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包围在垓下时,面对美人虞姬发出的一声感叹。虞姬,具体姓甚名谁已经不可考究了,后人大多是认为“虞”为她的姓。但对于她究竟姓甚名谁,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虞”只是她的名,而她的姓则不清楚。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在这里就不再详谈了。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秦朝末年,因为始皇的大肆搜刮,兴建土木,使得大秦子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在始皇尚且在世的时候还好一些,毕竟名声在外嘛。可是始皇刚刚驾崩,各地仿佛商量好一般,纷纷揭竿而起。而早已远近闻名的项羽,也是很快的聚集了一班人马,杀了当地的县长后起兵。一路上攻击十分顺利,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就这样很快就进攻到了吴县。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吴县,自古以来就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历史上如彗星般迅速陨落的虞姬的出生之地。面对虞姬俊美的外貌,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们都毫不吝啬文墨,对虞姬的欣赏也是丝毫不加掩饰,有说她貌美如仙,犹如画中走出的仙女儿,看的人是如痴如醉。话又说回来了,项羽打到了吴县,刚刚好遇到了这位貌美如仙的仙女儿,当即就被她的美貌与才华折服。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俗话说得好,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虞姬看到气势凛凛、威盖四方的项羽后也表现出了相见恨晚的态势。很快二人就私定终身,项羽也答应,等到战事平定,一定会许给虞姬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之后虞姬便一直随着项羽南征北战,陪伴着项羽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经历过失败,也品尝过荣耀。而作为一名女子,她最聪明的一个就是从不参与项羽的决断,对西楚王朝政治方面的事情从来不过问,也毫不关心,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因此,有关于她和项羽在垓下“四面楚歌”之前的事情,几乎所有史书都语焉不详,好像是将她遗忘了一般。202年春天,刘邦率领他的几十万大军把正驻扎在垓下的项羽残部死死围困。当晚,驻地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楚歌,惊得项羽一晚上没有入睡,心事重重,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历史来源。

这天晚上,听到周围源源不断传来的楚歌,项羽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了。于是便对在身旁陪伴的虞姬,慷慨悲昂的吟唱了一首歌,就是我们文前的那首。项羽一边吟唱,虞姬一旁附和,翩翩起舞。项羽唱罢,虞姬也随兴做了一首,以作回应: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趣尽,贱妾何聊生?

这是一幅何等凄凉、悲惨的画面,以前的兵强马壮,那时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就只剩下了区区八百战骑,一匹战马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这又是多么的落魄失意。

一旁的虞姬从未见过如此失魂落魄的霸王,在一旁不忍的劝说:“大王,天亮了,就率领部下突围去吧!天下之大,哪能没有容身之地呢?”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项羽听罢,就丧气的回应道:“也许真的没有容身之地了”。为了激起项羽的战意,也是为了断绝项羽的后顾之忧,趁着项羽不防备,虞姬夺剑自刎。等到项羽回过神来,只见地上匍匐着这么一具尸体。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无力回天的项羽抱着虞姬失声痛哭。而为了不辜负虞姬的一番苦心,在将虞姬原地埋葬之后,便率领部下突围而去。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可以说,历史上的这一天注定是属于这位如流星般的女子,完成自己的“使命”。除了给我们留下这么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剩余的一切均化为乌有,而她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受得李白盛赞的杨贵妃就有些落得下乘。从美貌上来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也许可以占据上风,但面对同样的情景,虞姬甘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西楚项羽的一线生机。而杨贵妃呢,根本就没有这种舍身就义的大无畏精神,甚至还有些要将唐玄宗拖下水的意思。可以说,在为人处事这方面,如彗星般陨落的虞姬是“徒有其表”的杨贵妃可望不可及的。


面对相似的情景,虞姬的做法扬名千古,杨贵妃则“遗臭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