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一道宽阔的珠江口,将东西两岸在产业定位和经济发展上,各行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于突破珠江两岸的瓶颈并加强与港澳的互联互通。一座座跨海大桥能否成为破局之道?未来有多座大桥连通的深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扮演怎样的角色?

1

楼市:大桥正在改变房价

在中国,大约有80w座桥梁。总长度在4.3万公里以上,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一圈。它们将中国960w平方公里的土地连接在一起。桥梁跨越天堑,创造了更多的连接;桥梁连接的地域,让更多的经济要素得以流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结构差异巨大,房价悬殊明显。但随着环珠江口立体交通网的闭合,以珠海中山为代表的西岸房价会迅速拉升,与此同时珠江东岸的房价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2

困境:

1997年至2018年,珠江口仅有的一座虎门大桥。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繁荣发展的背后,东西两岸在经济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东岸,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的信息制造业,主要出口国外;西岸,以珠海佛山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主要面向国内。然而,截止2018年整个珠江口仅有一座虎门大桥,却严重影响了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实施以来,多座大桥加速建设、规划。而珠江东西两岸、深圳和香港之间,也将走向互联互通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破局之道:

港珠澳大桥——从提出构想到设计、通车历时35年,代表了中国桥梁最先进的水平。自2018年投入使用,在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深圳湾大桥,中国公路干线网中唯一与香港连接的高速公路大桥。2007年投入使用,缓解了落马洲、文锦渡和沙头角的交通压力,加快了深圳和香港的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南沙大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通车的“超级工程”,2019年投入使用,南沙大桥的通车推动了区域交通闭环的加速,串联起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大空港新城等重大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深中通道,通航净高达76.5米,是世界之最,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是粤东通往粤西的便捷通道。深中通道使得深圳有了珠江西岸更广阔的经济腹地,从而在大湾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3

即将被颠覆的大数据地图

交通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也是空间一体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从2018年跨城交通联系强度来看,跨城出行联系最紧密的是陆地连接,如:深圳-东莞和广州-佛山。随着环绕珠江口跨江、跨海大桥的加密,基于大数据产生的这幅画面将被颠覆。

未来,深圳-中山、深圳-珠海之间将产生更多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4

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周年,7座桥与11座城市的未来

深中通道、南沙大桥、深珠通道等基础设施开通或建设,预示着大湾区进入互联互通时代,人才、信息、资金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将会快速流通,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也将进一步迎来深度调整和融合。

未来大湾区11座(9+2)城市的命运,将因越来越多的跨江跨海大桥而改变。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是未来大桥连接最多的城市,已经站在了大湾区棋局的核心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