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三国演义当中,武将们在上阵杀敌时通常会有一个响亮而又霸气的自报家门。比如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少主的时候,他对曹操问话的回答就是

"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张飞独据当阳桥时也是大吼:"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赤壁之战中甘宁围堵曹操时也是张口暴喝:"东吴甘兴霸在此,曹贼休走!"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自身经历与习惯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河东解良人,后来因为看不惯恶霸横行乡里出手打抱不平,没想到失手打死了人。成为杀人犯的关羽为了躲避官府的通缉远走他乡。他的这段经历对他的自称有着重要影响。

逃亡在外,终归是多有不便,面对别人时,如果说出自己姓甚名谁,那杀人犯的身份就可能暴露。看到这,你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这就要从姓、名、字的意义以及关羽的性格说起了。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姓,是由祖先传下来的,是不能轻易改动的。而名字,是父母所赐,除非为了避讳等原因,若非迫不得已也是不能变动的。而字是古人成年后为自己所取的,并且是公共场合下与别人所用的称呼。而关羽的性格比较自负,行得端做的正,比较有那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感觉。

他是不会为了躲避通缉就改名换姓的。但是自负不代表没有头脑,如果直来直去的不知变通就会有很多麻烦。所以他称自己关某,这样既避免了被人发现的麻烦,也维护了自己的内心。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自身性格使然与实际情况不同

在关羽被迫降曹约法三章时,他的自称就是关某"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他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时候也是自称关某: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为什么面对曹操时,关羽要自称关某呢,这除了个人的自身经历与习惯使然还有别的因素。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华容道上的时候,也是这个原因。当初关羽虽然受了曹操的恩惠,但是通过斩颜良诛文丑回报了。可是之后过五关斩六将,又是杀了曹操的人。虽说这些人是曹操事先吩咐,但是关羽还是理亏,这也是之后曹操急中生智拿此说事,关羽被迫放了曹操。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不管哪种称呼,关羽始终没有说出河东解良。可见除了为人谦虚之外,他对自己的过往也是有一丝芥蒂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