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成大事者,逆境遠比情商更重要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高度評價。提到《史記》,就不得提司馬遷。

司馬遷:成大事者,逆境遠比情商更重要

司馬遷(前145--前86),字子長,司馬談之子,漢代皮氏龍門(今河津市西辛封村)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可以說,司馬遷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改變者。讓不盡其數的塵封歷史重見天日,給各路英雄留下身後功與名。

縱觀司馬遷的一生,不難發現,成功者的背後都離不開這些因素。

一、良好的家風引導

司馬遷出生於一個世代史官之家,司馬遷的先祖司馬氏世典周史,在周朝裡即為史官。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武帝時,官居太史令之職,所著有《論六家要旨》,全面總結和分析了先秦諸子百家各學派,是一位富有獨立見解的史學家。

出生於史學世家的司馬遷,受其祖輩的影響、父親的啟蒙,決心要把數千年來的中華歷史整理出來,撰寫一部史著。

司馬遷:成大事者,逆境遠比情商更重要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想要寫成史著,嘴上說說可不行。

先跟隨父親學習古文,後又師從老博士伏生、文學家董仲舒、大儒孔安國等,飽覽群書,系統地學習了多課文化,所學知識為他以後完成《史記》奠定了堅實基礎。

想寫成史記,光靠書本上的知識記載是不夠的。

在司馬遷任太史令之前的十幾年間,他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穎,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為了瞭解民間傳言,老人耳語,田間地頭,茶館評書,在各個有可能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期間所得,奠定了《史記》的真實性與科學性。

三、忍常人所不能忍

司馬遷為李陵說話,受到了牽連。根據當時的律例,司馬遷要麼被處死,要麼接受腐刑(閹割)。

死有何難?難的是大事未成,難的是後人恥笑,難的是風言風語。

縱使千般屈辱,萬般痛苦,司馬遷沒有退路,他選擇了堅忍,接受腐刑。

司馬遷:成大事者,逆境遠比情商更重要

身體的劇痛讓司馬遷想一死了之,可是父親的臨終所託,還在耳畔迴響,他若就此了斷,有何顏面去見父親和列祖列宗?

終是一朝隱忍,史記成。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的信念崩塌;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事未成,史記未完。

縱使墜入低谷,也要不忘凌雲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