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陝西曆史上有過一些著名的商幫,但是總體上說歷史上陝商的實力並不是最大的,但是陝商中也有過一些另類,比如三水唐家,人稱“匯兌中國13省、包捐知府道臺銜;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要說這樣的陝商在當年舉全國也是少有的,人們雖然知道山西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但是三水的唐家大院知道的人似乎不多,但是這個唐家大院的主人卻實實在在地是個隱形富豪。

位於陝西旬邑城東的唐家村裡的唐家大院就是當年唐家人居住的地方,只是今天這裡再也沒有唐家後人,僅存的5座院子也被闢為了博物館。據《唐氏世系譜》記載,“三水唐家”的先祖是唐應弼,但是也沒有記載他是什麼時候遷到旬邑唐家村的,這些似乎都成了歷史謎團無從考證,據說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聲望,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到了清朝末年家勢衰落唐家後人也就不知所蹤了。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當年唐家的富裕程度從現在僅存的院落也能看出一二來,據說在唐家鼎盛時期,這裡共有院落87個,房間約2700多間。只是現在僅存兩進相毗連的三院和其它兩院共五院房子,就是這樣也有150餘間房間、佔地1480多平方米,這樣的房子放在今天也不是一般的人家所能居住的吧。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據說,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的唐家不過60口人,就有僕人丫環165人之多。唐家大院的規模之大,也不是一兩年建成的,這樣的規模也要相當的財力才能支撐,從道光五年(1825年)他們開始修建這座唐家大院,直到咸豐元年(1851年),工程又分為11處,各種工人增加到3200多人,同治七年(1868年)才基本告一個段落,其間歷時43年之久。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看到這樣的數字,不知道會不會讓很多人驚掉下巴,這該是多麼有錢的人家啊,其實這些還是表面的,據說,當時修建這座院子時用的磚全部要水磨,一人一天只能磨兩塊磚,這樣精雕細刻的修建房子,估計不比皇宮差多少吧。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在唐家大院的院內門窗還刻有各種圖案,角柱、牆壁上雕有八駿馬、釣魚圖、牡丹、梅竹、菊花、旱蓮花等等,這些雕刻造型逼真情態各異,給人以舒適清雅之感,也都不是普通工匠所做。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唐家所享用的這一切都是不惜花費巨資、千方百計購買而來的,這究竟是一個多麼神秘的家族呢,這麼奢華的建築可能也為他們埋下了後患吧,在唐家院落中各種各樣的擺設傢什,大多用楠木和退光漆製作而成,至今雖然經過100多年但仍然熠熠生輝。

唐家最初是靠什麼發跡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人們只是知道唐家最初的發跡者叫唐應弼,在經過經商致富後傳至重孫唐景忠手時,財富已到達“匯兌中國13省”的驚人規模了。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據記載,唐景忠在20歲起開始經商,因為善於經營,數年後便成為主管多家商號的東家。經營的項目以水煙為主,也有金銀珠寶、錢莊等。其商號遍及陝西、甘肅、四川、安徽、江蘇等23個省、50多個州縣,商號作坊也有9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商號有10大“天”字號,以涇陽縣的天成銘、天成合最為出名。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唐家經商的重要項目之一就是水煙,這也是陝西商人一手創新的新興產業,水煙也是唐家從事商業的一項重要項目,從菸葉到水煙壺壟斷性經營,據說,道光時唐家僅一次囤積水煙就盈利白銀18萬兩。

陝西旬邑有個唐家大院:曾經匯兌十三省的三水唐家究竟什麼來頭

唐家命運似乎隨著清朝末年戰亂而衰敗,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也直接造成了唐家商業的衰敗。1862年,回民起義至1873年結束,歷時11年,這場戰爭使陝西人口損失了622萬,戰火也洗劫到了唐家,我們難以想象這樣的家族怎麼可能不被燒殺搶掠,這也給唐家致命一擊。

到了清朝末年,唐家子孫為了生計開始變賣房產、田地,家產也散失殆盡。唐家村雖稱唐家村,但村中卻沒有了唐家直系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