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idence in Motion 说说我们眼中的远行

先说说远行的意义

我们认为,远行的意义并不在于目的地,物理空间的移动变换并不能与远行划等号。远行的诗意和宏伟在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从舒适或压抑或无聊的生活环境中逃脱,从一个一成不变的明天逃脱,勇敢地投入苍茫的未知。对于远行者而言,山巅的壮阔雄伟或是田园的温婉静谧并没有太多不同,真正不同的是远行路上经历的人和事,和途中与自己灵魂的交流,是这些让远行变得充满意义。

远行,其实是放飞自我的过程

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我们被一件件琐碎的事情牵绊纠缠,忘了生活原本的意义,忘了梦想,忘了诗和远方。远行意味着摆脱束缚,挣脱规则,释放心中的自由和不羁,放纵情感做回自己。

摘两句凯鲁亚克的经典句子:

1.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2. “世界旅行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看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

国内也有很多人写过关于远行的句子。比如: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这是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剧还有另外一段台词也很经典:“旅行者一号,一九七七年发射,经过了三十六年,三十六年,终于踏进了外层空间的星际空间,它这样在太空孤独的漂流,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只蜷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

所以如果让我来讲讲远行,我觉得它是历尽千辛后露出的微笑,是突破自我后内心的激昂。虽然每一次远行结束之后,我们依然要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这些路上的心得体会,却是无价的宝藏。当然,这还需要“有心人”来细细品味。

远行,其实是突破自我的过程

远行和迁徙不同。离家不是目的,归家才是意义。想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家,就要学会为灵魂寻找归宿。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在全新的环境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从而塑造全新的自我。

不管什么样的远行体验,其实都能有所收获,前提是要走出去。当今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捷径,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一个人眼界的宽度和足迹延伸的距离不再成正比。但再发达的网络也无法还原出青草的芳香,市井的喧嚣,以及登上山巅的震撼冲击。你在一室之内所能见到的,不过是一个个文字的描述,以及一张张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精美图片。但走出去,真的不一样。

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远比照片本身更有趣。上图是我们在浑善达克沙地活动中拍摄时所见的场景,一棵被埋的树,这是沙尘暴最真实的写照。关于沙尘暴,那些空洞的文字描述远不如身临其境来得震撼。当自己置身在那个环境中,环境保护这四个字的分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我觉得这就是远行所带来的收获。

人类社会进步最原始的动力在于强烈的好奇心,而远行正是人类为了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产生的行动。从第一个踏出平时采摘狩猎生存地范围的原始人,到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最早为环球航行献出生命的麦哲伦,再到如今无数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的科研人员,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我们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测绘越来越精细,我们所能探知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正是源于无数远行者一次次的探索。从市井胡同,到山河湖海,处处都隐藏着惊喜,等待“有心人”开启。

孩提时代,身边围绕着一群同龄的孩子,平日都只在大院周围玩耍。突然有一天,父母给你背上一个小书包,把你送入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视线去上学,这就是一次远行。一个不识字的老人背着一个布口袋坐上去县城的大巴,走出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的山村,或是你驱车数十里,前往没从未去过的市井胡同深处吃一碗卤煮小肠,这些都是远行。

远行之“远”,其实与距离的“远”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只要走出你所熟悉的范围,告别司空见惯的风景,尝试用心去观察并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都能算得上是一场远行。

远行,其实是认识自我的过程

古人的远行经常有放逐的意味。自我放逐也好,流放千里也罢,远行中怀才不遇的感慨,伤春悲秋的喟叹,都刻写在苍茫的诗句中。

洞庭湖上有一座岳阳楼,在盛唐时代,来来往往了许多文人,都留下了关于它的字句。在众多的登楼者中,其中一个叫孟浩然,一个叫李白,还有一个叫杜甫。

先说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腔凌云壮志的孟浩然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就是这样壮阔的景色。不过他可不是单纯想写一篇游记,所以只见他灵机一动,添上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欲求贵人引荐入仕的含义昭然若揭。

再说说李白: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仙的一生都放荡不羁,这句诗是李白与好友夏十二一起登岳阳楼时所写。那时的李白刚刚从流放途中被赦免归来,时来运转柳暗花明,醉眼朦胧中,只见“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雾就在脚下,仿佛举杯就能碰到天空,如此奇幻美景,将心头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要说说杜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向往岳阳楼已久,这一天他终于登上岳阳楼时,已是老态龙钟。当他站在岳阳楼上,面对着壮阔的风景,感慨的却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世坎坷,到老还是孤身一人,甚至忍不住为孤苦伶仃的自己痛哭一场。

所以说,远行,其实不止是在看风景,也是在陌生的风景中看自己。

今日的远行已经和古人风餐露宿的悲苦修行大不相同。远行可以是轻松的,温暖的,欢快的,也可以是舒适的享受。但同样是在一个陌生的时空里,脱离了琐碎的事务牵绊,没有了平日的诸多干扰。这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与自己独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远行还是打破惯性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让我们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的一种途径。收拾行装,踏上一条陌生的路,去探访未曾见过的风景,用脚步真实地丈量世界,感受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体验。

人们为了不同的理由踏上远行的旅程。

有的人为了享受——习惯了行走在路上的感觉,把流浪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

有的人为了放松——在忙碌一季的工作之后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转换心情。

有的人为了好奇——荒漠戈壁,幽林秘境,古城遗迹,山川湖泊,什么都想亲眼看看。

有的人为了探险——热衷于探索人迹罕至的区域,向往征服一切未知。

有的人为了梦想——或许是西藏,或许是香格里拉,或许是梦里的长安城。

有的人为了逃避,有的人为了相遇,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走在路上,用不同的视角观看相似的风景,却会拥有不同的思考与体验。

最后说说我们眼中的远行

远行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途径,更是一种怀揣爱与梦想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也赞助过很多户外运动或者远行自驾的活动,比如越野跑、滑雪等。生活本应美好,何故辜负?

很多人都读过这样一段话:“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这是一家森林系女装店的首页语)

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安定,但是不能让一个人的精神获得长远的满足。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平淡生活中,在和自己独处的那么一小段无所事事的间隙里,它会突然因为几句话躁动起来,让我们不甘于在几平米的办公室里消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梦想。世界那么大,我们生存的空间只是那微茫的一角。我们没看过的风景太多,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到远方去,到陌生的地方去,到从没踏足过的土地上去。

当然,远行并不是说非要与天斗与地斗,排除万难,命悬一线才算作充满意义。远行路上只要舒服、舒心,我们觉得这就足够了。复杂的越野结构固然性能出色,但远行路上,又何苦为难自己。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远行这件事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漫漫的沙漠,高温的炙烤和颠簸的路面让人既焦躁又忧心。没有人知道前方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险阻,任何意料之外的危险都在情理之中。

最美的风景往往隐藏在最危险的地方,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才能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美景。蓝宝石一样的镜面盐湖美得如同精灵,让人几乎忘记它的周围蛰伏着怎样的危险。

但事实上,危机与挑战是随时都存在的。

我们认为,汽车应该以一个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远行的路上,它可以提供给每一位驾乘者非常舒适的环境、非常简便的操作步骤、非常可靠的性能表现,能够让人察觉不到,就够了。这其实正是我们的产品之道,也是我们眼中的远行之道。

远行,是翻越山巅的激情,更是“翻阅山巅”的释然。风景如画,过客纷纷,每一个路口都会有新的遇见,每一个路口也可能会伴随着离别,这种真实的简单,或者说简单的真实,更会让人为之所动。

或许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们喜欢赞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项目,同时也会资助一些公益或者生态项目。比如TNF越野跑、环上海自行车赛等,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将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传达给我们的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国内的部分自然保护区捐赠资金与车辆,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其实多说无益,做就够了。

斯巴鲁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水乡到云贵高原,还有新疆,西藏,甘肃,青海,有无数斯巴鲁车主,同样怀着对远行的热爱,穿过丛林,横跨沙漠,深入无人区,寻秘大自然,享受驾驶,享受年轻,享受远行。斯巴鲁愿意为每一位拥有这一份热爱的人,提供最安心的保护和最愉悦的驾驶体验。总之,一部车一种活法,希望每一位有车的朋友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吧。

Confidence in Motion 说说我们眼中的远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