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欣賞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欣賞

王羲之(321—379,一說303—361,又一說307—365),晉代書家。字逸少,曠之子,導之侄。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官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早歲從衛夫人學書,後博覽前代名家法書,遂改變初學,採擇眾長,備精諸體。其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王羲之的書法完成了書法史上魏晉時期最重大的變革,將書法藝術推向歷史的高峰,成為後世書家取法的源泉,被後世尊為“書聖”。所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存世傳本墨跡除《蘭亭序》唐摹本外,還有《快雪時晴帖》等,雖為摹本,但較真切地呈現了王羲之書法的面目,且草、行、真諸體皆備,實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不二法門。

《快雪時晴帖》,高二十三釐米,寬十四點八釐米。紙本墨跡。行書四行,二十八字。該帖字穩健而超逸,厚而活,如高潔君子,歷來為書家寶愛。元代趙孟頫於此帖所得尤多,是其書風主要來源之一。趙孟頫說“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是經驗之談。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欣賞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欣賞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