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


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在那时,钱塘市由于交通便利,市区已相当繁荣,而城西钱塘湖一带却是一大片荒凉的沼泽地,这里青山环绕,碧水盈盈,虽然未经开发,风景却十分宜人。苏小小与贾姨在湖山深处的松柏林中筑下一雅致的小楼,开始接待名人墨客。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苏小小慢慢更是出落得美丽动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很多人听说她的名字之后,纷纷登门拜访,很多达官贵人都希望可以赎小小为妾,可是苏小小却不为所动。此时的她也正是做梦的时间,她希望自己可能找到一位情投意合的公子,可以相伴共度一生。

缘分就这样悄悄来临,在一个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苏小小乘着一辆青油车外出踏青。身名门的少年公子阮郁也正好在西湖游玩。小小对阮郁一见钟情,她不想让自己错过这段缘分,情急之下,脱口念出了一首古乐府: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阮郁看到貌美的小小,早就已经万分倾心,明白小小的歌中的意思后,简直是欣喜若狂,马上就来求见苏小小。刚一进门,他就发现院中已站着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小小,她洗尽了铅华,披一身素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天上皎洁的满月,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阮郁一见,心中痛爱至切,悄悄上前,伸出两臂,拥住了苏小小小巧的身躯。阮郁抱起苏小小走入卧房,度过了温馨缠绵的下半夜。阮郁惊异地发现,这个名满钱塘的诗妓,竟然还是一个噗玉未雕的处女呢!

自此后二人每日诗情画意,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好景不长,很快阮郁的家人知道了阮郁与苏小小交往的事情,阮父大怒,在信中责令儿子马上回去。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苏小小只是一个烟花女子,怎么能高攀世家子弟呢? 所以阮郁接到信之后,聪明的苏小小就已经预见到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她万分伤心,可是却无能为力。在送别了阮郁后,苏小小大病了一场。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有了与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苏小小再也无心倾情与谁了。她与客人仍然仅限于品茗清谈,偶尔置酒待客,或献上一曲清歌,绝不留宿客人。好在能在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并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器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

鲍仁自然是感动不已。苏小小变卖了一些贵重首饰,给鲍仁打点了行装,送他上路,鲍仁频频叩谢,感激地说:“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铭记在心!待我有成之日,必来叩谢恩人。”

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听人说起苏小小的艳名,自己碍于身份不便亲往西冷桥畔拜访,就在湖滨酒楼备下酒席,差人前往苏家请苏小小来见。结果苏小小却不去,孟浪生气,让人把苏小小拿来问罪,想羞辱苏小小,结果苏小小说,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为爱情痴守一生的一代名妓苏小小


一首诗让孟浪折服,不但没有问罪还为之赞佩不已。

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 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