷偷看看细节,大的决策就能搞定。

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译文】做事情要留后路,说话要留半句,纵然是亲爹也得防着点儿。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译文】心里头有火儿也要憋着,假装畏惧,心里头满是仇恨也得藏着,假装恭敬,您要能这么办,坏心眼儿再多的人也得上当。

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译文】知道克制自己的表现、学会迷惑人,就可以少惹事儿、多成事儿了——反正就是得会变化、会掩饰,您就放心大胆的活着吧。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

【译文】只跟用得上的人套近乎,讲交情,这是可以长远地对你有利的。

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译文】别指望领导的保护,包括领导在内的一切都是钱的孙子。

以奸治奸,奸灭自安。

【译文】用坏人治坏人,坏人被整死了,整人的那位自己也知道了厉害,也就老实了。

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译文】别干什么坏事儿,但也别傻了吧唧干什么好事儿,这样就能永远不惹事儿。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译文】计策不牛逼,就别一条道走到黑;要是知道谁傻B,就别跟丫商量事儿,珍惜生命,远离傻B——如果您自己脑子就不怎么好使,那就更得注意以上这两条儿。


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

【译文】职位低贱的人,没必要老给他提意见帮助他成长,真没什么本事的那些货,也别到处瞎推荐,推了也没用——该整的要整,该毁的要毁。

攻其人忌,人难容也。

【译文】攻击一个人,就找他最遭人羡慕嫉妒恨的那一点,大伙儿就都帮你毁他了。

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

【译文】或者把他推到一个进退两难怎么办都只有难办的境地,别人就会替你开始戳他脊梁骨了,这是简易诽谤法。

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

【译文】好好对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他们早晚会跳出来毁他,而别人又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这就又上一个层次,算是奇招了。

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

【译文】把别人不知道的他干过的各种小事儿揪出来,挑出毛病公诸于世,这是实在有效的毁谤法。

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译文】把关于他的种种坏话全给散播出去,真真假假的谁也分辨不了,这算直接毁谤成功了。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

【译文】被人毁谤,要是不争辩,只等事实慢慢儿冒出来,旁人的厌恶或许还能稍微减少一些。

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译文】可要是他非争辩不可,只能是越描越黑,纯属找死。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译文】上头对谁印象不好了,你看着吧,很快下边的人也该开始毁他了。同样,要是下头的人对谁不满意了,上头很快也将对这人产生怀疑。

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译文】借助上头的意见打压别人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助下头的舆论来说事儿讨取上头的信任,任谁都得上当。


示伪卷八

无伪则无真也。

【译文】没有虚假,也就没有真实。

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译文】真的不怕假的,因为假的无论如何也真不了,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一块儿分不清楚。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译文】虚伪却又虚伪的不够,那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要是真诚到毫无忌讳,那就是缺心眼儿。

顺其上者,伪非过焉。

【译文】顺应上头的意思,哪怕是装的,也不是什么过错。

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译文】悖逆上头的意思,哪怕是真诚,也是找倒霉。求忌直也,曲之乃得。要求什么东西,别说的太直了,用点技巧含蓄点,才容易成功。

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译文】拒绝什么东西,也别有什么说什么,委婉点儿,照样能达到目的。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

【译文】“忠”往往会指向“仁”,仁厚的人不忍弃旧,自然也就忠了;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仁”往往就要起而行之,君子知道通过行动来感恩,这就是仁,而小人就不会这样。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译文】君子落魄了也不会骗人,小人一发达了就开始在主子背后耍花活,这是因为君子不虚伪、小人虚伪,跟发达不发达毫无关系。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译文】如果是虚礼俗套,一副浑不吝偏不服就跟别人不一样的姿态,也不算什么虚伪,明明是坏事儿,还说一不二一条道走到黑的,也算不上什么实诚,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

【译文】用智慧来管理下属,智慧什么时候枯竭了,那些人也就都背弃你了。

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译文】改用攻心,让他们从心里、从灵魂深处被慑服住,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他们也不会改变方向了。

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

【译文】被上头宠信的人,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被上头瞧不上的,也别私下解党与上头作对。

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权谋手段,隐蔽的好才能成功,要悄悄地来,打枪地不要。

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君子的弱点在于他们珍爱亲属,拿他们亲属做人质相要挟,也就从了。

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小人的弱点在于害怕比他们更狠的,你就比他们更恶毒,他们就服了。

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说理、劝谏不一定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跟人争辩,别遭人恨才能达到目的。

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有什么态度、做什么事情,也没必要先弄得天下人都知道,顺应形势该藏着就藏着才能成功。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仁义二字,能够拖累死君子,却灭不掉小人,还是不要滥施仁义,适度才好。

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施好处别忘了那些你以为不喜欢好处的好人,惩罚措施也别忘了给那些谄媚的坏人来点儿,好事儿坏事儿得掺合者来,得让吃肉的也挨挨板子,挨板子的也来点儿肉尝尝。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于观察,就能了解人,善于思考,你才能理解人。

知人不惧,知心堪御。了解了他们,你就不会怕他们了;理解了他们,你就已经能搞定他们了。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智慧别让别人看见,让别人看见就会惹祸。

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偷偷地猜度、揣测,不让他们知道,人们对你的嫉恨就会消除掉。

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君子总是在大事儿上明白,小事儿上糊涂。

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小人总是在眼前事儿上考虑多,未来的事儿上考虑少。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掌握了这个规律,制造些问题给他们,看看他们的反应,你就知道谁真诚谁虚伪,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了。

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然后认准你觉得有前途的、能富贵的,攀附一下,以后的祸事就可以避免了。

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结交各路朋友,留神各路的消息和反映,那就什么事儿也瞒不过你了。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常如身处险境般心存忧患,抛掉无关的累赘想法——恭喜您,您已经神光护体,攻无不克了。


诸葛亮教你如何识别和对付小人:有五种人不能亲

核心提示:小人的功夫全在嘴上,因为他们没有实际能力,只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诸葛先生还说到小人的一个外在特征:追求另类,喜欢铺张,浪费无节制,爱穿不一样的奇装异服。当然这是说的古代,古代礼仪严格,穿衣打扮等小节,也很讲究,不能太过分。搁现在则是时尚、超前。时代在发展,也不可一律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为一谈,不能说现在那些另类个性的新新人类就是小人。

但这最起码也说出了小人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都喜欢炫耀自己,专门择人之不为而为之,是自私和虚荣心的一种体现。永远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的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任何有损集体的事情。同样,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你也不要指望他对集体有什么贡献。因为虚荣心是与责任心成反比的,虚荣心越重,责任心就会越差,对工作也越不在意。

可以说,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会有小人出现,与我们常打交道的人有可能就是小人,其行径往往倏忽多变、防不胜防……

诸葛亮的《心书》既是一部兵书,也是一部识人用人的权略之书。在书中,诸葛亮列举了于国于军有害的五种人,这五种人,现在通俗的说法叫“小人”,也就是卑鄙猥琐上不了台面的人。原文是这样的: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

。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是需要时时注意的,他们是国家、军队发生混乱的祸根。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人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一己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诸葛亮所列举的,其实是五种小人的行为做派,诸葛先生称之为“五害”,犹如当年韩非子所论的五蠹,这五种人,便是“军国之弊”的根源。人其实是最难搞懂的,因为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又是随机的、动态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小人的所为,是既要做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其行径往往倏忽多变、防不胜防。可以说,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会有小人出现,我们也随时随地都会和小人打交道。

一、小人的危害

小人的行为,会影响到核心的决策,会让权力的重心失去平衡。比如那些搞小团体的人,通过一定的手段,譬如一起吃吃喝喝,共享低级趣味等等,在微醺烂醉或是意乱情迷中称兄道弟,看着挺热闹,其实不过是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暂时结盟。然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无形中便在领导核心之外,产生出另外一个小圈子,而在这个小圈子里,也会诞生一个小的核心所在。久而久之,这个小核心就会影响到大核心,甚至会挑战大核心的权威,从而让大圈子的能量失衡,核心的轨道也就随之偏离,领导的权威就会淡化甚至失去。

小人是权力磁场中的游离态。他们离不开核心,却又在磁场中冲突碰撞,极大的影响着中心的磁力。小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嫉贤妒能。自己没啥本事,却又容不下别人的好,不想看到别人受重用,不想看到别人比他强。于是就使些下三滥的手段,通过歪门邪道的方式来突出自己,大吹大擂、夸夸其谈,甚至会搬弄是非、妖言惑众,以此混淆大众的视听。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给别人设置障碍、制造麻烦,似有着强迫性的心理变态,看到别人倒霉了,他才舒坦。小人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这上面。

二、小人的特征

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小人行事总是偷偷摸摸,让人觉得可怜可鄙又可笑。如果小人既行小人之事,表面上还要做出坦荡的样子,当属小人中的极品,是真小人。这种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分辨起来很困难,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小人的功夫全在嘴上,因为他们没有实际能力,只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诸葛先生还说到小人的一个外在特征:追求另类,喜欢铺张,浪费无节制,爱穿不一样的奇装异服。当然这是说的古代,古代礼仪严格,穿衣打扮等小节,也很讲究,不能太过分。搁现在则是时尚、超前。时代在发展,也不可一律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为一谈,不能说现在那些另类个性的新新人类就是小人。

但这最起码也说出了小人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都喜欢炫耀自己,专门择人之不为而为之,是自私和虚荣心的一种体现。永远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的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任何有损集体的事情。同样,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你也不要指望他对集体有什么贡献。因为虚荣心是与责任心成反比的,虚荣心越重,责任心就会越差,对工作也越不在意。

三、如何对付小人

对于拥有权力的核心人物,谁都想靠得近些。领导的周围,既有真诚的君子,也就会有虚伪的小人。在某种程度上,小人在领导身上下的功夫会更多,因为他们要利用领导的力量去排斥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私利。他们往往表现的异常乖张,上蹿下跳,看着比谁都忙乎,比谁都有热心。但这只是表象,是蒙蔽他人的障眼法。所以对待小人,只能“可远而不可亲也”,否则便会当局者迷。

其实类似的话,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两个鲜明的对比,也道出了小人的危害性。其实不光两汉,历代的兴衰,也都莫过于此。职场犹如江湖,本就鱼龙混杂。况且,权力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也就没有分辨力,能判断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有这个能力的,是掌控权力的人。

这其实说的是领导素质问题。一个成功的领导,不仅是一个掌权者,还是一个用权者,要有识人用人的本领。识人用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却很难。小人总是深藏不漏的,小人二字也没有写在脸上,这就让人们在判断上难免会有偏差。而诸葛先生的一席话,犹如一盏指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方向。苍蝇叮不了无缝的蛋,只要大家心里对小人有了防范,适时远离他们,那些小人自然也就无计可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