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您应该了解的人体抗病毒战斗的正面战场!

人体对付病毒入侵的全面战场在哪里?就是遍布全身的微循环防线,可以说微循环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发生的真正部位;它不是肉眼可见的显微结构,但是它存在在各个器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微循环,然后如何保护微循环功能正常。

什么是微循环?

人体的微循环指的是微细动脉血管流向微细静脉血管的部分,这种微细血管的管壁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细胞间隙及细胞通道是发生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地方。

在不同的器官,它们的具体名称是不一样的。在肺部,就是肺泡和微细血管之间的气血交换单元;在心脏,就是心肌细胞间微血管网络;在脑部,就是脑神经组织间脑血管网络;在肾脏,就是肾小球构成的毛细血管团,以此可推及全身。

微循环--您应该了解的人体抗病毒战斗的正面战场!

有数据显示,人体的微循环血管总长度约9~13万公里,能地球赤道周长的两倍半。

例如,在心脏,我们通过冠脉造影能够了解心脏冠状动脉有无管腔狭窄病变,然而,在造影图显示的冠状动脉,也就是肉眼可以看见的血管只占整个冠脉循环的5%;也就是说,95%的供应心肌血供的微循环是我们看不到的,保护好心脏微循环也是保护心脏功能的关键。这也是心脏病人支架术后,仍然要坚持服用药物的原因。所有支架术后的病人一定要明白,支架只是解决了心脏冠脉血管主支的严重狭窄或者是闭塞,让通路血管变得通畅,而广泛的细微血管构成的功能微血管床是需要心脏药物持续治疗的。

微循环--您应该了解的人体抗病毒战斗的正面战场!

微循环的作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物质的产生、赖以生存的氧气的交换都是发生在微循环。

肺部微循环--肺泡和微细血管之间的气血交换单元--肺的气体交换

没有氧气,人就不能生存;自然界的氧气是如何进入人体的,这就要讲一下我们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从口鼻开始的往下到咽喉部,再到气管、支气管、微支气管,最后是我们的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肉眼不可见的显微镜下的结构,在肺泡外面就是我们的毛细血管网,也就是微循环系统。在这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里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后,这就是富含氧气的动脉血,随着血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在这里,人体各器官完成生理功能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血循环到达肺部的毛细血管网,然后,二氧化碳离开血红蛋白,进入肺泡,沿着呼吸道,从口鼻排出体外。

微循环--您应该了解的人体抗病毒战斗的正面战场!

肺炎--重症肺炎--肺部微循环障碍

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疾病。导致肺炎的致病原很多,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自身免疫疾病等等。大多数肺炎经过治疗都会痊愈。只有少部分会转变为重症肺炎,导致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致命。通俗讲,肺炎的病理变化就是本来应该充满气体的肺组织,结果被粘液渗出物质充满(排出来就成为“痰”),而人类只能靠肺进行气体交换,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结果只能是缺氧死亡。

COVID-19是由致病性超强的新冠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最近媒体报道的死亡病人肺部尸检病理结果就是肺泡里充满粘液渗出物质;又有文章标题就很赚眼球—描述肺炎病人弥留之际意识是清醒的,就是憋气、是异常痛苦的死去……等等;个人以为,这种报道应该减少,或者剔除。因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种报道只会徒增恐慌情绪,死亡永远都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全民被病毒疫情笼罩的阴影下,再描述死亡的凄惨只会增加民众的负面情绪;而我们要明白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才会对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如何保护微循环?

首先要认识损害人体微循环的危险因素。

简言之,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就是损害微循环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过量饮酒、肥胖、暴饮暴食、急躁易怒、熬夜、少运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疾病等等。

所以,保护微循环功能正常就是要保持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战胜各种疾病的基石。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是针对上述的危险因素做出相应改变,并保持下去!

1.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老年人建议中晚餐7、8分饱,低盐低脂饮食,如果是糖尿病人,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增加蔬菜的摄入;保持正常范围的体重;避免熬夜;

2.适当运动,走路、慢跑、游泳、太极拳都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3.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4.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则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5.适宜的中药,例如复方丹参滴丸是改善人体微循环的经典药物,可以酌情服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的病人都有获益。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勤洗手,杜绝手口传播,杜绝手眼传播,个人卫生很重要;居住环境注意通风,适当使用消毒剂;减少生鲜食入,务必熟食;疫情期间少聚集,疫情解除后适当聚集,提倡公筷、个人餐具避免公用;疫情期间外出要佩戴口罩,疫情解除后个人出现发热、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还是要保持佩戴口罩,防止传播;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好心态、好心情,笑面人生!

(图片选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