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鲁迅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中,透露着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是一种坚定的革命价值观;同时也反映出自身甘于为人民服务,为大众利益时刻牺牲自我的信仰;那么为什么用孺子牛来隐喻呢?牛这种生物到底象征着什么?牺牲或是奉献?我们今天来一探究竟。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 牛为什么总是嘴里"嚼个没完"?
  • 牛给我们的印象之一便是这嘴巴总是不停地动,仿佛总有东西嚼不完。这又是为何?

    牛跟其他动物都不一样,牛拥有四个胃。这四个胃作用各不相同。牛属于食草动物,特别在野外容易被其他猛兽攻击,便养成了快速吃草的习惯(怕草没吃着,先被猛兽袭击),所以它们吃东西时候总是"啪啦啪啦"跟喝水一样,实际上这些食物都没有被咀嚼。而是大部分被牛暂时存放在第一个胃里,这个胃也叫"瘤胃"。而第二个胃(网胃)则负责存放一小部分草。当全部存储完了之后,真正的"品尝美食"才开始。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第一个胃和第二个胃里存在的微生物。当这些微生物消耗了一些草后,两个胃里储存的草就会重新回到牛的嘴巴,这时候牛才会认真进行咀嚼。也就是说实际上牛吃个不停的原因是它们在吃胃里吐出来的食物,而不是真正新鲜的食物。然后牛通过后面两个胃-瓣胃和皱胃进行消化。这就是为什么牛都没有在吃东西,为什么嘴里总是嚼个不停的原因。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牛"的前世今生

    牛,这是广义的说法。我们通常说的其实就是黄牛。体态上为:头上长了两个角,身体粗壮的一种生物(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专业点说,它是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牛属中一群。牛其实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一批家畜,早在8千多年前就已经同人类密不可分了。现在黄牛的祖先实际上是一种叫"原牛"的生物所演变的,目前统计,黄牛的数量达到将近13亿只,除了南极洲外,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人类常用的肉食、奶源或者皮革的主要来源。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古代,牛的地位如何?

    众所周知,在现代牛可以作为肉食、可以作为牛奶甚至各种牛皮产物。但是仅仅是在现代,在古代牛的地位可不是"任人宰割",下面我们来说说牛的另一个家族成员"水牛"。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里一个熟悉的情景:农民们在耕地时候总是用鞭子一边抽水牛,一边拖着耕犁。如果你以为牛的地位跟它们耕犁时候的表现一样任人鞭笞,那你就错了。

    在古代,它们的地位是非常高。举个例子,以前国家之间进贡大多以熊掌鹿茸虎皮等等这些珍贵的物品,可谓屡见不鲜。因为在古代这些动物你怎么捕杀都不犯法。但你见过在古代有人杀牛吗?敢吃牛肉吗?(电视剧里那种一进门就喊来三斤熟牛肉,那肯定是假的)。在古代你敢吃牛肉,跟现在你敢吃熊猫肉一样,要拿去枪毙的。牛之所以在古代地位如此高,总结起来其实就是牛是古代国家的衣食父母。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古代经济的支撑。在中国古代,作为经济基础的是农业。而农业的最有效体现便是耕地。你想要粮食就需要用牛来帮你耕地,你总不能指望抓着老虎来帮你吧。所以牛在古代意味着经济命脉,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比银子还重要。

    立法严明规定。关于牛的法律条文,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考古研究,在秦国时期"厩苑律",说的就是将各家各户的牛在每年的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四个月份进行评比。从牛的健康程度,品相等等各方面比较,选出最优秀的牛,那么这家就会得到奖励。如果牛养的不尽如人意,生病或者消瘦,那这家人就要被处罚。随着经济的发展,历朝历代开疆拓土的同时,人口也不断上升。粮食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作为粮食的最有效"制造者"耕牛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在古代经济发展的巅峰期唐宋时期,更是将耕牛的保护做到了极致。明文规定:凡是故意将牛杀死的,判刑一年。宋代时期,你要杀牛需要向政府申请,写申请书,前提是这头牛已经到老了耕不动地的地步。得到允许你才能宰杀。每逢皇帝登基等大事,大赦天下。杀人犯等都有机会被赦免,但私自宰牛的人却不能得到释放。在明朝,皇帝们更是政府出面赠送耕牛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牛在古代的地位,从一定程度说,不亚于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吧。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牛在古代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其实牛作为古代的"粮食制造者"一直都承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自身的实用性外,还衍生出了许多好的寓意和象征。

    上述我们就谈到,鲁迅先生为什么将"孺子牛"比喻成为人民服务,其实很大程度与牛的本身品质有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牛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对牛不吝赞美之词,如梅尧臣的"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李纲的"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谚语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现代网络用词"你真牛"这些都是用牛来夸一个人。

    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每一种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没有对人类进程产生过贡献的动物是没有资格位列其中的,更别说排名了。牛不仅仅被列为十二生肖之一,还被排在在第二位,寓意勤劳踏实。

    奉献至上,探索牛的前世今生,长存不息的“牛”精神

    结语

    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农耕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的时代,一代代耕牛将汗水和青春洒在了衍育我们子孙后代的耕田里,直到死亡。真正的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一种真正的老牛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劳动人民的心里,才能创造出"生命不息,永不止步"的壮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