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是如何做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陳良昱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皇帝活下來的眾多兒子們當中的次子,也是康熙的皇后赫舍裡唯一的兒子。因此,胤礽是康熙的唯一“嫡子”並在剛滿週歲的的時候就被康熙以“嫡長子”的身份冊封為太子。同時也是大清國唯一的公開冊立的太子,因而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當中的最後一位太子。

自太子胤礽最終徹底被廢之後,一直到大清朝被推翻,近兩百年中就再沒有公開冊立太子,雍正朝起皇位傳承改為“秘密立儲,遺詔傳位”。贏礽這位“末代太子”的經歷和遭遇不僅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皇位傳承製度。

愛新覺羅·胤礽在康熙十四年剛滿週歲就被立為太子,直到康熙五十一年二次被廢並被圈禁,總共當了三十八年的太子,這在中國封建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相對於康熙的諸多皇子來講,胤礽起手就拿了一副絕對的“好牌”,但從結果來看,胤礽肯定是把這副好牌給打的稀巴爛。那麼他手裡究竟拿了一副什麼樣的好牌,又怎麼打的稀巴爛的呢?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太子胤礽被描述的十分不堪。不僅無能而且貪婪腐敗,結黨營私,甚至與“母妃”鄭春華“亂倫私通”。這樣的太子,無論手裡有什麼樣的好牌,都必然會被他打的稀巴爛。電視劇當中的太子胤礽應該說是名副其實的“咎由自取”,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何況這位太子胤礽本身就是一個“臭雞蛋”。

但是,歷史上的贏礽似乎並沒有電視劇當中那麼“不堪”。至少,這位太子並不是一個“無能昏聵”的儲君,並卻也並沒有和“母妃”亂倫偷情的歷史事實。胤礽手裡的好牌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毫無疑問,胤礽作為一個太子,是有他的獨特的優勢的,這個優勢大約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身份上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胤礽是康熙的皇子們當中唯一的“嫡子”,在皇位繼承人的繼承順位當中排名第一是無法憾動的,除非胤礽自己砸了這個身份或者康熙廢掉他這個身份。但是如果他自己不胡來,康熙也是沒有理由廢了他的這個“天然的身份”。

第二,地位上的“至高無上”,早早的被冊立為太子的胤礽,從成為太子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和其他皇子本質不同的地位,他是“儲君”也就是未來的皇帝,從道理上講胤礽和康熙應該是一體的,其他的皇子是康熙的兒子也是康熙的臣子,同時在太子胤礽面前也是要“俯首稱臣”的。太子胤礽僅僅是康熙的“兒臣”,在其他皇子面前,他是“君”,只不過暫時是“儲君”。

第三,自身能力的不俗,歷史上的太子胤礽並不是一個什麼“扶不起的阿斗”,這位太子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這種教育是極其有針對性的,那就是以“如何當好一名好皇帝”為核心的教育,電視劇當中太子的師傅是王掞,但在歷史上太子胤礽的老師有三四個,其中就有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受到良好教育的胤礽,從開始幫著他的父皇屬理朝政的時候起,就經常的得到康熙的讚賞,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和事例證明太子胤礽的“無能昏聵”和“荒淫腐敗”。

第四,太子胤礽有著極其強硬的後臺,他的後臺就是他的父皇康熙和他的姥爺索額圖。康熙對他的這個唯一的嫡子是非常寵愛的,這種寵愛是要優於其他皇子的,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是父親對兒子的寵愛,甚至是“疼愛”。

康熙對自己的諸多皇子都非常喜愛,包括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但是這種喜愛更多的是讚賞,對皇子們變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讚賞,比如大阿哥胤褆能打仗,三阿哥胤祉愛讀書編書,八阿哥胤禩仁和寬厚,文武兼備,十三阿哥的“有情有義”等,但是這種喜愛當中,“情”的成分非常小。這是和對太子的愛有著本質的不同。

康熙朝兩大輔相之一的“國丈”索爾圖跟隨康熙幾十年,黨羽遍佈朝野,索相的實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有號稱“三隻眼”的索相的支持和輔助,太子胤礽的底氣還是很足的。

不僅如此,太子胤礽最初的團隊當中還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支持和輔助。這位太子的手裡幾乎沒什麼糟糕牌,幾乎清一色的*好牌。

但是,貌似一副好牌最終還是被胤礽打爛了,打爛的後果非常的嚴重這種後果並非僅僅針對胤礽,事實上 ,中國歷史上的失敗的太子(身為太子沒能登基)的下場都是很慘,比如唐初太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就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殺死。

太子胤礽的這副牌究竟是怎麼打爛的呢?這其實是一個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最核心的問題,是太子胤礽動了“提前登基”的心思,並且這個心思被他的對手利用,同時胤礽的這個心思嚴重的威脅到了康熙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誰也不能威脅皇權的穩固”。

導致胤礽最終把牌打爛的第一個因素,恰好是他手裡的一張好牌。他剛滿週歲就被冊立為太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身份極其特殊的環境當中,又長時間受到康熙的“寵愛”,因此胤礽就天然的成為了其他皇子的對立面,而胤礽對他的“弟弟們”並不太友善,隨著年齡的增大,對其他皇子們的態度上難免會“趾高氣昂”,甚至是“隨意斥責” ,他把自己的逐漸的放到了諸皇子的對立面上,甚至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也慢慢的和他疏遠。

第二,他的父皇康熙八歲登基,在皇帝位上一干就是六十年,導致太子的心態會慢慢發生變化,在輔政甚至是代康熙屬理朝政的過程中,和康熙b染的會發生一些認識上和手段上的矛盾,這種矛盾會讓胤礽對自己地位的尷尬和不滿逐步加劇,對他的父皇的反感會逐步增大,並且會在某些事件當中表現出來。

例如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生病了,皇子們紛紛前去請安,其他皇子都表現出關切和傷心,但是太子胤礽卻表現的很冷漠。胤礽的這種態度,讓康熙非常的不滿和傷心,這個心結康熙一直記恨了一輩子。

而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在熱河行宮,康熙的十八阿哥病重,康熙十分焦急,但太子胤礽依然是非常的冷淡和冷漠。康熙對此甚至表現出的是“氣急敗壞”甚至“捶胸頓足”的斥責太子胤礽。這也是太子第一次被廢的“引發因素”。

第三,太子胤礽的後臺索額圖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試圖在康熙御駕親征期間搞小動作,試圖造成康熙客死他鄉,胤礽提前登基的局面,這個過程中儘管胤礽並未主動參與,但是他的默許和默認讓挫敗索額圖的不軌企圖,對索額圖進行嚴厲處置的同時,開始對這位太子的“信任”產生了巨大的問題。當康熙和太子之間的信任產生危機的時候,他們之間的蜜月期就算是結束了。

第三,康熙對太子的防備,導致康熙開始限制太子的權力,在這個背景下,康熙開始讓其他的皇子“出來辦差”,其目的就是要削弱和分化太子的權力,同時也開始利用其他皇子制約和監視太子的行為。康熙的這個舉措,其實是開啟了“九子奪嫡”的局面,被削弱了權力,降低了地位的太子,引起了諸皇子“覬覦”的念頭,而諸皇子手中的權力也成了皇子們建立自己的勢力,網羅黨羽結黨奪嫡的基礎。太子不再是一家獨大,而是“九子奪嫡”了。

康熙生生的把太子手裡的“王炸”給拆了。拆掉“王炸”的根本原因是康熙害怕太子手裡的“王炸”會炸到自己。康熙的這一手不僅僅是針對太子,只要是他覺得有可能拿到“王炸”的皇子都必須給予堅決的“無情打擊”。

八阿哥胤禩得到了大多數文武官員甚至是上書房大臣支持被推舉為“新太子”的時候,康熙不但食言,而且嚴肅的打擊了八阿哥,把他的爵位都給奪了。

第四,明知自己手中的牌已經不再有優勢的時候,胤礽的選擇性錯誤讓他徹底的“萬劫不復”。

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無論是在歷史記載上還是電視劇等文藝作品當中,其實質都是康熙對太子的一次嚴厲的教訓,這種教訓儘管顯得比較殘酷,但康熙自認為還是可以控制局面的。太子年底被廢,第二年春天就復立,連半年都不到。

但是,太子的第二次被廢,就幾乎是他自胡來了。被第一次廢黜嚇出了毛病的不僅僅是太子本人,還有太子一黨的很多官員。太子對他手下跟隨他打算“一榮俱榮”的鐵桿們,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底線原則,導致生怕太子再次被廢的太子一黨非常的不安並且沒有一個統一的行動準則。

早已沒有了“提前登基”的資本的太子,如果再有“提前登基”的念頭,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人,某教授(正的)無論是出身,地位,社會聲望都是“志滿意得”,但他就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最可悲的是他發出的那一聲感慨:一手好牌怎麼就打成這個樣子!


步武堂


太子胤礽,最得力的底牌老四胤禛、十三哥胤祥、肖國興等人。這些人可以說為太子馬首是瞻,最起碼一開始都全心全意的為太子辦事。這些牌用好了,那朝中八爺黨根本不是對手。退1萬步來講,這些人是也一個人就能收拾了,太子所做的事情就是做好一個明君形象,拉攏好四爺就可以了。

這些都是王炸級別的好牌,卻被太子一張張打廢了。這些好牌任何一張給老八,老八都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就在老四和老十三去辦差的時候,作為太子本該大力的肯定老四的作為,但是太子卻站在了其他大臣甚至老八老九的角度,說四弟做事可能太過操切。就連康熙看不過去環顧左右而言:天津的薩其馬如何如何。人心都是肉長的,老二這樣做,老四沒感覺嗎?一來二去肯定也會有些寒心。於是燕珍請來了鄔思道。那到底有什麼意圖?太子還是沒有反應。以至於後來老師辦事有些不那麼向著太子的意思。第一次太子被廢雖說老四老十三繼續保舉了太子。可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他們的本意了。就連此時十三阿哥都勸說老四爭這個太子。可見太子是不會用人,愣是把這倆一文一武的得力干將給推出了自己的陣營。

最大的底牌嫡出的身份,就是這個身份,康熙老爺子親自撫養成人。為何說這是最大的底牌呢?在封建社會中嫡出要比庶出自然高那麼一個等級。這是社會上公認的事實,由於太子生母赫舍裡皇后早亡。康熙對待這個唯一的嫡出兒子的感情,那自然是別的阿哥所不能比的。

至於胤礽嫡出的身份,也在一次次做的那些出格的事,逐漸寒了康熙老爺子的心。讓這個曾經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康熙都感嘆。這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言外之意那是失望透頂。這也是太子第二次被廢的主要原因。

太子有監國的身份,可以發太子手諭。可不要小瞧了太子手諭。這個手諭僅次於皇上的手諭潮中所有的文武大臣見到此手諭,只要不違背大是大非,那就得一概照章執行。否則就是謀逆的大罪。這個利用的好,拉攏的人什麼建個組織陣營,那都不是什麼難事。

這張王牌在太子手中太子是怎麼使用的呢?買官賣官。還國庫欠款用了一下,驚的康熙說不出話來。太子復立之時一下子罷了,那麼多支持老八的文武百官甚至連馬奇一併報復。這樣實在不是一個太子該有的度量。國家機制一直在高速運轉,你太子卻拿這個公報私仇。老四胤禛當時就告病辭職,把太子師傅王掞都氣的不輕。這樣亂用的權利那就離失去也是不遠了。


小賢歷史解說


胤礽由皇父康熙一手帶大,耳提面命,時時勤導,時皇帝對太子的下血本教育頗讓諸臣驚歎。

其一,胤礽的聰明絕頂,又肯不要命的讀書,因而他的成績很好,四書五經,政書通鑑等古代傳統教材統統不在話下。故例行在眾大臣之前講書讓康熙狠狠驕傲了一把。 也許鮮有人知,他不僅本國知識不在話下,甚至還追隨乃父景仰起了外國文化。康熙喜愛西方科學文化,故他也願意將此教授給自己最重視的兒子。

其二,年輕時的他謙和懂禮,為年老諸師父看座、賜食,儘管學習很好卻仍很謙遜地表達自己還不夠精深,讓卑下慣了的諸師父“不勝惶悚”,受寵若驚。


其三,文武雙全,自不用多說。時人對他的字的評價最高。大概他的字體有康熙的影子,也不乏他自己的風格。

其四,彰顯大國儲君風采。籠絡漢族文人 也是康熙授意。太子與江南名士的交結同樣給他們留下了良好印象;而與外國傳教士的交往更是彰顯泱泱大國儲君的風華絕代。


其五,不俗的政績。數次監國多少減輕了康熙帝的負擔與後顧之憂。保成的負面評價數不勝數,似乎世界上所有的罪名都能安在他身上。但事後他爹卻又努力為其開脫,二立太子詔上的太子居然又成了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但他長期養成的壞習慣卻是不可否認。

我覺得看待任何人物都應持正反兩面去評,保成絕不是某些狗血影視小說裡那麼懦弱不堪,若如此他怎麼可能穩居儲位將近40年?除非在位的皇帝是無道昏君。


尕蛋讀史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在胤礽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胤礽監國,後清聖祖北征都讓胤礽監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繫於鹹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鹹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比起其他皇子來,胤礽的確有一把好牌。 一是血統高貴。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赫舍裡皇后。赫舍裡皇后出身於世勳家族,她的先祖是開國功臣,祖父是輔政大臣索尼,哥哥是當朝大學士索額圖。 二是年幼被立。胤礽出生即失去了生母赫舍裡皇后,康熙面對難產而死的赫舍裡皇后,心裡悲痛不已,又想到他和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承祜,於是在承祜忌辰,把才1歲的胤礽立為皇太子。 三是深得寵愛。由於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康熙對他極為憐愛,沒有把他交給別的嬪妃撫養,而是親歷親為。一邊日理萬機操勞國事,一邊還對胤礽細心養育,悉心培養。


作為康熙帝期盼的繼承人,胤礽也沒有辜負康熙帝的期望,自幼聰慧好學,精通文韜武略,五歲就跟著父皇去狩獵,能連發五箭全中。年紀大點,康熙就讓胤礽學著處理政務,他也最得很不錯,被父王誇有著不俗的治國才能。最後,康熙帝幾次御駕親征都是命皇太子監國,可以見得對他的信任,但是常年的養尊處優以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使得胤礽的人格分裂,不在賢德。因為皇太子的身份特殊可又備受皇帝寵愛,導致他和其他兄弟關係疏遠。尤其是十八阿哥幼年病逝,康熙帝心情低落,太子卻表現得毫不在意,讓人心寒。在康熙47年,胤礽第一次被廢,並且囚禁在鹹安宮。第二年被釋放,康熙決定復立太子,可是胤礽卻不知悔改,還連通大臣要趁著康熙病重提前繼位。1724年,胤礽在被囚禁在咸陽宮中病逝,享年51歲。


其實從時間上來說,胤礽做皇太子時間也是比較長,但凡是個人,都很難熬。明明是太子,眼看都要當皇帝,可是,康熙一直不傳位。這讓太子胤礽有些熬不住,說白了太急了。 還有一個就是當康熙要下令追討欠款之時,太子胤礽比較急,因為他欠的比較多,雖說由老四胤禛負責。可是,老四胤禛做事比較認真,國庫欠款還要在十日之內交齊,不歸還者,要進行抄家。這讓太子更急,最終導致賣官還國庫欠款,讓康熙知道後十分失望。 最後就是太子胤礽做了出閣之事,讓康熙更加失望。其實,這件事也是被人利用的,最終此女子也沒有撈到好下場。


其實,最終害了他的,還是大臣索額圖,皇帝后期對他並不怎麼信任,這個大臣也心懷不軌,極力促進太子登基,在這個大臣的鼓動下,太子的越權行為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不知天高地厚。後來,這位太子引起了眾怒,他的兄弟們像皇帝揭發了許多罪行,看了這些罪狀,皇帝大怒,下令廢掉了太子,並且幽禁起來。索額圖和楊起隆勾結,甚至密謀刺殺康熙,他的目的是太子胤礽登基,自己可以掌控朝政,家族繼續榮耀,很可惜這個太子不爭氣,康熙皇帝也看穿了他們的陰謀。

就這樣,胤礽因自己的囂張跋扈逐漸失去了父親的寵愛,又接連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皇位,他錯就錯在後期行事作風太過高調不得人心,才落得如此下場,這一手好牌,浪費的的確可惜!


大老二爺


比起其他皇子來,胤礽的確有一把好牌。

一是血統高貴。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赫舍裡皇后。赫舍裡皇后出身於世勳家族,她的先祖是開國功臣,祖父是輔政大臣索尼,哥哥是當朝大學士索額圖。

二是年幼被立。胤礽出生即失去了生母赫舍裡皇后,康熙面對難產而死的赫舍裡皇后,心裡悲痛不已,又想到他和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承祜,於是在承祜忌辰,把才1歲的胤礽立為皇太子。

三是深得寵愛。由於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康熙對他極為憐愛,沒有把他交給別的嬪妃撫養,而是親歷親為。一邊日理萬機操勞國事,一邊還對胤礽細心養育,悉心培養。

(胤礽劇照)

胤礽在康熙的指點和培養下,最終成為一名眾人讚不絕口,康熙也深以為傲的儲君,那麼他的優秀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學有所成。

在對胤礽的教育上,康熙是一毫也不馬虎,他先後為胤礽挑選了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等名師大儒為他講學授課。

胤礽在學習上非常刻苦,他勤學好讀,在年少時便能對康熙所考倒背如流,並對所學內容有獨道見解,因此深得老師誇讚。

帝師湯斌在《湯子遺書》中評價:

“皇太子自六歲學書,至今八載,未嘗一日間斷。字畫、端楷在歐、虞之間。”

除讀書外,胤礽騎射也極為精湛。

《清實錄》中就曾記載:“上幸景山,命皇太子騎射,連發五矢,射中一鹿、四兔,聖意大悅。時太子睿齡方六歲。”

聰慧再加上刻苦,胤礽最終成為文武皆備的人才。不光精通滿漢蒙文,還在書法字畫和騎射上成績斐然。

(康熙劇照)

其二,善理政務。

康熙親自做胤礽的治國導師,亦是淳淳教誨。

待胤礽治國的理論知識充裕之後,又將他帶在身邊,巡遊民間,使他“望其諳習地方風俗,民間疾苦”,好讓他在以後決策判斷的時候有所參考。

康熙親征噶爾丹在外有10月餘不在京師,便放心讓胤礽監國,代理軍政事務。

據《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期間給皇太子胤礽上諭選》中記載:“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可見,對胤礽多麼放心。

其三,恭敬孝順。

胤礽由於從小就得康熙親自撫養,因此和康熙極為親近,父子之情也非常深厚。

康熙每次出巡或征戰,胤礽對他都頗為掛念,勤以書信問候。

據《清實錄》記載:“臣從來依戀膝下,習以為常。今自三月二十一日,奏章近二十日未畿回示,臣心寢食不寧。”

如此書信在《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頗多,無不彰顯了胤礽為臣為子的恭順孝順。

因此,優秀的胤礽,不光成為康熙的驕傲,還得到朝臣的誇讚。就連外國使臣也給他很高的評價,甚至斷定他將成為繼康熙之後又一偉大的皇帝。

(九子奪嫡)

那麼,胤礽又是怎麼把這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一、黨羽眾多。

胤礽從康熙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黜太子之位,做了33年太子。

由於胤礽是明立太子,因此朝臣們都知道他將來早晚都要做皇帝,所以很多大臣為了圖個錦繡前程,紛紛依附於胤礽。再加上後來康熙又讓胤礽監國,代掌國政,於是擅長投機的大臣們,更是趨之若鶩。這樣一來,胤礽的勢力非常強大。

身為最高統治者的康熙,雖說以胤礽為傲,但當皇權受到威脅時,矛盾也就難以避免了。

二、僭越禮制。

胤礽是諸皇子中最為受寵的一個。

早在康熙十八年,京師發生地震,朝臣認為是宮中大興土木引發天怒,所以上奏請求停止正在建設的宮殿。康熙同意將其他宮殿的修建停止,唯獨東宮建設繼續進行。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命大臣逢節日,必須對胤礽行二跪六叩拜大禮,同時下旨,要求對太子名諱要避諱。

康熙對胤礽的特殊對待,讓胤礽漸漸養成了不可一世,傲慢無禮的性格。

康熙是位主張節儉的皇帝,出巡住的行宮亦很簡陋,但胤礽卻挑三揀四,對所住常常報怨不止。

除此外,胤礽鋪張奢侈,宮中例行儉省,就連康熙也把用度縮了又縮,但胤礽卻揮霍如故,每月所用都超過康熙。

另外,胤礽違禮僭制,常常將本該是皇帝才能享用的東西據為己用,因此康熙對他的不滿日益增多。

(索額圖劇照)

三、被眾孤立。

胤礽由於從小身份就是太子,其他皇子對他心裡充滿了妒忌和不滿。雖說皇太子之位只有一個,也應該是大家公平競爭才是,現在由於胤礽的原因,導致大家都沒有機會搏一搏,換誰能高興呢?

所以,皇子們對胤礽的一舉一動,都盯得很緊,只要胤礽說了不恰當的話或者有不合適的行為,他們立刻就向康熙報告,並極力醜化和誣陷胤礽。

四、皇子分權。

康熙不光只精心栽培皇太子胤礽,對皇子們的教育也非常上心。所以,皇子們從小都受到極好的教育,長大後,還得到了很多政務實踐,在政事上有著很強的處理能力。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給成年皇子們進行了冊封,同時將內務府和中央六部的職務,分別交給成年皇子們。

康熙的本意,是希望這些成年皇子能成為胤礽的輔佐大臣。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分解了胤礽的權力。

眾皇子手握權力後,並不滿足於做個忠心的大臣。他們結黨營私,暗中與胤礽作對,並常在康熙面前說胤礽的不是。

這樣一來,胤礽就感覺受到了威脅,只好求助於舅舅索額圖。於是康熙大怒,將索額圖拘禁餓死。

被剪除了勢力的胤礽愈發不安,唯恐太子之位不保。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圍場打獵時,他最寵愛的皇十八子胤祄重病。當時,胤礽不僅毫無關心之意,反而還在夜間鬼鬼祟祟,靠近康熙行宮帳外偷窺。

在皇子們的推波助瀾下,本就矛盾重重的康熙和胤礽,終於父子反目,導致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胤礽,最終遭到廢黜。

雖然後來康熙為了平息九子奪嫡之亂,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可是破鏡怎能重圓,胤礽擔心再次被廢,於是結黨逼宮,最終讓憤怒的康熙再次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實錄》《湯子遺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其實也曾經為子女操碎了心,因為晚年時期的康熙親眼目睹了兒子們為了爭奪儲位而自相殘殺,於是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九子奪嫡這一幕。實際上之所以會引發九子奪嫡,主要是因為康熙皇帝將自己所看重的太子胤礽廢掉了,這個決定讓康熙十分心痛,也讓所有的臣子側目。後世每次讀到這一段歷史時也會感嘆,胤礽為什麼會將一手好牌給打得稀爛呢?

1、 得天獨厚的優勢讓胤礽不懂珍惜

可以說胤礽在出生時就拿到了一手好牌,他沒有費一絲一毫的力氣就被康熙皇帝確立為太子人選。當然胤礽有這樣的好運氣還是因為他的生母,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伉儷情深,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但是在生胤礽的時候因為難產而離世,這讓康熙十分悲痛,他就將這份遺憾寄託在胤礽身上。康熙皇帝的嫡長子早已夭折,所以康熙得到這位皇子之後就將他封為太子。就這樣胤礽從出生開始身份地位就與其他皇子不同,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確實讓胤礽志得意滿,但是也因此讓胤礽不懂得珍惜。

2、 從小就是太子的胤礽早已和其他兄弟結仇

皇室之間的親緣關係其實很淺薄,這就是皇室家族的真相,也是每一位皇子出生後會認清的現實。雖然皇子之間確實有血緣關係,但同是皇帝的兒子,有的人天生就註定會繼位,而有的皇子明明有才能卻要屈於臣子之位。所以在胤礽漸漸長大之後,雖然康熙的其他皇子們都對胤礽畢恭畢敬,但是心中對胤礽的嫉妒和怨氣可想而知,都巴不得有一天胤礽倒下,這樣其他皇子才有登基的可能性。但是對於胤礽來說,他即便認識到這一點,也並不具備爭打壓其他皇子的手段,因為他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康熙皇帝寵愛的兒子,所以胤礽根本就不懂其他人心裡的盤算和險惡用心。

3、 毫無心機的胤礽做出錯誤的決定

正是因為胤礽沒有太多政治智慧,也不瞭解政治計謀,所以他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慫恿。當時胤礽一直被嘲笑,因為他已經一把年紀了還不能當皇帝,胤礽也因為這些嘲笑聲更加急迫,即便被廢掉一次胤礽還是沒能認識到這一點,他的急迫就是在康熙的心口上劃刀子。後來康熙皇帝生病了,胤礽急不可耐的要逼康熙退位,胤礽這個決定讓康熙徹底心寒,於是下令二廢太子,自此胤礽也就再無翻身的可能了。


歷史小地主


要說太子胤礽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爛還真是沒有說錯,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胤礽的一手好牌

1、有先機

胤礽本身就是太子,是大清國的儲君,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九子奪嫡”其實就是奪的胤礽的位置,這個位置在胤礽出生後不久就是他的,他已經在這個位置上面坐了有三十多年了,根本不需要和別人去搶奪,這是他的先天優勢。

2、有後臺

胤礽的母親是康熙皇帝的第一個皇后赫舍裡皇后,赫舍裡皇后和康熙結婚的時候,康熙還沒有親政,兩個人一起度過了康熙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因此康熙對赫舍裡有著深厚的感情。

赫舍裡皇后在生胤礽的時候不幸難產死亡,因此康熙將對赫舍裡皇后的愛全部轉化到了胤礽身上,在胤礽一週歲的時候就冊封他為太子,備受恩寵。


3、有權利

太子的權利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要太子能夠好好利用,禮賢下士,肯定會比別的皇子更加的具有優勢。

二、為何好牌會被打爛?

1、沒有能力和主見

胤礽是儲君,將來整個國家都要交給他治理。但是在黃河發生氾濫,百萬災民流離失所的時候卻不能夠想辦法為康熙排憂解難,為國家出謀劃策。

只是唯唯諾諾的做應聲蟲,在以後的幾件大事中不但不能夠出面解決,而且還牽涉其中,只會給康熙添亂,一點兒未來國君的氣魄都沒有。

2、找了一幫豬隊友

胤礽利用自己的太子身份也聚攏了幾個大臣,但是這幾個人都是什麼人呀!太子賣官鬻爵、草菅人命、私放欽犯、陷害皇子、起兵謀逆等做的種種錯事都是這幫人從中慫恿。

這是一幫名副其實的豬隊友。


3、自己的品德有虧

太子胤礽本身的品德和個人素質也有問題。

不但引誘康熙皇帝的妃子鄭春華,事發後還讓胤祥殺人滅口,消除罪證。

妒賢嫉能,見不得別人受到康熙的賞識,自己舉薦的四阿哥胤禛有了功勞,太子反而在康熙面前對胤禛進行打壓。

太子復立後不能吸取教訓,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懲治百官,還妄想利用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控制官員。

最終胤礽因為貪心和僥倖心理,起兵謀反不成被康熙皇帝二次廢黜並被圈禁。


逝去即歷史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的“順位”繼承人,他在剛滿週歲之時就被立為太子,入主東宮。而且他和康熙一樣,是成功渡過天花劫難的人,這絕對是一手好牌。

至於他是如何把這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首先是他個人的原因。

在胤礽的生產之時,他的母親就因為難產而死亡。由於康熙非常寵愛皇后,皇后的死也讓他有點不能接受,所以他就決心好好扶養皇后留下來的孩子,所以胤礽一生下來就是註定要受到寵愛的。

“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

他在一週歲時就被立為了太子,等到稍微懂事了以後就意識到自己將來的責任,平時刻苦學習而且非常注重禮儀培養,平常沒事的時候也會跟著康熙學習,聰慧的勁頭讓君主越來越喜歡。

“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

而胤礽本人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很強的處事能力。

曾經康熙出兵打仗,後方的事物都是交給胤礽來監管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位太子的能力。

“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

但除了這些突出的地方,胤礽的缺點也是非常致命的。

此人因為受盡寵愛,所以凡是都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就連他的兄弟們也不會放在心上。當年十八阿哥在很小的時候去世,君主連續多日高興不起來。可胤礽卻萬事如常,這讓康熙覺得非常不舒服。而當康熙批評他的時候,其還不知悔改,公然與康熙理論。

同時,胤礽為人驕奢,脾氣暴戾,看不慣誰就打誰,他還縱容下屬作惡,甚至於連蒙古的貢品都敢截留。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

所以在康熙第四十七年的時候,胤礽被廢。

不過當時胤礽畢竟年少,十幾歲有些叛逆和鋒芒還是可以理解。所以在廢除後的第二年他就重新回到了太子的位置上。

但是這時候的他又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對於繼承皇位有點太著急了。在康熙患重病以後,雖然各種事務不方便自己處理,但是權力還是被康熙把控著的,可這時候的胤礽卻私自連通大臣,想趁著君主病重提前登基。

這叫謀逆啊,大逆不道!

於是胤礽又被廢除太子,並被軟禁了起來,此後一直被軟禁至去世。

“五十一年十月,復廢太子,禁錮鹹安宮。”

其次是外部原因,其實胤礽落得這樣的下場,也不全都是他個人的原因。

康熙以及他的兄弟們也有脫不開的關係,康熙這位君主在我們的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壽星”,雖然他的身體健康給國家帶來了穩定的環境,但是太子的日子就非常不好過了。

在康熙在位期間,太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受到限制,平時的行事也格外謹慎,可以說他的心理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生怕一件事做不好就會讓君主失望。

這種狀態如果只是持續幾年或者十幾年可能沒太大問題,但是胤礽一下承受了四十年,四十年以後自己的父親才真正去世,這樣的事情哪個太子能接受的了?所以胤礽因為憋屈太久產生心理問題,以至於在後期做出一些“糊塗事”,所以責任是需要康熙承擔一些的。

然後是他的兄弟們,胤礽最後以失敗收場,很大程度是因為疏遠了和兄弟們的關係,康熙看他如此不顧親情,無論如何也不敢讓他繼承大位。

不過他的那些兄弟們可都不是省油的燈,胤礽平時可沒少中這些兄弟的“招數”,君主之位太過誘人,其他的皇子一定會想盡辦法讓太子下臺。在這種緊迫的形式之下,胤礽辦起事情就更加小心謹慎了。

但是人不可能不犯錯,更何況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待了四十年,兄弟們肯定沒少給君主打“小報告”,被一眾兄弟這樣對待,他有怎麼會感到兄弟的親情?所以對他們疏遠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這件事卻讓康熙非常不舒服。

綜上所述,胤礽之所以失敗退場,外部環境和個人性格都佔有一定因素,不過他絕對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能在這種環境下硬撐四十年,絕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到的。

白話歷史君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與第一任皇后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康熙非常喜歡這個皇后,兩人是在康熙13歲是就成親的,所以是結髮夫妻,青梅竹馬,所以赫舍裡皇后生的嫡子胤礽本就很受重視,加上赫舍裡皇后在生產時因難產死亡,導致康熙對胤礽更是心懷愧疚,所以更加看重愛護。

胤礽本擁有好的出身,加上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所以從小就是眾人擁護的。胤礽在剛滿週歲時就被確立為皇太子,這對於胤礽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好事是可以看出康熙對胤礽的看重和賦予大任的決心,壞事是這樣一來就把胤礽立於所有皇子針對的矛盾中心,但凡是想坐皇位的都必須將胤礽拉下位才可以,所以所有皇子是表面上和胤礽關係好,但是私下都在想著怎麼對付胤礽。

正因為這樣,所以很多皇子私下都對康熙表達對胤礽的不滿,說胤礽暴戾,而且放縱下屬,不善管理等,其實本沒有多大的事情,康熙也沒有出言警告,只是偶爾提起一兩句,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胤礽犯了康熙的大忌,所以才會慢慢導致康熙對胤礽失去信任,那就是胤礽觸犯了康熙的權力,讓康熙以為胤礽是要奪權掌權,權力對於古代中央集權的皇帝來說是不容侵犯的。但是其實這權力也是康熙賦予的,年輕的胤礽又懂得什麼呢,如果康熙能在適時加以引導,可能胤礽也不會犯下大錯。

就這樣,因為一件事情不滿導致康熙就改變了對胤礽的看法,後來的康熙覺得胤礽不光想要奪權,而且對父對兄弟都沒有一點憐愛之心,記得是康熙南巡途中,康熙老來得到的兒子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急,但是此時的胤礽卻沒有表現出一點著急的樣子,這讓康熙很是生氣。胤礽可能也沒有意識到康熙的不滿,反而該幹嘛幹嘛去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康熙注意到胤礽竟然夜探康熙的帳篷,這讓康熙很是不安,難道是胤礽要“謀逆”,所以導致了後來康熙從其他皇子中選太子,而廢掉了胤礽皇太子。

後來因為諸皇子爭儲位,康熙沒辦法,後又復立胤礽,但自從第一次被飛出之後,胤礽一反常態,行為瘋癲,便被康熙帝懷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寢食不寧。後來雖然胤礽復立,但是原有的矛盾並沒有解決,還是存在太子黨派和其他皇子黨,其他皇子也沒有放過胤礽,所以導致後來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又廢黜了太子胤礽,並將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後來胤礽一直被禁。直到去世,康熙晚年的時候冊封了胤礽的兒子、女兒,也算是保住了胤礽的後代。

綜上,其實胤礽的失敗並不是一個人的原因,雖然自己也有很大的問題,但是沒有正確的人指導,其實也很難成就大事。


丫丫說史


愛新覺羅·胤礽,母親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髮妻,和康熙之間有很深厚的感情。

胤礽太姥爺更是是清朝開國初期著名大臣,順治託孤大臣之一索尼,家世顯赫。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下,胤礽是根正苗紅的嫡子,加上母親難產而死。父親一方面可憐兒子出生就見不到母親,另一方面也為再見不到愛妻而傷感。在胤礽剛滿週歲就被冊立為皇太子,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位公開冊封的皇太子。

可以說,這樣的高貴身份,這樣的家族勢力,幾乎不可能存有變數。

但依然存有變數,這個變數就是父親康熙。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在位時間極長,歷經事情極多。從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這樣一位帝王,誰也不知他的心思如何。而在這樣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手下做太子,可想而知滋味並不好受。

時間越久,人心思變。胤礽走了昏著。在外面牢騷說“試問,天下哪有四十歲太子的道理。”

對於胤礽而言,他只要把這一句說出來。哪怕是夜深人靜,空無一人的房間裡,這一句話也就決定了其命運。

之後的事情就很順理成章了。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拘於鹹安宮。

後來康熙皇帝又復立太子一次。這一次是純政治上的考量。

因為太子這個位置吧。有人在和沒人在是完全兩碼事。

有太子的時候,太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和家族繼承人。雖然,胤礽並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儲君。

但有太子胤礽在,大清就算康熙突然死了也能運轉。所以叫太子為“國本”。

而太子突然沒了,各方勢力馬上風起雲湧。

康熙自然清楚其中的風險。對太子胤礽進行了二次復立,但這個兒子在皇帝心裡幾乎僅剩工具的作用了。所以在利用完畢後,打擊大阿哥和八爺黨後,也第二次廢掉胤礽。

我總在想,任何一個人在那麼小就被立為皇太子,並且遇到的父親皇帝還是康熙這樣的帝王,那幾乎沒有不被廢掉的理由。無論這個人是胤礽,還是胤禛,結果都是一樣的。

因為,他的牌打的好不好。完全不取決於自己,完全取決康熙。

原因也很簡單。用漢朝的故事來講,叫天子家沒有私事,天家只有公事。

在這種環境下,難道讓胤礽學胤禛一樣做個鐵面親王嗎?那跟太子身份根本不相符。

所以說,這是命和天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