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其志″"无知无欲"的思想是要倒退吗?道德经第三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这里描绘了一幅与世无争桃源境象,人们吃得饱,身体健壮,无欲亦无求。人们安居乐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认为贤能和平庸一样,不去表彰贤能的人,让人们不去利用″智巧″,这样才不会乱,和下文中″智慧岀,有大伪,″″民以其难治,是以其治之多。″不去重识与民生息无关的物品,民众就是得到珍珠黄金也像对待石头一样,天下都是为了吃饱就好了没有了其他欲望,谁还会偷盗呢?天下万民也就治而不乱了。

♞这就是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办法。让人们无知无欲,不提倡智慧取巧,消弥欲望,但要让人们知道那些是被禁止的,让人们有所敬畏,不敢去妄为,行为限定了,也就好管理了。

♛我认为″虚其心″,″弱其志″是本文核心。其意义在于,返朴归真,不要过分被欲望所累,不是不要发展,相反强调去除过多杂念,不要物欲橫流,过度追求智巧。像如今一些教育过分强调立志,明天就有五百万,成功秘诀等。理念本文也要了解老子所处时代,理春秋战国是个怎样纷争的时代,就可以理解了。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联系当下情况,用古训今,实事求是,才是道德经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