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晓丽姐的一封复信

读晓丽姐转来的韩晗一文后的覆信

小丽姐惠鉴:

谢谢转赐佳文。

文学博士大作,自然桂馥兰香。

这些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了不少网文,汇成了中国文人的集体自嘲的湍流。

其实,中小学教材(含配套的阅读教材)中,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古文内容不少,还是高考重点。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也多是文采飞扬的,不知为啥似乎就是没有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学生学习古文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金榜题名入殿堂,哪里还记得敲门之砖呢?接着该干嘛干嘛,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一般。平时说起话来以“接地气”为荣,犹如当年以自诩“大老粗”为耀。看到美景和美女都只有一个感叹词“哇!”这几年更俗成了“哇塞!”

雅,似乎是需要闲情逸致的。当下人们太忙,忙着挣钱、忙着争名,那还顾得咬文嚼字?那不迂腐得如孔乙己般可笑?

该文作者还是历史学博士后,从历史学角度讲他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他对白话文的不屑,对“五四运动”也颇有微词。他应该知道胡适、鲁迅们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人90%是文盲,要请“德先生和赛先生”来开启民智,只有用老百姓的语言他们才听得懂。毛泽东是精于古文的,但他的文章多数是白话文,因为听他讲话的是工人、农民和士兵。况且白话文也可以写得很雅致的,初中课文也选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师生们不也读得如醉如痴吗?现代作家都用白话文,引上几段古人的经典语录点缀其间,不也经久耐读,令人手不释卷吗?

今天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9%了吧?应该考虑学点语言艺术了,让我们的生活不仅富足起来,也同时风雅起来。或许在我们实现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人们活得从容淡定了,自然也就讲究了。过分担心文化传统的丢失似乎也有杞人忧天之嫌。

牟 何谨上。

2020/1/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