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为什么能够大获全胜?

背水一战,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战争名称,那是一种能让生物处于极端危险的情况之下,激发你的求生潜能,进而大幅提升攻击力兵法运用技巧。而现在这种技巧常常被大学生用于期末考试。而第一个运用此种战法的就是汉初名将兵仙韩信,那到底韩信他为什么要冒险去做这么风骚的操作,他又是如何完成背水一战的奇迹呢?本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兵仙韩信。


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为什么能够大获全胜?

韩信

韩信是秦代东海郡淮阴县人,平民出身,家境不富裕,三餐温饱都有点困难,只好跑到朋友家里去吃闲饭。吃闲饭多了大家也都想要躲着他。被人看不起的心情还是很郁闷的。韩信有一天就出门散心,逛商场逛到一半的被一个小流氓给拦路挡道。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史书上关于韩信的身材描述是人高马大,但是长相是不是长得很威武呢?这真的不好说,我猜测啊,应该是看起来一般般的,没什么攻击性,否则那就不会有下面这一段小流氓来找麻烦的故事了,镜头呢?回到市场上流氓,他对着韩信挑衅“你长这么大只,每天背着宝剑晃来晃去,也没看你砍过一个人,是不是没胆?”韩信默默无闻,低头想从旁边绕过去,但他往左对方就往左,往右对方也往右。流氓把脸贴着韩信说“看你也你不敢,有种我就拿剑砍我,砍这里,用力砍,没种的话,就从我下面钻过去,”市场上的人潮拥挤,民众纷纷围观。韩信面无表情,但是脸色却青一阵白一阵,四周传来了大家的鼓噪声,突然之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韩信高大的身躯居然缓缓蹲下,接着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在众人目光中从那个小混混的胯下钻了过去。顿时市场内爆出了笑声,民众都认为韩信是一个胆小鬼,没有一点真本事。


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为什么能够大获全胜?

胯下之辱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了,韩信的才华没有被埋没,他趁秦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刻,先是投靠项梁的反抗军,因为没有受到重用,又转而投奔刘邦,连续得到夏侯婴,萧何两位重臣的推荐,刘邦对韩信是大为惊讶,亲自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从以上的记载中,我们大概也可以推测出一些韩信的人格特质,他对于自己的能力相当有自信,下决定也很果决,但是可能对于一些官场上的交际并不擅长。因此一般的升官通道对他来说并不顺畅,值得一提的事?韩信在后来有幸受封为楚王的时候,曾经派人找来当年市场上的小混混,大家都以为他死定了,殊不知,韩信他还给这个人封中尉的官职,也算是懂得用以德报怨做行销了。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他为了取得项羽的信任假意让出关中退回巴蜀深蹲,等待一飞冲天的时机到来。项羽放松了警戒,得意洋洋的回到彭城定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等到项羽亲自带兵去齐国平乱大本营彭城防守薄弱的时候,联合了五国诸侯,合计五十六万大军攻下了彭城。然后打得下来不代表你守得下来,我上篇写项羽的第二篇当中有提到盛怒之下的项羽回师彭城,把刘邦打险些丢了性命,退到荥阳死守。而原本陪着刘邦一起进攻的几个诸侯国,魏国代国和赵国一看到刘邦兵败,纷纷转投项羽,并谎称之前是被刘邦花言巧语所迷惑。当时的情况就是刘邦的主力部队被卡在荥阳城,他为了避免被包围硬是挤出了一支偏师交给韩旭,要他北上扫荡那些风吹两面倒的诸侯国,而韩信也不负所托,虽然兵力很吃紧,他仍然运用调虎离山之计,骗出了魏国的主力部队直接率军突袭魏国的首都安邑,俘虏了魏王。同时继续北上灭掉了代国,接连吞掉两个国家之后韩信手下的兵力总算得到补充,准备挑战第三个任务赵国,但是打胜仗的消息传回荥阳城,刘邦听了非常开心,他决定立刻把韩信部队里面比较有经验的士兵抽走回防大本营。韩信心里苦,韩信不说,他点点手上可用之兵大约数万人。此刻的探子回报赵国出来抵抗的军队有二十万之多,而领兵的人则是他们国内掌握大权的太傅陈瑜。韩信的军队要前往赵国必须由西向东穿过太行山脉,平均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00到2千米,韩信的兵力比对手少,地形没有对手熟悉,这一次作战可以说是他生涯的一大挑战。而赵国这边,太行山山道的东边出口有一个关卡名叫井陉口,关卡的前方有一条河水流过。而陈余就打算把大军聚集在这边和韩信正面对战,但是他身旁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个人名字叫做李左车,他的爷爷就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神将之一李牧。将门虎孙,名不虚传,李左车提出的建议是“那山径狭窄,辎重车马匹都只能够纵队行走,敌军队伍一定会拉得很长很长,补给辎重都落在后方,请陈大人派给我三万名特种部队,我到后方去断他们的后路。期间的您只要挖壕沟,筑土垒坚壁清野死守,不要跟韩信决战,不用十天,对方就只能束手就擒了”然而陈余这个人是儒家信徒,他主张要堂堂正正的决战,不用那些阴谋诡计,认为李左车的计谋是避重就轻,会害自己被天下人耻笑。因此他坚持要正面迎敌,半夜里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回汉军军营,韩信一听到对方的大军集结在井陉口,眼睛瞪的大大的,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这场仗的第一男主角非我莫属了。他二话不说,连夜挑选了2000名骑兵,并给他们一人一支象征汉军的红旗,吩咐他们即刻出发,从树林小路绕到赵国军队后方。特别交代“明天一开战,敌人必定倾巢而出,后门大开,你们就趁机冲进去把赵军的军旗拔掉,把红旗插好插满!”没多久天色已经蒙蒙亮,韩信的手下将领前来禀报“大人,差不多吃早饭了”韩信挥挥手,自信满满的说“别急,我们今天杀光赵军之后再吃饭”,话说完,他派出一万名士兵先过河,面向敌军,背对河水列阵。此时赵国的军队远远看见汉军的军棋出现,上次军官下至小兵都哈哈哈大笑,因为当年的军训课本都有教“背水作战的会让人退无可,完全没有作战的缓冲空间,那是兵家大忌”,等到天色大亮,韩信命人树立帅旗,率领中军大摇大摆地开到井陉口叫阵。赵军对于眼前敌人的轻视已经升到最高点,陈余一声令下,营门全开,赵军几乎是争先恐后的冲出去,想要杀敌立功。双方在狭窄的战场你来我往好一会。韩信命令手下开始往后方的河边撤退,同时也沿路抛下帅气军旗。要知道在赵国士兵的眼中,这一面红色小旗旗都是可以拿来邀功的宝物啊,而追击韩信的力道就弱了。没一会儿韩信的中军已经退到了河水旁,还有凌晨就出发的一万名先锋部队会合。这河边万人众在此地久侯多时,韩信眼看时机已到,命令全军掉头,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决战的时刻,双方不只要分胜负,更要决生死。陈余的大部队本来一路顺顺推进,推到河边,突然听见敌军鼓声大作,连忙传令下去,想要调动后方的机动部队上来支援。然而战场道路狭窄,赵军你推我挤分不清现在到底该前进,还是要后退,大家乱成一团,为了避免损失继续扩大,陈余只好忍痛下令,全军后撤,打算撤回到大本营的门口,在那边把韩信包围歼灭。于是原本已经退到河边的韩信,又一步一步的往前慢慢逼近了井陉口关卡。这个时候他嘴角浮现了神秘的微笑,关卡上已经飘扬着几千面小红旗,那这是半夜出发的2000名骑兵干的好事,陈余的主力部队回到家门口,一抬头迎接他们的不是家人的温暖,而是凶神恶煞般的敌军,霎那间一头冷水当头浇下,大家都以为赵国沦陷了,士兵们四散奔逃。尽管陈余慌忙的下令陈钱逃亡着杀,都挡不住那犹如水库溃堤般的逃兵。最终韩信在井陉口一役大获全胜,不止斩杀了敌军主帅陈余连赵王都变成了俘虏。


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为什么能够大获全胜?

背水一战

接下来就来聊聊这一场经典的背水一站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大战过后有属下的询问韩信“为什么敢违背兵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悬在河岸边布阵?”韩信他的官方说法是虽然背水列阵很危险,但是兵书上也说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如果让士兵处于一个不打就会死的情况,他们才会为了活下去而努力战斗。官方说法之所以官方,那就是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可是实际操作下去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否则为什么三国时期的马谡在防守街亭的时候,没有致之于死地而后生,而是直接全部死光光呢?小编认为韩信的这种背水战要能够成立,必须满足两个内外部环境状态还有三个制胜条件。首先,讲讲内部环境,刘邦的汉军因为还要防守项羽,所以能够带去北边打赵国的士兵是不足的,史书上面记载双方的战力差七倍多,这个应该比较夸张,但是如果保守一点估计应该也有差个两三倍,再来,是外部环境的部分,赵国的主帅陈余十分轻敌,无视谋士李左车的建言,而这个致命的缺口也为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三个制胜条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三个条件是什么呢?第一个条件,资讯战,我们通常会把目光焦点放在作战当下,认为在狭窄的战场上面微操控兵是韩信能够获胜的主因,然后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在开战之前韩信就已经能够掌握到赵国军队的几乎所有动态。韩信派细作去监视敌营,确定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之后,才喜上眉梢,推动接下来的背水作战计划。行军打仗多少都需要赌博,但我们不能够蒙着眼睛豪赌,如果你能够洞悉对手的底牌,将大大的提升自己的胜率。因此资讯战是我认为三个条件当中最重要的。第二个条件,控兵战,以少打多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善用局部优势,减少接战面积,而狭窄的井陉口山道,则让韩信有了天赐良机,他先利用自己率领的A队当作诱饵引出敌军,然后安排一万人的后备部队B背水列阵,A队打累了就让体力充足的B部队补上。指令既清楚又明确,才能够让赵国毫无反击的机会。而且负责插旗的2000人骑兵奇袭队则成为敌军士气崩溃的临门一脚。最后一个条件是,速度战,在以少打多的会战中,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韩信这次作战费时不超过24小时,虽然晚了一点,但还是让士兵吃到了午餐,透过命令传达他让全军上下产生心理上的时间压力,进而达到速战速决速决的目的,这一点,就算拿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的高明。经典难以超越,韩信背水一战教给我们的并非没事就让自己处于命悬一线的“背水状态”,而是在内部环境不佳的时候,教你如何有效运用资源去创造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进而才能够在资讯技术时间三方面取得优势,击败满手好牌的对手。

有些想法我当然希望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用到,但如果真的碰上了,我在这边祝福大家都能够在背水一战当中大获全胜。今天的故事说到这里了,如果喜欢这一篇文章的朋友麻烦点个赞,想看更多有趣文章,也欢迎着各位能够关注订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