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特別容易死苗,如何種植能保證出苗率?

新農人鄭二妮




生薑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是多年生草本,氣味芳香,吃起來有點辛辣。在我們生活中,生薑常用做調料品,也有的用來做一些醬菜、小吃等。我們吃的生薑大部分都是從市場上買回來,也有的是自己種植。種過生薑的人應該都會遇到過生薑特別容易死苗的問題,如何種植能保證出苗率?

生薑死苗是有很多的原因,只有知道它死苗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生薑死苗原因,我總結了以下六點:

第一:土壤水分過多,生薑苗長時間浸泡,導致它根莖腐爛。在種植生薑的時候,要確保土壤的溼潤度,但是生薑怕潮溼,太過潮溼的土壤覆蓋它後生長髮育就不好了,所以在種植的時候要選擇排水系統比較好的地塊,這樣在下雨的時候能及時排出積水。同時在給生薑澆水的時候,可不要為了省事,一次性過多的澆水。根據土壤溼潤度來澆水,一般3天左右澆水一次。



第二種:施肥不當導致。在種植生薑或者生薑出苗的時候,有的人就施肥了。施肥並沒什麼錯,但是有的是用了未發酵催熟的農家肥,而且直接和姜種、姜苗接觸,導致燒苗。所以在施用農家肥的時候,一定要發酵催熟了才能使用。同理,如果是化肥,在施用的時候一定要和姜種、姜苗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撒到它們,免得燒苗。很多人在種植的時候,也因為不注意這個問題,導致姜苗死了呢。



第三:溫度不夠。生薑是喜溫的農作物,在16-18℃以上才能發芽。有的人在種植生薑的時候,溫度過低,導致生薑不出苗,或者遇到霜了導致死苗。所以在種植生薑的時候要做好保溫措施,如覆蓋稻草、地膜,小拱形棚等等。

第四:土壤沒有做好消毒殺菌處理。在種植生薑之前,最好進行土壤殺菌處理。因為有的土壤裡細菌很多,種下去後對姜種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最好進行殺菌處理。如在土壤裡撒入適量生石灰進行殺菌,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在晴天哦,如果在雨天,都把生石灰沖走了,那就起不到多大效果了。



第五:姜種不好。在選擇姜種的時候,如果姜種太小又受傷或者黴變腐爛等,那長出來的姜苗會比較脆弱,容易死苗,所以選擇的姜種要好,而且要大塊一些。

第六:姜瘟病,也叫姜腐爛病。在種植生薑的時候,姜瘟病是最常見的了。姜瘟病主要危害生薑莖葉和根莖,它傳播途徑多,發病期長,防治較困難。要是發現後,立馬拔出發病的植株,避免蔓延。

以上是我總結出姜苗容易死亡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暫時想不到了。那如何種植保證出苗率?

第一:選擇肥沃的土壤並且排水系統良好。生薑怕潮溼,所以排水系統要做好。有一些低窪地段容易積水,不建議在這樣的地方種植。

第二:給土壤消毒並深耕起壟。用生石灰給土壤消毒,減少土壤裡的細菌。同時要深耕土壤,利於根系生長,吸收更多的養分。



第三:選好姜種並催芽。在種植生薑的時候,要選擇大塊、完好的姜種,這樣種下去出苗才更多。在種植的時候可以選擇給生薑催芽,保證姜芽齊,這樣出苗率也會提高了。催芽方法:埋到土裡一段時間並澆水或者放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用稻草、塑料膜蓋住。

第四:控制好溫度。在種生薑的時候,如果溫度太低可以覆蓋地膜、稻草或者搭建小拱形棚,這樣可以保溫,利於它發芽生長。如果溫度過高,可使用遮陽網遮陽。

第五:在施肥的時候要適當。使用農家肥的話一定要催熟了再用,化肥的話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六:澆水適當。生薑不耐旱又怕潮溼,如果土壤過於乾旱,那就不利於它出苗了,所以需要澆水了。澆水的時候也不宜過多,適當即可。

做好以上六點,我覺得生薑出苗率應該不會太差了。

種植生薑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在種植生薑的時候要合理密植,株距在15cm左右,避免太密或者太疏。

第二:在種生薑的時候儘量姜芽朝上,覆蓋土壤的時候不宜太厚,選擇細碎的土壤,避免大塊土壤壓住姜種,導致生長不了。

第三:避免連作。同一塊地種植生薑太久了也會對生長的生長、產量有所影響,所以最好不要連作。

第四:病蟲害防治。種植生薑容易遇到病蟲害,根據不同的疾病症狀來防治了。

以上這些是我總結生薑死苗原因、怎樣做出苗率才高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的補充。針對生薑問題,我覺得要靈活運用方法,遇到不懂的可以向有種植經驗的人學習,不可盲目照搬。


壯鄉小美


生薑確實容易死苗,並且經常出現苗不齊,苗不狀,扭辮子,卷葉的情況,所以怎麼高效的種植生薑,提高生薑的出苗率就顯的更為重要。保證生薑的出苗率就要首先搞懂正確的生薑崔苗是怎麼一個過程,下面我們從這幾方面分析一下。

1,選種

首先要挑選沒有凍上,無明顯病害,健康飽滿,芽眼多的生薑座位種姜。

2,晾曬

選好種姜之後,把生薑掰成小段,一方面後面的管理,之後生薑需要晾曬,晾曬的時候要把生薑放在沙土上面,晾曬要選擇晴天的時候晾曬,但是要避免強光,晾曬2-3天左右的時間,等到種姜表面發白就可以了,經過晾曬,再把一些鬆軟,發黑,癟皺無關的病姜去除掉。

3,消毒

晾曬後的種姜,一般都需要進行消毒,通常用的就是高錳酸鉀進行消除,高錳酸鉀200倍液就行。用此方法減少種姜的病蟲害。

4,製作催芽紙箱

首先找一些密封性能好的紙箱,在紙箱的底部蓋一層厚厚的塑料布,塑料布上面放上10cm後的乾草,乾草的作用就是調整紙箱內的溫度和溼度,之後把晾曬好的生薑平鋪的放在裡面,然後在種姜上面再蓋上一層厚厚的塑料袋,記住一定要鋪蓋嚴實,之後在袋子上面再放上乾草填滿紙箱,保證紙箱的溫度,封箱就好了。

5,控制催芽溫度

催芽過程分為高溫催芽和低溫催芽,高溫催芽溫度控制在25-30攝氏度,這個溫度下催芽7天,中間不用打開催芽箱,時間到後可以把催芽箱打開,之後你就可以發現種芽上面有生薑芽,和小的花生米差不多大小,但是種芽尖上沒有發芽。之後進行變溫催芽,變溫催芽的溫度控制到15-30攝氏度,跨度比較大,催芽15天左右這樣可以使芽長的更健壯,為後面出壯芽做準備,等到生薑芽長到3cm左右就可以種生姜了。

上面是栽植前的催芽準備工作,之後就要移栽種姜。下面說一下移栽種姜需要注意的幾個點,

1,整地

整地的時候要深耕50cm,之後起壟寬40-50cm,在整地的過程中藥放一些雞糞,之後進行幹曬,幹曬一段時間後澆水,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

2,種植種姜

種植種姜的時候要進行平放在溝內,芽尖向下傾斜,方便生根,之後用土覆蓋在上面,土不要太厚,差不多3cm就行,一般一畝地種植6000株,差不多800斤這樣的種姜,種植的時候因為種芽特別的嫩,所以一定要輕拿輕放,防止把芽給弄斷。

3,調整出苗前後的溫度

因為現在種植姜南方溫度高,溼度高,就不用特別注意,如果是北方種植,建議在溫室大棚裡面種植,這樣保證溫度溼度比較方便,種姜出苗前保證在22-23攝氏度,出苗後白天保證在25攝氏度,晚上保證在17-18攝氏度。

4,施肥

姜出苗後第一次施肥很重要,每畝地可以加尿素20斤,加上生根菌劑,提高種姜的生根能力。

你根據上面的步驟催芽種植生薑,生薑的出苗率都是不錯的,關鍵是溫度溼度的控制,另外這個澆水要多次少澆,如果你的地比較硬幹,可以在地裡面放一些沙子,但是不要太多,因為生薑是喜歡沙土中生長,沙土出芽率也高。


瓜農娟姐


生薑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調料,生薑在種植過程中很容易死苗,導致出苗率低,生薑的出苗率越高我們的經濟效益就越高。

生薑育苗的時候如何提高生薑的出苗率?

我家常年種植生薑,我認為要提高生薑的出苗率要在選種、曬種、催芽、挑選合適的種植時間、選擇好的地塊、播種這5個方面下功夫。

1、選種。我家種植生薑的時候首先會挑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生薑品種,可以自留姜塊種植。然後會挑出黴病、腐爛、沒有帶姜芽的姜塊。記住,種植的時候姜塊最好帶一個姜芽,最好選擇帶2個姜芽的,選擇姜芽飽滿度高的姜塊,這樣生薑的出苗率會大大提高。姜塊的大小在80可左右。


2、曬種。生薑經過曬種後能殺死姜塊表面的部分病菌,還可以提高生薑的出苗率。曬種可以使休眠的種子復甦,一般曬種3天就可以了。

3、催芽。催芽是提高姜塊出苗率的關鍵,還能促進姜塊提早發芽。催芽方法很簡單,直接把姜塊放在潮溼的細沙子上或者潮溼的糠上面,用薄膜覆蓋姜塊,再在姜塊上覆蓋稻草進行保溫,一般7~10天,姜塊就能發芽。

生薑喜歡生長在溫暖的地方,最適宜姜塊發芽和生長的溫度為25℃,溫度過低姜塊不會發芽,生薑非常不耐低溫,受霜會直接凍死。下圖是冬天的時候我家種的生薑受霜被凍死的情景,裡面套種了蘿蔔。


4、挑選生薑種植時間。生薑不耐低溫,溫度較低會停止生長,生薑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最好保持平均氣溫在15℃以上。

5、選擇好的地塊。生薑最好種植在土壤肥沃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上,半陰半晴的土壤最適合種植(白天一半時間有太陽一半時間沒有太陽),鹼性土壤不適合種植生薑。

6、播種。播種的時候要讓姜芽朝上放置,株距在30CM左右,行距在35CM左右。播種後覆蓋上土壤,再澆腐熟的人糞尿或者豬糞尿,即可以當底肥,又可以起到澆水的作用。播種深度控制在20~25CM,

澆上糞水後可以再在土壤上覆蓋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當幼苗出土的時候要把稻草拿掉,並進行適量澆水。覆蓋稻草可以提高生薑的出苗率。

記住,無論用什麼辦法都不能保證生薑100%的出芽,對於缺苗的地方一定要及時進行補種。

生薑種子消毒

生薑是比較容易患病的植物,在催芽前可以把生薑塊放入100倍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分鐘,來達到消毒的目的。消毒後要把種子清洗乾淨。

總之,要想生薑出苗率高,我們一定要精選姜種,選擇帶姜芽的姜塊進行種植,同時要對種子進行催芽,播種後要加強保溫措施,對於沒出苗的姜塊要及時進行補種。


鄉村小水


生薑作為一種家庭常備的食材輔助作料,大家在市面上見得非常的多,但是生薑其實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是特別容易發生死苗的現象,那麼生薑一旦死苗就會對產量造成影響,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定要了解生薑的生長習性以及播種方法,並且採用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很好的保證生薑的出苗率。

生薑特別容易死苗,如何種植能保證出苗率?

1、選擇溫暖的環境

土壤的選擇分外重要,生薑喜歡生活在溫暖溼潤的環境當中,不耐寒,特別怕潮溼,同時也怕太陽的直射,所以說要選擇土壤非常慎重,儘量選擇土壤層比較肥厚以及疏鬆排水比較好的沙性土壤為好。

2、選種要看質量

在進行生薑選種的時候,要選擇姜塊比較肥大而且豐滿的姜種,同時生薑塊的外皮要光鮮,肉質新鮮,而且質地捏起來比較硬,要使用有一兩個姜芽,而且重量在50到75克左右健康的老薑作為姜鍾進行種植,在生薑播種之前,可以使用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浸泡,達到消毒的效果。

3、保溫催芽

在生薑進行消毒之後,可以把它放在陽光下曬兩到三天,等到生薑的表皮發亮的時候,就可以用雜草堆覆蓋在上面,能夠進行保溫催芽,有利於播種條件不好的時節進行生長。

4、適宜的播種時間

如果想不進行催芽處理的話,那麼選擇在三月上旬進行播種,這個時候灌溉條件比較好,而且氣溫相對較高。如果在四月上旬進行播種的話,這個階段降雨水少,而且氣溫也並不是特別高,所以說要做催芽工作,等姜芽長到一釐米左右,可以在催芽後進行播種。

5、合理的播種間距

播種的時候要進行合理的密植,使用條播的種植方法,行距在35釐米左右,而每一株之間的距離在26釐米,而整個種植過程中將種植姜苗離地面的高度保持在十釐米,而且在種植前一個小時要在土壤裡澆足夠的水分,使得土壤保持溼潤的狀態。

6、高溫強光下做遮陰處理

生薑不耐高溫,而且畏懼強光,所以如果在夏季種植的話,一定要進行遮蔭,才能促進其生長,遮蔭方法比較多,比如說可以搭棚或者是和其他的農作物進行間作,尤其是高杆作物。

7、及時協調田間水分條件

生薑不耐乾旱,不耐澇,對於田間水分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在生長期間要保持水分的溼潤,在夏季高溫季節要及時的澆水,進行地面的降溫,如果遇到下雨天,要及時為田間排水,能夠減少生薑容易發生的許多病害。

8、病蟲害的防治

生薑的常發病蟲害容易造成生薑的死苗現象,七八月份是病害的頻發時段,要及時去除,並且往病穴撒上石灰殺菌。

結語

進行科學的種植有利於生薑的高產,而生薑由於在種植過程當中注意事項特別多,一旦不注意,沒有進行科學的栽培,就容易發生死苗的現象,所以說要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而以上這些方法對於保證出苗率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小馮侃三農


題主你好!大家好!很高興分享問題。

問:如何種植生薑能保證出苗率?

答:健壯的姜芽可長出健壯的幼苗,細弱的姜芽則往往長出瘦弱的小苗,且容易死苗。因此,培育壯芽是生薑獲得豐產的重要技術措施,個人建議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曬姜和困姜】。

清明前後,從井窖中取出種姜平鋪在草苫上晾曬1~2天。在曬姜過程中,隨時剔除瘦弱乾癟、質軟變褐的劣質姜種,傍晚時收進室內堆放3~4天,在姜堆蓋上草苫進行“困姜”,促進姜塊養分分解。一般經過2~3次曬姜和困姜即可進行催芽。

第二、【催芽】。

(1):採用室內池式催芽法。在住房的一角用土壞建催芽池,池牆高80釐米左右,池的長、寬根據種姜的多少確定。在催芽池內排放種姜前,先在池底排放一層厚約10釐米的麥穰,池的四周也圍上一層麥穰。

麥穰上再鋪2層草紙。選晴暖天氣進行最後一次曬姜,趁種姜體溫較高時將種姜一層一層地平放入池內,排列要整劑,堆放厚度以50~60釐米為宜。

(2):種姜排好後,為使其散熱,可於第二天再蓋池。蓋池時,先在種姜上蓋3~4層草紙,而後在紙上蓋厚10~12釐米的麥穰,最上層用棉被等覆蓋保溫。

蓋池20~25天后,姜芽長至1~1.5釐米、粗為1~1.2釐米時即可播種。最後說明,不管你用的是那一種催芽方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催芽溫度,一般溫度以保持在22℃~25℃為宜。

第三、【選地和整地】。

(1):生薑種植的前茬最好選用新茬菜地或種植糧食作物的地塊,菜地最好蔥蒜茬。加上精心管理,可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整地做姜溝(一般不超過18米長),以利於排灌,防止田間積水引發病害。

(2):不能施用病株或病土漚制的農家肥,施用農家肥一定要充分腐熟。

第四、【播種】。

(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播種實行條播,以行距為36~40釐米、株距25~30釐米、溝深10~20釐米,每畝用種量約450千克左右。

(2):以每畝用15千克尿素,25千克複合肥做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種前,澆足底水,使土壤溼潤。將姜種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細溼潤土4~5釐米左右。

(3):生薑為耐陰性作物,不耐強光和高溫,生薑幼苗期正值炎熱夏季,陽光強烈,因而必須對其採用遮陰措施。如在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剷除,而且要剷除相鄰的無病植株,挖去帶病土壤。在病穴內撒施石灰或漂白粉液,而後用乾淨的無菌土填充病穴。

希望我的答覆,能為生薑種植戶們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同時歡迎朋友們留言,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贛鄱農事通


生薑特別容易死苗,如何種植能保證出苗率?出現這樣的問題,你要先了解生薑的生長習性和姜種的挑選,選擇合適的時機播種,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保障生薑的生長髮芽就可以避免出苗率低的問題了。

特點

生薑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佈在30釐米左右的範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次生根莖,叢生密集成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

種植環境要求

姜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C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C,莖葉生長適溫25~28°C, 15°C以下停上生長。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

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溼,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溼,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步驟與方法

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

種姜消毒後,先曬2 -3天, 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C,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3月_上旬)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4月上旬)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20釐米, 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溼潤。

遮蔭降溫,防旱防澇

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陰,以促進生長。遮陰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應及時澆水降溫,以早、晚澆水為好,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為防止根莖露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劣,要進行培土,一般結合澆水施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釐米左右。

搞好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斑點病。

腐爛病一般在7月始發,8~9月為發病盛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挖去帶病菌土,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用乾淨無菌土填埋。

斑點病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

蟲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科學規範的種植有利於高產。生薑的種植先得了解熟悉它,然後加上科學的種植和田間管理,一定能實現增產豐收。


昆鳥三農


1. 適宜生薑的選擇和萌發環境姜頭要選擇大小均勻,姜脂多,姜芽飽滿,色澤鮮豔,沒有病蟲害的疤痕,姜在家裡如果有20片姜就足夠了。在加速種子發芽之前,先把種子掰掉,然後曬乾。將姜切成大小相近的小塊,每片上放一兩個姜芽。為了殺滅姜塊上的細菌,晴天把姜塊放在乾淨的地上曬三、四天,去掉腐壞的、乾的姜塊萌發。

2、姜籽發芽:生薑發芽的適用溫度為22 - 25℃,溫度範圍可以培養短鈍角肥壯,色澤明亮姜芽、溫度28℃高於羽翼未豐的姜芽將薄薄的,溫度低於20℃,發芽緩慢,所以當生薑發芽必須把溫度計、保溫或降溫措施及時。如果在我國北方地區,種子是在四月初播種的,就必須在三月初發芽。發芽方法-室內發芽:三月的室外溫度還不高,達不到姜發芽的條件,可以在室內進行催芽,廚房裡的溫度一般是家中最高的。將姜放入塑料編織袋中(防止水分流失)。把它平放在板上。用毛氈蓋住它以保暖。

萌發法:在野外加速萌發:本方法適用於生產發芽率較高的生薑。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平坦的土地,現在10釐米傳播幹稻草、麥秸或乾草,把三、四層的生薑,然後鋪一層乾燥的稻草,然後把一種姜把稻草,一直堆積高1米左右,然後用膜反應器姜蓋緊,周圍土壓力密封頭好,通常30天可以發芽。用已經發芽的姜種幼苗要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在春天在家種植一些姜類植物,你可能希望先發芽。這會使整個種植過程變得非常簡單。


彥彥生活記


我是杭州餘杭區農業局小林黃姜保種基地,專業種植小林黃姜,小林黃姜在餘杭已經有千年種植歷史,早在北宋康定年小林一帶就盛產老薑,和其他區域老薑相比小林黃姜最突出的優點是辣汁濃,姜塊清香,煮的時間再長姜塊也不會爛散掉,更入味。今年我做了實驗,有一批生薑沒有遮陽網遮住,自然生長,有一批是遮陽,發現遮陽那一批生長更好,死苗幾率很小,而沒有遮陽那一批相對死苗幾率就高,採收時候姜塊相對來說小了,如果特點容易死苗建議每年輪番種植,不能在一塊地上連續兩年種植,期間保持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種姜種植後最初幾天最好用爛稻草遮蓋[大笑]











辰語小農


生薑種植方法和時間: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適宜種植時間4月份左右。播種實行條

播,行距34~41釐米,株距25~30釐米,溝深9-21釐米,每畝用種510公斤左右。

可選擇滲透性強的沙質士壤,將姜塊浸泡消毒後,按照株距為30cm左右,行距為40cm左右的密度進行種植,基肥可施鉀肥與有機腐肥,追肥可施尿素、鉀肥、複合肥等,注意防治病蟲害,採收時間為11-12月左右。 一:生薑苗期常出現的問題

在高溫乾旱的時候,會出現卷葉的現象,而且根系的生長能力比較弱,鐵性黃化的現象也比較嚴重,會容易出現莖基腐病。

導致植株倒伏,莖基部容易斷裂。

1、遮陰

生薑是一種比較耐陰性的植物,所以對於陽光高溫的抵抗能力也非常差,但是生薑的苗期卻正處於夏季高溫的時節,氣比較炎熱,自然光照能力比較強,所以在生薑的栽培過程中,必須進行遮陽的處理。

2、合理澆水

因為生薑的根系比較淺,主要是分佈在土壤的表層當中,在乾旱的能力也比較弱,需要經常澆水,但是卻又怕澇,如果太多的水會導致生薑的根系發育受到影響,並引發姜癌等一些病害,所以合理的澆水很關鍵。

4、促根壯苗

剛剛說了,因為處於幼苗期的生薑根系對於養分的吸收能力比較弱,所以一定要採

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根系對於養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可以等到幼苗高15到20釐米的時候,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加0.1%的三十烷醇+惡黴靈,來促進根系的生長,也可以防止根部的病害。

三:種植基質:所用的生薑莖塊,得選用健康粗壯色澤

優良的,姜塊上有明顯芽點的生長能力更強。土壤方面以透氣排水性較強的沙壤土,在種植前給土壤消毒殺菌一次,以免土壤中有病蟲害殘留。

1、選地施肥生薑是及連作的產物,所以我們種植的時候要合理的輪作,我們要選擇那種泥土土層深的、泥土質量比較松營養充足肥沃的、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地來種植,要求種植田的地勢要高一點,排水灌溉較為方便的,可以與水稻等豆類作物進行輪流耕作的。 在整改土地時,要施好基礎肥料,要保證生薑的生長足夠旺盛養分足夠充足,才可以提高產量,每畝地要施上2900kg左右有機肥或是適合的農家肥料再搭配上50公斤的肥料,再把這些肥平整的灑在泥土上,在耕地時把這些肥料和泥土混合一起。 四:病株和防蟲

如果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劑進行灌根處理,每隔7天澆灌一次,連用2次,或者使用異菌脲+春雷黴素灌根處理,也是每隔7天灌一次,連用2次來源當在田間發現帶病植株後,應該立即拔除,並且將周圍48公分內的健康植株也要進行拔除,在拔除的植株穴撒石灰0.4斤,用土掩埋,防止病害蔓延。

防蟲在6月份左右,主要有玉米螺等在生薑基部鑽孔進行危害,可以使用20%氯蟲苯甲酰3100倍左右進行噴霧處理。





江福小平頭


生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

在農村,不少人都會在家種一些生薑,不過種生姜時,最怕的就是出現死苗的情況,那麼如何種植才能保證出苗率?以下是我的回答。

一、要選擇個頭大小均勻,姜塊肥壯,沒有病蟲害的姜會作為種姜。

二、把種姜放到太陽下曬三天左右,然後剔除腐爛的部分。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種植的時候不能過密,要控制好它的栽培密度。密度控制在30釐米左右即可。

四、生薑喜歡在溼潤的環境之中生長,所以也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能有積水。

以上就是我對,生薑特別容易死苗,如何種植才能保證出苗率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