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游戏害了孩子?还是推卸责任的家长害了孩子?

最是一夜落红泪


都有可能

第一:孩子可能沉迷游戏后那家里的钱充钱,导致上瘾,甚至骗家长的钱(可能性较小)。

第二:孩子分明只是适当的消遣玩游戏,家长却说是游戏让他沉迷,导致学习不好,但是结果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妥当,导致孩子学习不好,却不想承担责任,就推给了游戏。

适当玩游戏消遣一下可以,但是不要过量,没到可以充钱的年龄不要充钱

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问问老师,查查百度,都是很好的方法,不要随随便便就把责任推到游戏身上,多跟孩子交流交流,比如问问:老师在学校是怎么叫你们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这样还可以和孩子的距离更进一步


清凉一夏薄荷糖


这两个因素不是单一影响孩子的,是相互作用影响的孩子,而且都应得到理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媳妇每天在正常上班,疫情期间,我和孩子待在家里(因为我自己开培训机构的,现在也没开始工作)。那么,我现在在家做自媒体,讲课,视频剪辑,发布,但刚开始,很不熟练,所以,足足得花一天时间,我的出发点是为了这个家,能挣点钱,应该没错吧。

好,我的主要精力在工作上,孩子怎么办?我想过把他送到丈母娘家,让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那不会让他玩游戏。显然,这不切实际,我良心上也不愿意:第一、疫情没过,进不去村,第二、丈母娘61了,已经带着俩孩子,家里里外都得操心,晚上怕孩子着凉,经常睡不好觉,现在成了神经衰弱,血压也高了,我还给她添麻烦?我自己父母远在他乡,不适应这边,没来,而且,也上年纪了,也不愿拖累他们,再者,孩子放自己身边,能好好监督他学习,性格上也不容易太过霸道。

那么,出于这些考虑,孩子放在了身边,而我又顾不上他,于是家里买了一个iPad,上面有很多游戏,有许多是早教的,还有一些是益智类的,当然,还有乱七八糟的其它游戏,因为没法一直盯着他,他有时候就会玩点乱七八糟的,图个新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说出了一些骂人的话,我们听到后,当然生气,控制不住,也会骂他,然后再教育,也听,但过几天就忘,因为我们没有腾出过多时间教育他,重复对他说这样不对,他忘记了。但同时,也发现,他懂了很多,知道父母辛苦了,还会主动给我们倒水喝,而且做一个事情时,很有自己想法,这点我们很欣慰。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家庭,我相信在中国还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我们分析下:如果孩子玩些益智游戏,还是对他们有些好处的,所以游戏不能单纯地说害了人,它有两面性;好,如果孩子因为游戏行为举止上出现了差错,我们能怪游戏吗?但它确实存在啊,那是家长错了?我们权衡利弊,已经尽自己所能了,难道要放弃所有去盯着孩子?话虽如此,如果把管理孩子工作再布置得细腻点,有空时就强调他不要玩对他有不好影响的游戏,天天叮嘱,事情就可能得到更大改善。

所以,家长们在管理孩子问题上不够细腻,配合游戏本身引发孩子对它的兴趣,造就了不良后果。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以后注意起来,多花那么点时间耐心重复叮嘱,教育,相信孩子会变得积极向上的!


奋进中的阿王


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作为两个男孩子的爸爸,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游戏。

从小霸王学习机接触坦克大战开始,初中去网吧玩三角洲部队,联机打红警,再到大学时候玩穿越火线。可以说游戏是我成长过程的伙伴。

有朋友会问,高中时候你玩啥游戏。嘿嘿,高中时候一个星期一下午的假,一个月一天假。时间只够洗澡,剪头发的,有点多余的时间还想要睡觉或者和同学一起去打篮球,踢足球,或者约一下喜欢的女同学。哪还有时间去玩游戏啊!

我承认自己不是学霸,也算不上学渣。之所以没有完全荒废自己,逃课去网吧疯玩,还要感谢我的爸爸。

从小我爸爸就教我打乒乓球。当然现在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要不然也没时间在这里回答问题。虽然后来没有坚持打乒乓球,但是高中时代,喜欢足球篮球,都要感谢当初父亲培养出来的运动细胞。我至今还记得被父亲逼的我留着眼泪改掉无抛起发球的情景。

上大学后,经常玩电脑游戏,很疯狂。远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又有闲钱,真的是无法约束自己。

现在想想,那时候有更多特长的同学都在练习自己的特长,在学校里享受掌声和同学的敬佩。我们这种屌丝,只能在无人的角落猫着,酸涩的羡慕着。

游戏能打发了无聊,却填补不了空虚

小孩他无聊啊,他不知道什么是空虚寂寞冷啊!游戏它简单啊,输了我再来啊!

小孩他喜欢新鲜的东西啊!我就带我儿子接触新鲜的事物。让他自己去发现有一个爱好发展成了特长之后,那种历经风霜雨雪终于见到彩虹的快乐是游戏不能给的。

有了追求的少年,游戏只能是过客。


懒猫0810



近两年看到挺多类似小孩因为游戏与父母吵架,把父母手机里的钱拿去买游戏装备,甚至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冲动到直接跳楼的惨剧,让广大父母不知所措。

前段时间我姐告诉我,她们邻居有一个小孩近两年因为游戏事情与父母关系特别紧张,导致情绪浮动特别大,经常讲一些很严重的话威胁父母;以至于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为了小孩的安全只能放任他玩游戏,但是就是在那天,小孩坐在沙发上玩游戏,他妈妈实在看不过眼,讲了他一句就去厨房做事,等到她出来找遍整个家都找不到,就下楼找她儿子,却看到一堆人围在她家楼下的过道。悲剧发生了,她儿子跳楼了同时还砸伤了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而她儿子血肉模糊,当场死亡。虽然在新闻里也看到过这样的新闻,但是这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让我特别震惊。

回到正题,我觉得两者都有,但是父母的原因比较多。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还是有一些父母自己每天都抱着手机玩各种游戏给了小孩很差的影响,还有些一些父母忙着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陪伴小孩,在小孩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就只是一部手机扔给了他,导致小朋友渐渐的迷上了手机,这也是一个很常见又很严重的事情。

每个小孩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小朋友的童年很珍贵也很短暂,广大父母应该多抽些时间来陪伴小朋友,电子产品不能代替你们照顾他,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行,让小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们长大后也是一个珍贵的回忆。


叽里呱


我现在将我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弟弟上小学,五一期间,家中比较忙,为了让他不添乱,就把我爸的手机给他玩,但是他通过微信小程序不知不觉中充值了四千多块钱,像这种情况,联系游戏商家,人家也会觉得委屈,商家也无法核实是否是未成年人,而你也没有证据,大家都是靠一张嘴,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跟各位家长朋友说一下,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吧


烟火的文案


事物的存在都有好有坏,游戏的存在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会让有些心智不坚定的孩子堕落其中,沉迷而无法自拔。

对于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人家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不该玩,知道应该完成了作业再玩游戏。

而对于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只要给他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电脑,他就能一直玩下去,不管不顾。

孩子的成长不只是看孩子本身的天分和努力,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优秀的家庭教小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功课之后玩游戏,或者家长有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玩,不仅看护了孩子,还让孩子充分体验了快乐。

而有些家长,借着在外挣钱,努力打拼的借口,诉说着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多少多少,实际上连孩子上几年级都还不清楚。

孩子需要钱了就给他打,孩子要手机要电话就给他买,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觉得孩子有钱花自己就算对得起这个家庭了。

可是他们恰恰忽略了对于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陪伴。

网上很多的报道,熊孩子玩王者荣耀,充钱买英雄,买皮肤,打赏主播,花光了父母所有的钱,甚至卡里就剩几毛钱。看到这心里都恨得不行。

一方面恨熊孩子不知道父母挣钱辛苦,花钱大手大脚,确实该打。

另一方面恨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看护,使得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也让孩子没有感受到家庭的爱护。

游戏虽然使孩子沉迷其中,但更多地确实家长没有尽到责任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在孩子很早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正确的思想。

告知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这样做是正确的,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样做是错误的。

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他们还以为给主播刷礼物是正确的,因为家长没有教育,没有告知他们事情的严重性,让他们以为自己在做的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孩子的错误固然有,但是没有尽到义务教育和管教孩子的家长们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勤劳的韩夏天


我们都年少过,哪个孩子不爱玩,不会玩的孩子,没有童年。

游戏可以玩,毕竟人不是机器,不能出门的时候,能够慰籍人心的东西不多。而且一天不超过一小时,不足以上瘾。所以凡事都有度,一味地学习和一味地玩耍貌似都不靠谱。

家长高质量的陪伴也必不可少,陪伴不是紧迫盯人,除了学习没别的了,换谁都神烦。一起聊聊喜欢的话题,周末到山清水秀的地方转转,一起玩一些益智游戏。批评时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人身攻击。平时以身作则,你拿起书本,孩子大概率不会拿起手机。总之,父母的三观决定孩子的世界观,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成为那样的人。



悦笔娱谈


我是“康睿妈育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电子设备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上各类游戏伴随孩子长大。是游戏害了孩子?还是推卸责任的家长害了孩子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游戏本身没罪,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家长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游戏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让孩子思维更活跃,创新能力增强,视野也更开阔等,坏的一面会让孩子身心都得到损伤或沉迷到不能自拔。所以需要家长讲究方法,宜疏不宜堵。

一、6岁前尽量让孩子不接触手机、平板游戏。我们大人做好榜样,全家首先规定时间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这个时间可以进行亲子时光。

二、积极培养亲子阅读习惯,家里要有一个固定的角楼看书或布置好孩子喜欢看书的书房,每天坚持亲子阅读或独自阅读。

三、经常带领孩子出外活动,认识大自然,让孩子动起来,多结交朋友。

四、孩子入读小学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叛逆期也越来越明显。这时要坚持和孩子协商、制定合适孩子的游戏时间,即使孩子有时不遵守约定,家长要“温和而坚定”和孩子沟通,坚持原则但又不用语言和行为去伤害孩子的心灵健康。

五、到了少年期,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经常和孩子谈心,约定好时间玩手机和平板。

只要我们家长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做到深度陪伴,从小养成阅读、户外活动的好习惯等。那么适当的玩游戏,能让孩子紧张的学习得到放松。

我是“康睿妈育儿”,如有育儿问题可以关注我!


康睿妈育儿


【欧爸动能资深陪伴师】曾经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需要用手机,但是他并没有去问他的家人要,而是直接去翻了他妈妈的包,把手机拿出来。

陪伴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是不礼貌的。

孩子很奇怪地看着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以前玩手机的时候,他们也是直接从我手里抢我的手机啊。

孩子的自尊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年龄不分大小,金钱不分多少,权力不分高低,在自尊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才是爱,不平等是伤害。——欧爸
父母不想让孩子沉迷玩手机,不如在孩子玩手机前和孩子约定好时间,什么时候要把手机还给我,屏幕上有时间提示,到几分钟的时候我会和你提前说。

这样孩子玩手机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注意现在的时间,我玩手机的时间还有多少,我该什么时候结束,这样孩子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如果父母没有提前给孩子限定时间,孩子会认为你拿走我的手机是不应该的,我还没有玩够。

当然,和孩子约定好之后孩子仍然不愿意,这时候和他再次强调规则,虽然这时候他很有可能扭过头不看你。

在拿回手机的过程中,没有强行制止,也没有说教,只有不可逾越的规则和有效的沟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要给孩子增加阻力,让孩子失去动力。而是做到正向互动,给孩子叠加正面的能量,让孩子有动力、有能力去面对这个充满规则的世界。

但是,你不断地和他强调规则,我们说好了什么时候结束玩手机的时间,循循善诱,不断强调规则的重要性,直到孩子把手机交还给你。

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才知道怎么去尊重别人。


欧爸动能家庭教育


我个人觉得是推卸责任的家长害了孩子。有些游戏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起到监护人作用的家长,才是问题的根本。

1.首先我们要清楚孩子为什么痴迷于游戏?

为了和同伴交流?为了兴趣?为了打发时间?都有可能。游戏也不是只有坏处,可控的游戏时间里,孩子确实可以得到放松,可以与同伴有更多话题,所以可控的游戏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2.不可控的游戏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家长的纵容,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边界。对游戏时间、游戏类型做合理的限制,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家长的忽视助长了孩子对游戏的依赖,才会逐渐失控。

3.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最初家长为了孩子不耽误自己玩手机,玩游戏,把游戏推给孩子,缺少陪伴、缺少互动、缺少正面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更迷恋游戏,因为这些都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的。

所以,游戏是应该受限制,加强管理,但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