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我们正在经历两种流行病:一种是冠状病毒,另一种是恐惧症。

全球旅游业在经历继9/11恐袭之后,最猛烈的一次暴击。

截至目前,中国以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17个,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2万。这一周,美国发布欧洲旅游禁令、意大利封国、法国停课,包括NBA、西甲、F1在内的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推迟,全球六所迪士尼乐园全部停业、中国关闭珠峰北坡通道......停摆对于疫情防控是必要且必须的,但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旅游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危险又迷人的邮轮游,在疫情风暴中最先“翻船”。

当地时间3月9日,载有54个国家和地区共3500多人的“至尊公主”号邮轮,在漂流数天后终于获准停靠在美国加州奥克兰港。乘客开始下船,整个过程持续2至3天。截止目前,邮轮上已有21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另有乘坐过该邮轮的5人在下船后确诊,1人死亡。

此前,搭载着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2666名游客和1045名船上工作人员的“钻石公主”号,最终共634人终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成为名副其实的“恐怖邮轮”。

更多的邮轮,即使船上暂无确诊或疑似病例,也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四处碰壁:载有2257名乘客的“威士特丹”号在海上漂泊近两周才得以停靠柬埔寨;“地中海传奇”号、“MV Silver Spirit Cruise”号 、“歌诗达幸运”号也经历了被泰国、墨西哥、缅甸、牙买加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港口拒之门外的尴尬。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过去十年,全球搭乘邮轮的旅客量持续上升,亚洲市场增长迅速,中国更是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市场。今年,全球市场预计迎来23艘全新的远洋邮轮,新船总价值将超过96亿美元。一场疫情,将一艘艘歌舞升平的豪华邮轮卷入惊涛骇浪。

日本神户夜光邮轮公司最先在风暴中沉没,债务总额约为12.4亿日元,约合7991.5万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透露,全球三大邮轮运营品牌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诺唯真,今年仅在亚洲地区的损失就将超过5.5亿美元。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不断蔓延,邮轮公司将面临全球市场全面萎缩的沉重压力;韩国、马来西亚和马尔代夫已经针对邮轮颁布了“禁入令”。

这是众多邮轮企业从未遇到过的情况。邮轮公司每取消一次航程的损失在300至400万美元,外加邮轮日常养护、港口停泊等费用,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经营压力,它们在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损失最少的钱?”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价值456亿美元的邮轮业,只是全球旅游行业的冰山一角。专家预测,如果各国继续限制旅游出行,全球旅游业将面临每月高达46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作为世界旅游业的最重要一环,中国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也在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一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将减少1.18万亿元,负增长69%,航空公司、OTA平台、酒店等同时要面临数百亿元因海量订单退改带来的现金流挑战。

1月31日,携程集团正式开始春节期间的无责订单退款,2月29日之前已经退掉了全部的订单,垫资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近日,携程集团CEO孙洁宣布,她和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开始0薪,同时公司高管层也提出自愿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业恢复。

除降薪外,携程同时发布“旅游复兴V计划”,分回暖期、复苏期、反弹期三个阶段,通过发起“宅家旅游日记”、“疫情后心愿目的地”这样的线上活动维护用户粘性,并上线“预约未来旅行”预售产品,缓解资金压力。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有评论对携程的10亿“旅游复兴V计划”提出质疑,认为在当前旅行产品完全瘫痪的情形下提前“复工”甚至加大投入,是否会得不偿失。

我们认为,提前开展服务,是为了持续和用户保持连接,为疫情结束后的增长蓄力。品牌经济时代,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不是一次性的买卖与交付,而是长期的文化、服务、产品的融合碰撞。

延迟当下的满足而获得后续常态化的运转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为携程点赞。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我们不怀疑,旅游业是最富有弹性、且总能恢复的产业之一。从2001年至2018年,全球旅游业对于突发或疾病危机的恢复时间从平均26个月减少到10个月。但面对这场在全球持续蔓延的流行病,旅游业或许要更有耐心。

各国旅行禁令的时间要比传染病本身持续的时间长得多,这对旅游业复苏不是个好消息。旅游也不是必需品,得在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客观来看,即便全部复工复课后,很多人想出去玩也未必有时间、有条件。

比旅行禁令持续时间还长的是恐慌;恐慌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可能远超病毒。

以邮轮为例。“钻石公主”号近两周的“直播式审判”给大众留下的心理阴影太过巨大,很多从未坐过邮轮的人开始认为,邮轮旅行或许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度假选择。很多旅行者也在抱怨,游轮公司对于全球突发危机之下的赔付政策不明朗,甚至“装聋作哑”,他们不得不在“冒险旅行”和“承受经济损失”中艰难选择。

比起入境红线,

邮轮业当前最棘手的是如何重建消费者、特别是潜在消费者对于邮轮类旅游产品的消费信心。对于邮轮品牌来讲,相较于用新航线和优惠价格吸引游客,积极推进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完善、出台更加灵活的行程变更政策或许是更根本更妥当、也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举措。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很多时候,恐慌和随之而来的歧视与偏见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源于普通存在于公众认知当中的误解。2014年埃博拉病毒大爆发,坦桑尼亚作为距埃博拉疫情区3000多英里、且没有一例埃博拉病例的国家也备受牵连,旅游业遭到沉重打击。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基于事实描述产生的恐慌情绪、社会歧视、仇恨犯罪比病毒本身的威胁更加猛烈。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两种流行病:一种是冠状病毒,另一种是恐惧症。

教育和科普就是一剂简单有效的良药。旅游企业在关注旅行产品之外,更应当意识到教育公众、消除恐惧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政府和专业机构,比如通过可视化的传播手段与旅游者持续保持有效沟通,让旅游者看到千里之外真实存在和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让他们意识到并相信:目的地确实已经准备好迎接游客的归来。

拨开云雾见明月,一线旅游企业往往能发挥很关键的作用。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