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想復工,卻已經成為被裁的員工?

將近兩個月的疫情隔離期,不少行業都造成了損失,尤其是旅遊業、餐飲業、銷售業…..這些主要依靠線下服務創造收益的行業,許多中小企業也都遭遇了重創,甚至步入了破產倒閉的結局,也因此有不少人假期結束想復工,沒想到公司卻已經沒了。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職業倦怠,工作實在不順心?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人陷入了對日常工作極度疲憊的困境,加之因為生活經濟壓力,許多人都是抱持著“有工作就去做”的態度,沒有多加考慮,就懵懵懂懂地進入職場,在做了一段時間後,因為工作不如預期,開始進入職業倦怠期。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職業倦怠實際上也是一種壓力狀態,通常會有三種表現:

1、 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在工作中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覺得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憊狀態,這是最明顯的表現。

2、 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ation)

其實這就是指自己刻意和工作對象之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用冷漠、忽視的態度。

3、 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inefficiacy)

顧名思義,這是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且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有所下降。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這三種症狀表現,來判斷自己現在是否處於職業倦怠階段。

大學剛畢業,就業沒頭緒?

因為最近疫情的因素,許多公司都暫停春招計劃,傳統高校畢業生線下招聘會也都延後時間,面試變得不方便,這一邊是“招工難”,而一邊則是“就業難”。其實就業問題一直是應屆畢業生最大的擔心,“畢業就失業”變成了一種常見現象,有網友說“剛畢業,沒想到馬上變成了家裡蹲”。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有些應屆生的就業問題是因為大學專業的對口工作少,也因此有些本科生因為想暫時逃避就業,而想通過考研來改變專業上的困境。

再加之許多大學生在就業前尚未做好充足準備,擇業目標不明確,不知道怎麼選擇和自身相匹配的工作崗位,又或者是表現為“眼高手低”,一邊抱怨著就業難,但一邊又是“有業不就”。

況且對於畢業生數量日漸增長,作為800多萬畢業生的其中一員,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有信心找到工作嗎?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無論是被裁員,還是工作不順心或者難以就業的問題,這都是一個過渡期,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從舊換新的過渡,停留在待業的階段,心情往往也會逐漸變得焦慮。

我曾經在一家民企工作,實際上工資待遇也十分好,每天也都是準點下班,但隨著交接後工作越來越熟練,工作也變得越來越枯燥,日復一日的重複操作內容,也已經看不到發展空間,除此之外,因為工作與大學專業的不對口,也覺得浪費了四年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因此我在工作一年後決定辭職。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大概是壓力真的已經讓我喘不過氣了,所以我有了裸辭的勇氣。但我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心情從剛辭職的放鬆逐漸變成經濟來源的焦慮,因為家裡狀況並不屬於很富裕,可以說這兩個月我也一直自己在咬牙堅持,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儘量不向家裡尋求援助,最後也等到了新的工作機會出現。

其實在這個過渡的待業期,我也是經歷了彷徨、迷茫、焦慮,但在心理調適下我也從中脫離,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狀態,所以我想以我的經歷來說一說,作為“家裡蹲”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待業期的心理調適

一、過去的經驗教訓

在向前看的同時,也要回看之前走過的道路,雖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換個角度想,這片草原也是通過我們曾經的努力所開拓,我更希望能夠將這些作為我們的乾糧,成為支撐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

當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能收穫的也不同:

被裁員,或許該反思自己選擇的公司質量,也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成為被裁的員工之一;

工作不順心,可以想想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期望與實際的差距在哪裡,造成自己的職業倦怠又主要是什麼;

就業難,可以思考自己的擇業觀念,尋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二、現在的情緒調適

在沒有確定工作之前,難免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一種心理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調整心態、改變認知,在待業期間我常採用正念冥想方法來調節我的心理狀態,一是能夠改善我的情緒狀態,二是讓我能夠與自己心靈深處對話,這也十分簡單操作。

正念的目的在於與當下的感覺相聯結,讓你在每個時刻都能夠對自身體驗有所意識。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可以嘗試每天選擇一個時間進行10-20分鐘的正念靜坐,在網上搜索你能夠適應的正念音頻,然後選擇一個最舒適的坐姿坐下,可以坐在椅子或者瑜伽墊上,背部挺直而不僵硬,姿勢一定要舒適。如果感覺舒適,可以閉上眼睛,或者低下視線,雙眼輕輕張開。然後跟著音頻指導去體驗,隨著呼吸聚焦於下腹部的感覺變化。

三、未來的職業規劃

去面試,常遇到面試官問“你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什麼規劃?”,很多人都常常在這道難題上被扣了很多分數,現在許多大學課程也都添加了職業生涯規劃,這是對自身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系統的計劃過程,它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歷程。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在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你能全方位考慮到自身的能力、資源、特質等等,這不僅僅是一份書面報告,也是你對自己的重新審視,是對自己的深入瞭解,是對未來的深切期盼,也是職業方向的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看似很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謹記以下這些原則:

1、愛好原則:

興趣也該成為擇業的動力之一,只有你真心喜歡這份工作,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也不會放棄,在高新行業的金錢誘惑中也不會動搖,在競爭對手的強大光環也能砥礪前行。

躲過疫情卻遇上裁員?工作不順心?失業兩個月的我如何應對待業期

2、能力原則: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才能收穫工作上的成就感,才能做得比別人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3、價值原則:

工作也需要得到認可,這件事對你而言應該是重要的、值得你做的。

4、發展原則

從事的行業要有前景,工作也要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能夠讓人不斷成長的工作,才足以令人嚮往。


-The end-

你是否也正處於待業期,內心焦慮還是對未來迷茫?可以分享在評論或者私信,我會一直在❤!

我是心知助,正在傳播心理學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努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