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愛你一生威奈萊思


這個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因為傳統文化中主要是以父系為主。一般一個家族只有生了兒子才能夠繼承家業,而女兒則是別人家的,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說,這也就是古代重男輕女的由來。

因為在古代祭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到重要的節日,例如春節都會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時候都在家族的祠堂裡面。而祭祀祖先往往只能夠同一姓的人物,像賈寶玉,賈環他們就能夠在一個祠堂祭祀賈家的祖先,而林黛玉雖然和他們關係也非常的近,但是畢竟是鄰家的人,不是賈家的人,不能夠在一起祭祀。

所以,在同一個祠堂祭祀的人自然也就是堂兄弟。而像女子嫁出去和其他姓的男子所生的子女,自然只能夠算表兄弟了,例如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當然表兄妹之間關係也是非常近的,俗話說得好,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表情也有表面光鮮的意思,意思就是不如堂兄弟那麼親而已。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表親還是相當親的,甚至比堂兄弟之間關係還要親的多。當然,這也是因為現代社會不再那麼重男輕女了,要是放到古代,恐怕不會有那麼好。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爸爸一系稱堂,媽媽一系稱表,這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準確。追根溯源地說,堂和表,是古代男權社會的產物,當然這也沒辦法,歷史使然,千百年下來已經形成習慣了,也就沒必要去改變,但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慢慢地所謂堂表就消失了,親戚都沒有了還堂什麼堂、表什麼表。


堂的區分很簡單啊,同一個祖父(爺爺)這一支脈,互相之間就是堂兄弟的關係。拿我家打比方說,我的爺爺奶奶共生了3個兒子,分別是我的大伯、二伯、父親,到我父親3兄弟這一輩共生了4個兒子,那我這一輩4個兒子就是堂兄弟關係。

如果放在古代,在我父親3兄弟沒分家之前,我和我另外3個堂兄的在家族裡的排行,是拉通來排的,而不是按照伯父和父親各自的小家來排兄弟關係。

在這一層關係之上,再遠的話也就是祖父之前的同姓族人,就是族親了;更遠更遠的話就叫本家,生活中我們遇到同姓的人常開玩笑說,500年前是一家,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這也不是一定的,以我為中心,上下三代為三服,上下五代為五服,一般五服之外血緣關係就很薄弱了,但有些小村莊,上下十幾代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個小地方,那麼整個村子裡的人都以堂兄弟稱,也是有的。


簡單來說,表就是外的意思,這很明顯就是男權社會中用以區分內外之別的稱呼。古代普通人家稱妻子家為外家,所以為什麼把母親的父母叫外公外婆呢,就是這樣來的。當然,你不能說表等於外,所以外公也叫表公,沒有這樣的叫法。

皇族則稱外戚,在歷史類書籍上我們常看到說外戚,其實就是表兄弟這一支。那麼問題就來了,很多時候,外戚並不是單純指母親這一支的親戚,父親這一支也有,那就是姑姑。

所以說,表親是分兩種情況的,一是父親這邊,姑姑家的孩子,叫姑表親。而母親一方的表情,是指母親的兄弟家的孩子,也就是舅舅的孩子,才能稱表情。這種關係說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還是拿我舉例——我的表弟,是我舅舅的兒子,那麼我媽必然是我表弟的姑姑。


在堂親和表情之外,還有姨親,就是媽媽的姐妹,就有了大姨、小姨的叫法。那麼姨家的孩子,跟我的關係自然就是姨(兄弟姐妹)。


按照傳統觀念,堂親是最近的,姨親是最遠的。

小結

古人為什麼會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就是因為這些男權社會造成的歷史原因,你在父親這一系是堂,到母親一系就成了表(外),古代外孫不能上族譜的原因就是這個,那麼在這樣的觀念下,一家人如果沒有生兒子,這一家人從這一代開始,就沒法上族譜了,就斷了香火。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因此去責難古人重男輕女,前面也說了,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落後觀念,現代社會大多數腦子正常的家庭,早已經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這是中華文明的一大進步。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稱表或稱堂,只是一個簡單的區分父親、母親家兄弟姐妹的代稱而已,像我一律叫哥哥,或者某某哥,根本不會叫什麼堂哥表哥了。

話說回來,親戚親不親,還是看人,劉關張三兄弟一毛錢血緣關係也沒有,千百年來都是兄弟的典範,而有些人呢……誰家還沒有幾個奇葩親戚不是?




也可自話


根據我的瞭解,這個跟地域是有關係的。在北方一般把父親兄弟的孩子叫堂兄堂妹,把跟父親是兄妹關係的一般叫表兄妹,不是有句俗話,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親,但是我是我父親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的侄子,這個是一致的。而在母親那邊,對不起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我2歲的時候就走了,我連她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家裡也沒有照片,我現在34從沒見過她,我也試著在家裡尋找或者詢問老一輩,但是看到他們的神情,我也就沒再詢問,在這裡勸一句,單親家庭的孩子心裡真的很別的孩子不一樣,很容易自卑,當聽到別的孩子說媽媽爸爸的時候,你只有默默的聽著,如果不是非要到離婚那一步,為了孩子請忍忍吧。好了,說回來,在南方有些地方跟北方還是有區別的,南方家族宗嗣觀念比較重,為了區分龐大的家族體系,管爸爸方的都是堂兄弟姐妹,管母親方的都叫表兄弟姐妹,這樣比較好區分。

其實,叫什麼無所謂,血脈相連,中國人很看重血脈,這是傳統也是傳承,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靠著宗教,而是靠著血脈和傳承,這也是華夏民族能夠延續根本唯一。


聽我說書人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親緣關係。

父系的一族,就是爸爸這一家族的,叫堂。

比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堂的意思就是內的意思,意思就是同處一家。頗有點宗族的意味,要知道在中國的鄉村,特別是南方的鄉村,宗族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都會在宗族祠堂中舉辦一些活動,讓一個大家族逐漸形成向心力。

這也是堂這個字的一個重要內涵。

而表的意思就是外,比如徒有其表,就是說表面光鮮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媽媽一系的親戚,稱表。如表弟表妹,表叔等。

其實表就是相對於堂來說的,一個是外,一個是內。

這也反映出自古以來的男女有別。尤其是以男為尊的傳統思想。

畢竟是女的嫁到男方家庭,之後就在男方的家族中生活,生了孩子也是跟隨男方的姓氏。

但是在堂和表之外,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親戚關係。就是舅舅和姑媽。

俗話說:親舅如父,親姑如媽。

因為舅舅是媽媽的姊妹,和媽媽的血緣關係最親,所以自然也會疼愛外甥。

而姑姑是爸爸的姊妹,所以也是很親的親戚,自然有親姑如媽的說法。



歷史寶藏


首先更正一點,並不是所有父系親戚都叫“堂”。

什麼是親戚

在我國傳統文化裡,男尊女卑,親戚也是內外有別的,有內親外戚一說。“親”指的是父親這一系具有血緣關係,又與你同姓的人,比如伯伯、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等。“戚”指的是母親這一系血緣關係,但是與你不同姓的人,比如姨、舅舅、表兄弟姐妹等。還有一個特例,就是父親這一系的姑姑的子女,由於姑姑是女性,長大後是會外嫁的,所以他們的子女與你也不同姓。是否同姓就分出了“內親”和“外戚”。搞清了如何劃分“親”與“戚”,再來看如何稱呼他們。

何為“堂”

在古時候,一個大家族幾世同堂非常常見,居住在一起的都是父系一族,姑姑在出閣後也離開了這個大家族。所以在這樣的大家族裡,除了嫁到這裡的女性,都是同姓的人。而每一個大家族都會有一個宗族祠堂,被稱作某姓祠堂,所以“祠堂”的“堂”就被用作稱呼同族的親戚了。比如堂兄弟姐妹就是你伯父、叔叔或堂伯、堂叔的子女,而堂叔是父親的堂弟,是爺爺兄弟的孩子。

何為“表”

內又稱“裡”,外也稱“表”,所以有個成語叫作“表裡如一”,這個“表”就被用來稱呼“外戚”,就是那些與你不同姓的人。包括姨、舅舅的子女、姑姑的子女等。

最後總結一點,宗族裡同姓的親戚稱作“堂親”,其他的與你不同姓的親戚稱為“表親”。


鼠眼觀世界


首先糾正一下,用題主的語言來說,並非只有媽媽一系稱“表”,爸爸一系也有稱“表”之現象,比如爸爸的姐妹,也就是自己姑姑的孩子,也稱“表”,也即姑表兄弟。

漢語的稱謂博大精深,最早的文獻《爾雅》(公元前2-3世紀)即記載了90個親屬稱謂詞語,其後的《方言》、《釋名》等都對《爾雅》有所增益。至清道光年間,梁章鉅著有《稱謂錄》,計32卷,輯錄各種稱謂詞語達1000多個,為歷代之最。

在當代,不少學者繼續對稱謂進行研究,與本問相關的如林美容,將稱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包括祖、父、母、夫、妻、伯、叔、姑、舅、姨、嶽、兄、嫂、弟、姐、妹、子、女、侄、外甥、孫等21個詞語稱為核心語素,而將堂、表等稱之為“用相應的詞類來擴展”,簡言之,也就是擴展詞。在這個基礎上,分析可以得出現代稱謂的基本原則:即由“直”而“堂”,再“表”致“遠”,簡單來說,就是姻親關係也按照血緣關係來稱呼,而血緣關係中旁系儘可能按照直系稱呼。

按照由“直”而“堂”,再“表”致“遠”的原則,以兄弟姐妹為例,先是父系直系血親,即兄弟姐妹,之後再是父系旁系血親——(堂)兄弟姐妹,再是父系姻親——姑(表)兄弟姐妹,再是母親血親,舅(表)兄弟姐妹,最後是母親姻親,姨(表)兄弟姐妹。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堂”“表”主要是用來區分親疏關係的,眾所周知,“堂”有堂屋、正堂之意,是一棟房子的核心,而“表”常用來說明外面,如“表裡不一”,所以“堂”也就意味著直系血親,而“表”則有旁親、姻親之意。


楚邾


這就是我們國家這麼多年流傳下來的一種說法,用來區分“內親外戚”。

“親”我們大家都知道了,就是一個家族,一個宗族裡的人,這個是最親的。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所以對於這些特別的講究和在乎。

在過去,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的族譜,而且只有男生才可以上族譜,女生不能上。後來慢慢開放了,有些地方女生也能上族譜,但是隻到女兒這一輩,後面就斷掉了。

稍微大戶一點的人家,都會有自己的祠堂,還會起“堂”號,這個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和別人家區別開來。

從同一個堂號出來的,就是一個家族的人,都稱為“堂”什麼。比如堂兄弟,堂叔等等。

而宗族之外的親人就是外戚,就稱為“表”親。有表親這邊衍生出來的親戚,就是表親戚,比如說表姐妹、姨表親、舅表親等等。

在過去,都認為親比戚來的更緊密一些,覺得戚是通過婚姻而達成的一種關係。即便是在古時候,名門望族對於外戚也是比較忌諱的。

像大家都很熟悉的林黛玉,她和賈寶玉就是表親關係。我們現在看來,表親也是很親的關係,但是在當時卻不盡然。而且近親中,表兄妹成婚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不過,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了,所以大家也不再追求親或戚,親戚都是一樣好,大家都一樣走的很親近。

對於堂兄弟、表姐弟,經常都省略前面的稱呼,直接稱呼哥哥、弟弟。


比爾吉沃特養爹人


在北方,一般父母兄弟的孩子我們都叫堂兄堂妹,母親那邊的一般叫表兄妹。不過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親。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不管是母親那邊還是父親那邊,我們在稱呼上雖然分為堂和表,但是對於親戚上的關係,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親戚。

那為什麼會出現堂和表這樣的稱呼呢?

首先,對於爸爸這邊,我們一般情況下,在和子女生下之後,我們一般是隨父姓,也就是說我們會繼承父輩的姓氏。

那堂這個字呢,其實來源非常的早,在古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被稱為糖比如我們非常熟知的同仁堂,在古時候藥鋪經常會被叫做堂。那除了藥鋪之外,還有一些屋予也會被叫做堂,比如我們比較熟知的一個詞:四世同

堂。對於堂這個字,我們會感覺它是比較正統的。


沿襲了剛才我說的子女繼承父親的姓是同樣的概念,那是不是這樣就代表媽媽這邊就不正統呢?其實不然,媽媽這邊的親戚我們一般會稱作表,比如說表哥表弟,那並不代表關係的疏遠,而只是在於表這個詞,它本身有外在的意思,也就是說,類似於我們之前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詞叫做表裡不一,外表,表情。

不管是堂還是表,這裡並沒有任何男女之間的歧視,不管是表兄弟還是堂兄弟,都是我們的親戚。所以,不管是表還是堂,兩個字來說都算是同一個家族,只是在中國我們比較講究家族的這個觀念。


感謝閱讀,我是@早安讀書,熱愛傳播中國文化,喜歡請關注我~

早安讀書


父親一系叫堂……母親一系叫表……這種說法並不嚴謹。

姑姑跟父親一系有直接關係,但稱呼他們的孩子依然是表……

所以我覺得宗族內的全是堂……,宗族外的全是表……。

那這個宗族該如何確定,就是自己父親這一脈及其配偶和男性後代組成的群體。宗族只接受一種女性,那就是作為男性配偶嫁進來,至於原本屬於宗族內女性的一生是存在身份的轉換,有人嫁進來必然有人嫁出去,也就是說以嫁人的方式完成一個宗族到另一個宗族的轉變。這完全是以其他父權社會的制度相配套的。

所以我們經常稱呼(堂)伯父、(堂)叔叔的孩子都是堂兄弟姐妹。而稱呼姑姑、姨、舅舅的孩子都是表兄弟姐妹。至於自己的姐妹、小姑姑和堂姐妹沒嫁人前是毫無疑問的親人,等以後嫁人,因為自己跟那個男性沒直接關係,那原來的親人關係實質變為表親,可我們依然習慣用以前的稱呼來界定關係。這也只是稱呼沒變,但實際關係已經變了,這是好多人感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一結婚,就在也沒有以前的感覺了。


長久以來形成這種現象,是因為這種稱呼體系是跟父權社會相適應的。我國古代主要出於父權社會,男性在社會中起主要的決定作用,女性只是其附庸,因女性獲得的社會關係也就會被邊緣化,宗族是最核心的。

一個宗族可以把所有男性及其配偶納入進去,但沒有把嫁出去的閨女再納入自己宗族的,不嫁人的女性會一直屬於一個宗族而不發生變化,這只是例外。由此而衍生出來“內親外戚”的說法。我們還經常說走親戚、走親(戚)訪(朋友)友,親戚一詞是分開的,親人和戚人,二者猶如錶裡關係;

宗族內的男性獲得配偶就會從陌生人上升為親人,女性外嫁就會由親人變為戚人,這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的說法。


堂、表……這類稱呼是完全適應男權社會的需要建立的,始終要以男性為中心,縱使女性中也有男性,那也只能處於外戚的地位;一個個宗族,就是靠姻親結表,而又彼此的宗族相互保證獨立,有條不紊的運行。

要改變這種稱呼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是這種稱呼早就適應中華民族,也沒有什麼壓迫性或者歧視意義,今天我們也已經從父權社會走出來了。二是我們在父權社會中呆了兩千多年,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稱為,或者說它早就被一代一代的人潛移默化的遵守著,這時刻在民族基因裡的。表面看就一個稱呼的問題,可它實際上運行起來很不簡單,要達到與其他制度完全契合哪有朝夕之間就可以建立的。

我經常說到“歷史包袱”一詞,歷史包袱有積極的東西也有消極的東西,而縱觀世界範圍內,我們經常說我們歷史悠久,換句話說我們揹負的歷史包袱最重。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歷史包袱在發揮作用。


父權社會擺脫容易,當想要把父權社會在這個社會的角角落落遺留的痕跡給清除掉難如登天。


過去即歷史


父系的一族,就是爸爸這一家族的,叫堂。

比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堂的意思就是內的意思,意思就是同處一家。頗有點宗族的意味,要知道在中國的鄉村,特別是南方的鄉村,宗族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都會在宗族祠堂中舉辦一些活動,讓一個大家族逐漸形成向心力。

這也是堂這個字的一個重要內涵。

而表的意思就是外,比如徒有其表,就是說表面光鮮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媽媽一系的親戚,稱表。如表弟表妹,表叔等。

其實表就是相對於堂來說的,一個是外,一個是內。

這也反映出自古以來的男女有別。尤其是以男為尊的傳統思想。

畢竟是女的嫁到男方家庭,之後就在男方的家族中生活,生了孩子也是跟隨男方的姓氏。

但是在堂和表之外,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親戚關係。就是舅舅和姑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