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魯迅先生的這句至理名言中,透露著自己的志向和立場,是一種堅定的革命價值觀;同時也反映出自身甘於為人民服務,為大眾利益時刻犧牲自我的信仰;那麼為什麼用孺子牛來隱喻呢?牛這種生物到底象徵著什麼?犧牲或是奉獻?我們今天來一探究竟。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 牛為什麼總是嘴裡"嚼個沒完"?
  • 牛給我們的印象之一便是這嘴巴總是不停地動,彷彿總有東西嚼不完。這又是為何?

    牛跟其他動物都不一樣,牛擁有四個胃。這四個胃作用各不相同。牛屬於食草動物,特別在野外容易被其他猛獸攻擊,便養成了快速吃草的習慣(怕草沒吃著,先被猛獸襲擊),所以它們吃東西時候總是"啪啦啪啦"跟喝水一樣,實際上這些食物都沒有被咀嚼。而是大部分被牛暫時存放在第一個胃裡,這個胃也叫"瘤胃"。而第二個胃(網胃)則負責存放一小部分草。當全部存儲完了之後,真正的"品嚐美食"才開始。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第一個胃和第二個胃裡存在的微生物。當這些微生物消耗了一些草後,兩個胃裡儲存的草就會重新回到牛的嘴巴,這時候牛才會認真進行咀嚼。也就是說實際上牛吃個不停的原因是它們在吃胃裡吐出來的食物,而不是真正新鮮的食物。然後牛通過後面兩個胃-瓣胃和皺胃進行消化。這就是為什麼牛都沒有在吃東西,為什麼嘴裡總是嚼個不停的原因。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牛"的前世今生

    牛,這是廣義的說法。我們通常說的其實就是黃牛。體態上為:頭上長了兩個角,身體粗壯的一種生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專業點說,它是哺乳類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牛屬中一群。牛其實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一批家畜,早在8千多年前就已經同人類密不可分了。現在黃牛的祖先實際上是一種叫"原牛"的生物所演變的,目前統計,黃牛的數量達到將近13億隻,除了南極洲外,全世界各地均有分佈。是一種人類常用的肉食、奶源或者皮革的主要來源。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古代,牛的地位如何?

    眾所周知,在現代牛可以作為肉食、可以作為牛奶甚至各種牛皮產物。但是僅僅是在現代,在古代牛的地位可不是"任人宰割",下面我們來說說牛的另一個家族成員"水牛"。我們經常看到電視劇裡一個熟悉的情景:農民們在耕地時候總是用鞭子一邊抽水牛,一邊拖著耕犁。如果你以為牛的地位跟它們耕犁時候的表現一樣任人鞭笞,那你就錯了。

    在古代,它們的地位是非常高。舉個例子,以前國家之間進貢大多以熊掌鹿茸虎皮等等這些珍貴的物品,可謂屢見不鮮。因為在古代這些動物你怎麼捕殺都不犯法。但你見過在古代有人殺牛嗎?敢吃牛肉嗎?(電視劇裡那種一進門就喊來三斤熟牛肉,那肯定是假的)。在古代你敢吃牛肉,跟現在你敢吃熊貓肉一樣,要拿去槍斃的。牛之所以在古代地位如此高,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牛是古代國家的衣食父母。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古代經濟的支撐。在中國古代,作為經濟基礎的是農業。而農業的最有效體現便是耕地。你想要糧食就需要用牛來幫你耕地,你總不能指望抓著老虎來幫你吧。所以牛在古代意味著經濟命脈,可以說從某種角度上比銀子還重要。

    立法嚴明規定。關於牛的法律條文,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根據考古研究,在秦國時期"廄苑律",說的就是將各家各戶的牛在每年的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四個月份進行評比。從牛的健康程度,品相等等各方面比較,選出最優秀的牛,那麼這家就會得到獎勵。如果牛養的不盡如人意,生病或者消瘦,那這家人就要被處罰。隨著經濟的發展,歷朝歷代開疆拓土的同時,人口也不斷上升。糧食需求量也隨之增加,作為糧食的最有效"製造者"耕牛的地位更是與日俱增。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古代經濟發展的巔峰期唐宋時期,更是將耕牛的保護做到了極致。明文規定:凡是故意將牛殺死的,判刑一年。宋代時期,你要殺牛需要向政府申請,寫申請書,前提是這頭牛已經到老了耕不動地的地步。得到允許你才能宰殺。每逢皇帝登基等大事,大赦天下。殺人犯等都有機會被赦免,但私自宰牛的人卻不能得到釋放。在明朝,皇帝們更是政府出面贈送耕牛鼓勵農民進行農業生產。

    牛在古代的地位,從一定程度說,不亞於現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吧。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牛在古代有什麼特殊寓意嗎?

    其實牛作為古代的"糧食製造者"一直都承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自身的實用性外,還衍生出了許多好的寓意和象徵。

    上述我們就談到,魯迅先生為什麼將"孺子牛"比喻成為人民服務,其實很大程度與牛的本身品質有關。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牛給我們的印象一直都是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許多文人墨客更是對牛不吝讚美之詞,如梅堯臣的"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李綱的"但願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諺語中"初生牛犢不怕虎";現代網絡用詞"你真牛"這些都是用牛來誇一個人。

    我們熟知的十二生肖,每一種動物都有特殊的寓意。沒有對人類進程產生過貢獻的動物是沒有資格位列其中的,更別說排名了。牛不僅僅被列為十二生肖之一,還被排在在第二位,寓意勤勞踏實。

    奉獻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長存不息的“牛”精神

    結語

    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農耕經濟佔據主體地位的時代,一代代耕牛將汗水和青春灑在了衍育我們子孫後代的耕田裡,直到死亡。真正的做到了"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一種真正的老牛精神。

    正是由於這種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中國勞動人民的心裡,才能創造出"生命不息,永不止步"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