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專家一起練習傳統功法“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中,八段錦作為傳統功法之一被列入其中。中醫針灸學博士、山西中醫藥大學教授郭冠華教大家傳統功法——八段錦:


跟專家一起練習傳統功法“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主講:郭冠華教授 山西中醫藥大學針灸博士、副教授,山西省針灸醫院副主任醫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養生分會常務理事、山西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健身氣功國家級裁判、武術國家一級裁判、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老師,從事針灸、導引臨床和教學工作23年。

我們繼續來學習八段錦中的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我們先從字面上來理解這一式的動作。武術裡頭有衝拳,那這一式為什麼不叫衝拳怒目增氣力呢?這個攢字,很形象的。表達了這一式的特點。我們知道衝拳,講究的是爆發力,表達的是武術中的進攻的含義。我們的目標是是進攻的、向外的。而攢拳呢,是聚集和蓄力的含義。這也就能充分的說明導引術和武術的根本區別。武術進攻和防守是他的根本目的,所以他的目標是對外的,所有的精氣神是向外發散的。而導引術,是內涵的、內觀的、收斂的。攢拳是需要達到增氣力的目的,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氣力,包括怒目的表情,其實背後的實質是精氣神的合一,所以它鍛鍊的是我們對氣和意的一個控制。而肝主筋,開竅於目。所以他的目的其實是在肝臟。

好,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聽聽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哪些要領呢?

跟專家一起練習傳統功法“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下肢成馬步樁。注意兩腳平行開列。腳尖向前。屈膝成馬步蹲襠式。馬步的高低視個人情況而定。關鍵是兩個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兩手握固抱於腰間,拳眼向上,調勻氣息,氣沉丹田。

2.在逆腹式呼吸的吸氣後,開始出拳。伴隨著逆腹式呼吸的呼氣,將意念和氣力從腰間調動,順著出去的上肢力達拳背,在感覺力達拳面的一瞬間順勢張開手掌,使力到達手指尖。然後向內側旋腕兒,大拇指向下,這個時候呼氣結束。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柔和緩慢地轉化為吸氣。同時,坐腕,就是手腕和小臂儘量成90度,以上肢為軸,向外旋轉約270度。然後依次收大拇指,同時收回其餘四指成握固狀態。感覺將剛才到達指尖的氣力重新收回掌中。拳心向上,緩慢收回腰間。拳眼向上。

3.在攢拳的同時,也就是在逆腹式呼吸的呼氣過程中,伴隨著怒目的動作。而且是眼睛要越睜越大。全身的精氣神集中在瞳孔,聚焦在攢拳的拳上。隨著吸氣的過程,目光恢復正常的內視狀態。

那我們知道了這一式的鍛鍊要點,也就知道了他主要鍛鍊的是我們的眼睛、肝血和筋骨。在寫字樓裡辦公的白領和機關的工作人員,被稱為久坐一族。他們長期的工作習慣造成的共同內傷就是這三樣,那就是傷眼睛、傷肝血、傷筋骨。八段錦中的攢拳怒目增氣力對他們來說不失是一味良藥。這一式也就相當於中藥裡的“補肝湯”。

跟專家一起練習傳統功法“八段錦”,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