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定都應天府。從此,元大都改名為北平,50多年後的公元1420年,燕王朱棣晉位明成祖,遷都至順天府,北平又改名為北京。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隨著明帝國的崛起,北京迎來了最波瀾壯闊的歷史,城市發展也日新月異,成了名符其實的“帝都”。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北京城的城市佈局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此時,北京早已成為一座空前壯觀的都城,這裡有中國歷史上最雄偉的宮殿,有最宏大的建築和庭苑,有最精美的廟宇和橋樑,也有最恢弘典雅的皇家園林……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北京城的規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明王朝歷代帝王不斷興建的。如今,北京城的明代遺址所存不多,但公元1553年,嘉靖帝在四方城南牆外加建的長方形城牆,卻極為罕見地被保留了下來。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這段加建的城牆全長25公里,城牆建好後,原有的部分被稱為內城,新加部分稱為外城,近600年的時光過去了,當年25公里的明城牆,如今只剩崇文門到城東南角樓這1.5公里的“殘骸”。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從25公里,到1.5公里,它見證了大明帝國從崛起到滅亡的三百年風雨,見證了華夏文明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歲月。“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以說,它堪比北京城的標誌!

關於明城牆的一些事


北京的明城牆遺址有兩處,一處在西便門,比較短;另一處在東便門,比較長。東便門這段也是京城現存最完整的一段,著名的東南角樓就在這裡,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指的就是這裡。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公園離繁華的前門大街僅有3公里,西起崇文門,東至東南角樓。它的北面是北京火車站,南面就是二環路,1.5公里的城牆,15.5公頃的面積,成為北京四大城牆遺址公園之一,規模僅次於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作為古代中國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城牆的修建歷來受到領導者的重視,單說明代的城牆,中國現存的明城牆著名的有三處,明太祖朱元璋歷時21年建成的南京城牆,西安的古城牆,也是朱元璋在明初時,以唐代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加固建成的。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西安古城牆

第三處,便是北京的明城牆,它的歷史比南京和西安的都要晚,是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從南京遷都北京之前的永樂十七年建設的。實際上,明城牆是在元代土築城牆基礎上修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城牆,也不是明成祖朱棣建設的樣子,現在的明城牆是明正統元年(1436年),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下令修建的。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也是在那個時候,北京城的格局慢慢確定。京師九門城樓,以正陽門為基準,建崇文、宣武、朝陽、阜城、東直、西直、安定、德勝八門,城四隅立角樓,這就是老北京城“內城九門”的格局。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如今,北京明城牆上的九座城門,僅存前門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和德勝門箭樓,其餘已經無存,只留下了地名。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正陽門城樓

建國後,關於城牆的存廢也曾有過巨大爭議,梁思成主張保存,建北京古城空中花園,可惜意見未被採納,城牆最終毀於拆城運動,只留下崇文門至東南角樓這短短的1.5公里。今天繁華熱鬧的北京二環路,就是順延明內城牆牆址修建的,二環路地下還有地鐵2號線。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城牆墩臺

在古代中國,城牆不單單只是一座牆,其上遍佈很多設施,共同組成一整套防禦體系,而墩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設施。墩臺也稱作“馬面”,它的作用是增強防禦能力,其功能主要表現在消滅進入城牆死角的敵人,同時也對牆體起到一個加固支撐的作用。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的城牆上,有12座墩臺,城牆外面,每隔80米左右就有一座,較大的墩臺長度達30多米,現存明城牆遺址公園裡的第九座墩臺,長達39米,據說是現存最大的城牆墩臺,可謂“京城之最”。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東南角樓

明城牆上最值得重筆一書的就是角樓。它始建於明正統元年,歷時四年建成,是明清兩朝內城東南角的箭樓,也是目前全國唯一尚存的,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樓建築。角樓通高近30米,有144個箭窗,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角樓曾被攻陷,現在還能在城牆上看到那些子彈打出來的坑洞。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1905年,內城南護城河及東南角樓。庚子年被八國聯軍轟毀的角樓尚未修復。

三層全木結構的角樓內部則是展覽,這裡有北京各個城門的樣品和歷史照片,朝陽門、崇文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正陽門、左安門等等,還可以見到清朝時的行刑刀……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遠觀角樓,你以為它四面一樣,當你親臨其境,會發現它只有兩面有窗孔,兩棟建築拼成直角,立在東南角,把東方的對稱美髮揮得淋漓盡致。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除了角樓,城牆上還有兩個炮臺,一個旗杆石和兩間鋪舍。炮臺的大炮已破舊的不成樣子,遙想當年,它在面對強敵時,一定曾怒火萬丈。還有那杆旗杆石,清朝時它是正藍旗守城軍隊用以插旗的石板,曾經這裡也旗幟飄飄,威武雄壯。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角樓附近還有兩間鋪舍,它們是1988年復建的,明清時期它用來供守軍的執勤人員休息。西邊鋪舍再往西,那段城牆不開放,事實上那僅存的1.5公里,對外開放的只有一小部分,這段城牆才是明城牆最原始的樣子。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京奉鐵路信號所遺址

京奉鐵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條鐵路,起點就是現在位於前門的,已經闢為博物館的“正陽門東車站”。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1916年城東南角樓火車站

京奉鐵路最早建成的路段是1881年建成通車的唐胥鐵路,最初以騾馬作為牽引動力,史稱馬車鐵路。1888年延長至天津東站,按李鴻章計劃,鐵路應該繼續修到通州,結果頑固勢力阻撓,最終擱置, 後經廊坊、豐臺延長至北京。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內城東南角樓兩側城牆開闢券洞,供環城鐵路穿過。攝於1918年。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通州岔道站環城鐵路與京奉線接軌處。

隨著鐵路逐年延長,名稱一變再變,直到1930年遼寧總站(瀋陽北站)建成而竣工,前後歷經53年。新中國成立後,京奉鐵路更名為京沈鐵路,後延長為京哈鐵路,如今成為北京通往東北各地重要的鐵路動脈。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停靠在前門西火車站的列車。1959年新的北京火車站在崇文門東建成後,這裡的車站才停止使用。遠處可見東南角

而位於公園內的信號所則是1901年與前門火車站同期建造的,它是京奉鐵路北京至遼寧的第一座信號所,至今已有112年,如今的“京哈鐵路”就是以此為基礎而建。

這段城牆,堪稱北京城的標誌

駛進城內的第一列火車

如今,大明帝國早已煙消雲散,唯有這僅存的1500米城牆,還以不變的威嚴儀態,繼續拱衛帝都,它,是北京城的標誌!你該來看看……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崇文門東大街9號

門票:城牆免費;東南角樓:10元

公交:地鐵1號線建國門站C口出;乘特2、25路、29路、39路、43路、44路、59路、434路、713路、820路至東便門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