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成名之战,却被误读了两千年!

“背水一战”发生在楚汉战争时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在这场战斗中,韩信率3万新兵蛋子,花了一上午时间,干掉了赵国20万大军,赢得那叫一个彻底!

最后这“背水一战”也演化为成语,意思是“不给自己退路,你就一定能成功”,很励志的样子对吧?

问题是:“背书一战”这种打法,后来很多人用过,却无一成功。

比如南北朝时候,南齐十万精兵背水列阵,结果被人数处于劣势的萧衍军击败,无数士兵淹死,南齐土崩瓦解,不久萧衍建立了南梁。

再比如宋朝的时候,有一次金兵来犯,一万宋兵背水列阵,结果被500名前锋骑兵一顿冲杀,全都逼得跳了河,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可见,这“背水一战”没那么简单!问题来了:当年韩信到底是怎么玩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

当年,韩信攻打赵国,必须通过一个狭长的山谷,叫井陉口。但韩信到了谷外,没有贸然前进。直到这一天,探马带回来一个重要情报,是关于赵军主帅陈余的。

原来,陈余的副帅叫李左车,这是个明白人,他建议陈余坚守不出,给他三万人马去抄韩信后路,但陈余不听。在陈余看来,自己优势这么明显,跟韩信正面决战,也能赢得妥妥的!

确认情报可靠后,韩信这才率军通过了井陉口。

决战前夜,韩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首先,他把手下这3万新兵一分为三。方便起见,我们以A、B、C为代号。

A军是轻装骑兵两千名,韩信命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连夜偷偷上了山。

B军就是背水列阵的一万人马。背水列阵是兵家大忌,所以这些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秀出“智商底线”,并坦然接受赵军的嘲笑。

然后天一亮,韩信就带着剩下的那一万八C军,大张旗鼓地去攻打赵军营寨了。当然,结果是迅速溃败,连装都不用装!C军一边掉头逃跑,一边还把旗啊、鼓啊的扔了一地,赵军早就看不起这帮“弱智”了,于是倾巢而出,全线追击!

C军退回B军阵地,再退也没路了,这下只能 “置之死地而后生”,与赵军死磕到底了。这,才是如假包换的“背水一战”。

此时,早先埋伏在山上的两千A军,乘赵军营寨空虚,俯冲而下,拔去赵军旗帜,全都换上汉军的红旗。赵军吃不掉水边的汉军,回头一看,红旗飘飘。妈呀,大本营丢了,顿时乱成了一窝蜂,哪还有心思打仗?

这时汉军却打上瘾了,一口气干掉赵军20万人马,然后洗洗手,回去吃午饭了。

陈余临死的那一刻,应该是彻底地怀疑人生了吧?

这就是“背水一战”的真相,满满的全是套路,有没有?如果韩信只是简单地把那三万新兵一股脑儿背水列阵,“置之死地”是有了,“而后生”就算了吧?

所以呀,以后干什么事都别冲动,想想“背水一战”是怎么回事。还是那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