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杜牧以七绝绝句闻名,最擅长的就是咏史,而咏史诗也是唐诗宋词的一大主题,何况杜牧身处晚唐,时不时来个慨叹兴亡、借古讽今,也是很正常的了。那么,杜牧眼中的历史、英雄又是怎样的呢?

在对英雄的吟咏中,杜牧对赤壁、西楚霸王那段历史的感悟最多,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比如那首《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在三国的历史中,赤壁之战是最为出名的战争之一,三国鼎立的纷乱时局和众多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诗人,他们纷纷来到赤壁古战场,望着苍茫浩荡的景象,回想那段千军万马嘶吼震天的过往。

苏东坡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令人振奋,李白有“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也是充满热血,大部分文人墨客来到赤壁咏史,基本上都是以苍凉又庞大的场面写诗,但杜牧却偏不这样,反而以大乔小乔两位美女来侧面表现当时的情况。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折戟沉沙,自将磨洗,杜牧重游赤壁故地,看到一把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这一句是经典的事前铺垫,由一个物件来引发对某件事的描写感悟,一般来说,接下来就该是描写当年大战的情况了。

但杜牧却话题一转,假设当年周瑜火攻之计要是没有东风相助的话,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杜牧别出心裁,没有说又会引发怎样的战火,而是借用大乔小乔两姐妹的下场来解答。如果周瑜失败了,那东吴二乔就只能被锁在铜雀台了,大乔小乔虽是女子,却也算是有地位和名声的存在,连她们都会沦落到这种遭遇,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赤壁之战吴胜曹败,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此战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历来写赤壁的文人,大多以感慨为主,像杜牧这样大胆进行逆向假设的,倒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了。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杜牧对这场战争的胜利结果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此战的胜利靠的是把握机遇,也就是东风的相助,实际上,他对周瑜并没有那么深的认同感,反而觉得他的成功是幸运女神的眷顾罢了。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杜牧通晓政治军事,所以对历史战事颇有自己的看法,这从他的诗歌内容大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就可以看出。写完了赤壁,杜牧还往前写到了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也有个让人触景生情的地方——乌江,李清照路过乌江时,写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写出了她心目中的豪杰英雄。

杜牧则是以一首《题乌江亭》来抒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时距离项羽死去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38岁的杜牧任刺史经过乌江,和所有文人骚客一样,来到一个有故事的地点总是忍不住要创作一番。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回想起当初项羽和刘邦交战,带着残余的数十人,逃到乌江边。原本项羽可以渡过乌江,但他却拒绝了,最后自刎而死。

杜牧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没办法预测,但不能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啊,在他看来,是项羽心气过高,缺乏气度,觉得失败很羞愧,所以才自刎的,这样一点也称不上是男子汉。

如果当初项羽能忍下这口气,坐船渡过乌江,是不是还有一线生机呢?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也不一样。杜牧既为项羽感到可惜,也对他的做法表示了不认可。

这首诗和赤壁那首一样,都假设了不同的行动结果,杜牧自认为是懂兵之道的,所以提出了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也确实很有一番独到的见地。

杜牧脑洞大开,对赤壁之战和项羽自刎大胆猜想,结果成就千古绝句

或许按平行宇宙的说法来看,在另一个时间线里,赤壁之战里的东风没了,项羽也度过了乌江,就如杜牧假想的一样,事情的走向被改写了,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而杜牧,也不再想着如果东风没了、项羽过江了会如何,或许他会反过来,想如果东风来了、项羽没过江又会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