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 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 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使用13824節點、331776 核心),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交大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交大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近日,該項研究成果“CUBE - Towards an Optimal Scaling of Cosmological N-body Simulations”被高性能計算和並行與分佈式系統領域權威國際會議CCGRID 2020收錄,併成為全球唯一入圍IEEE 國際可擴展計算挑戰賽SCALE 2020的解決方案。論文預印版已在arXiv發佈(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論文全文)。

交大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論文作者程盛淦(第一作者)、廖秋承、林新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林新華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交大智慧,浩瀚星宇“超大規模”模擬

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遐思與探索從未止步。從早期“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樸素疑問,到如今逐漸將九天攬月的夢想寫在深邃太空之上,一代代科學家投身其中,認識宇宙、推演發展、預測未來。

本次項目團隊使用的N體模擬(N-body Simulation),正是現代天體學研究中,探索N個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

研究中,團隊將宇宙形成初期的虛擬粒子數設定為4.4萬億,考察其隨時間推移、在引力作用模型作用下的聚合、分散運動,獲取共計約500TB數據,儘可能還原暗物質在宇宙中的真實演化情況。

從前世界紀錄的3萬億到如今的4.4萬億,是粒子數的海量增加、宇宙演化歷史的更清晰還原,但同時,也是計算複雜度的指數級增長、對計算機計算能力及存儲能力的巨大挑戰。超強性能的交大超算平臺,為項目團隊提供信心與底氣,並支撐其最終摘得科研碩果。

超算,全稱“超級計算機”,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組成,可處理大量數據並進行模擬,應用領域廣泛。2013年,交大超算平臺π 1.0建成,6年時間累計為我校258個課題組提供服務,運行作業200多萬個。2019年上半年,全新建設升級的π 2.0集群投入運行。

交大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學科融合,高質量創新成果加速產出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天文領域當前普遍使用國外開發的數值模擬軟件,本次模擬使用的N體數值模擬軟件CUBE,系天文繫於浩然團隊自行研發,為自主可控的國產數值模擬軟件。

於浩然團隊率先完成核心功能和宇宙學模型,計算平臺服務團隊將其在π 2.0集群重新實現和優化,使其具備在超算上進行大規模運行的能力。最終CUBE僅使用2萬核心便突破世界紀錄的表現,不僅讓很多人期待該軟件在更大規模的國家超算上的更多潛力,也見證了“學科融合”的交大計算服務模式的再次成功實踐。

學科融合分工合作

交大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專業團隊提供“研究創新”、“算法創新”,計算平臺服務團隊提供“性能提升”、“數據分析”,利用跨學科團隊在不同領域各自優勢,分工合作、強強聯合

10倍,100倍,10000倍,材料學院張瀾庭教授團隊,機動學院孟祥慧教授團隊,密西根學院鮑華團隊……計算平臺持續挑戰軟件優化極限,釋放服務科研“硬核”力量。

當前,π 2.0集群已全面融入我校教學科研活動。助力校內課程教學,提供一對一助教支持,輔助完成作業計算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超級計算機的“速度與激情”;覆蓋各學科門類,支撐在海洋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航空航天、機械製造、天體物理等領域科學研究及工程應用,與時間賽跑,為創新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