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古今中外,能“将兵多多益善”者,一只手都数得出来,而兵仙韩信不但是其中之翘楚,更是第一个豪言壮语说出“将兵多多益善”者!

很多人,不知道“将兵,多多益善”,需要有多么的豪气和自信,打个比方就会明白,让你带十个人出去旅游个把来月,照顾吃喝拉撒、玩好喝好,安全回来,你可能会觉得不是件太难的事。但如果把人数无限扩大,100个,1000个,1万个,10万个,100万个直至多多益善,你会是什么感受?这还是在不用你费心后勤、军心、士气、谋略、作战等等的情况下!估计,带10万人出去溜达一圈,能一个不拉的安全带回来,你都得谢天谢地了!

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开篇即为:“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实余,人多厌之者”,用现代话讲就是“一个屌丝平民,很穷,又没什么好品行,没有资格做公务员,又不会做买卖,所以就只能蹭熟人朋友的饭吃,蹭多了,很多人都讨厌他”,实在蹭不到饭吃,就跑去河边钓鱼吃,可是连鱼也欺负他,饿晕在河边,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妈妈,悯其可怜,赏其饭吃,韩信对这位老妈妈说:“吾必以重保母”,可是这位好心的老妈妈很生气,回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呼”,老妈妈怎么生气呢?因为他觉得韩信一个大男人,自己都养活不了,还敢说什么报答?她只是可怜韩信而已,从来没想过会有回报!

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人生旅途之中,所遇之人,不会都是不求回报、施予“一饭之恩”活命的漂母,韩信也一样,“胯下之辱”就是恶少给予的人生奇耻大辱,但所有这些,从来都没有磨灭韩信那颗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雄心,太史公司马迁在为韩信作传的结尾写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翻译成现代语,即为“我到淮阴去,淮阴的人对我说:韩信还是个屌丝的时候,志向和抱负就与众不同。他的母亲过世,穷得没钱办丧事,但是他却到处去找又高又敞的坟地,要让坟地旁边可以安顿得下一万家。我去实地参观韩信母亲的坟墓,果真像人们说的那样”!为什么要安顿得下“一万家”?因为古代“封万户侯”是最高的荣誉和封赏!

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揭竿而起,韩信报着一腔热血和自信,刚二十出头即投入义军,不久投奔项梁、项羽,可始终不受重用,策略建言不被采纳,仅混上一个管仓库的粮官,无奈之下投奔当时被逼入川的汉王刘邦,可是仍然无人赏识,还差点丢了小命,幸得滕公(刘邦彭城亡命突围丢下儿子女儿,被滕公捡回来,刘邦司机兼亲信)“奇其言、壮其貌”才勉强逃过一死,并被滕公推荐给刘邦,虽升了官,也受到刘邦的大管家萧何的重视,但仍然不被刘邦重用,心灰意冷,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也随大流逃离汉中,而萧何则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好戏,萧何不愧是人精,不但慧眼识英雄,选中刘邦做主子,更是发现了韩信不世出的军事天赋,用自己的政治资本和与刘邦的交情硬是说服刘邦拜“一个从未统过兵、年龄不过二十五”的年轻人为三军统帅!刘邦也真是一代雄主,也真就敢下重注!试想一下,现在让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当国防部长,出兵与老美干仗,大家会是什么感想?

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时来天地皆同力”,韩信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被罗贯中《三国演义》神话和妖魔化的诸葛亮七次北伐都跨不过去的坎,悲呼),击败秦末汉初大致排名第三的名将章邯,一举平定三秦,助刘邦跳出关中;刘邦彭城之败后,带着残存的汉军溃兵于萧索之间击败楚国追兵,为刘邦赢得喘息之机,而项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被当初账下一个小郎中挡住前进的脚步;因彭城之败,刘邦深感和六国那群投机倒把的贵族合作,迟早会被坑死,与其让他们“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不如将其消灭,一劳永逸,遂派韩信带老弱残兵(主力要和项羽正面死磕)东征,韩信不辱使命,虽是老弱残兵,但一路势如破竹,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更是上演“背水一战”的千古绝唱,同时击杀项羽手下第一大将龙且(龙且大约在秦末汉初名将中排第四,此人轻松击败名将淮南王英布),坑杀名震天下、以一当十的楚军二十万,一举扭转战略态势,使得眼高于顶的战神楚霸王项羽首次感到了害怕,第一次低下高贵的头颅,派出劝降使者游说韩信;韩信感于刘邦的知遇之恩,既不肯背汉降楚,也不愿自立为王,而是在“请齐王封号”(为其悲惨结局埋下伏笔)之后南下围猎项羽,最终在垓下一战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擒杀一代战神楚霸王项羽,助刘邦开创大汉王朝!

历史人物励志篇之“兵仙”韩信

“运去英雄不自由”,汉朝立国之后,韩信因功高震主,加之政治智商稍低,不懂急流勇退之道,先是从齐王迁为楚王,然后被贬为淮阴候,最后被吕雉和萧何毒杀于长乐宫,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韩信用兵,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兵书、不拘泥于常识,大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从无败绩,真正达到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的最高境界!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人对其的评价!太史公司马迁评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

纵观韩信一生,穷不堕其封万户侯之心,辱不毁其青云之志,一遇风云便扶摇直上九万里,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就像一颗灿烂的流星划过天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无数的底层平民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