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在過去的5年裡,獐子島的扇貝因為4次“集體跑路”事件而成為了話題熱度很高的“網紅海鮮”。雖然網絡上的各種討論都很多,但作為一個科普向的三農領域創作者,牧海更感興趣的是

扇貝的“逃跑”能力究竟有多強,以及在養殖中怎樣才能避免扇貝的逃跑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逃跑”的扇貝,貝殼上附著的是絲狀海藻

為了解扇貝的遷徙能力,首先就要了解扇貝的生物學特徵。

認識扇貝——扇貝的養殖生物學

  • 扇貝有哪些生態習性?

扇貝俗稱海扇、乾貝蛤、海簸箕,我國有30多種扇貝,其中主要的養殖種類有北方的櫛孔扇貝、蝦夷扇貝,南方的華貴櫛孔扇貝以及南北方均有養殖的海灣扇貝四種。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我國的四種主養扇貝

我國南北方養殖的扇貝種類不同,對水溫的適應也有差異。北方的蝦夷扇貝適宜水溫為5-23℃,南方的華貴櫛孔扇貝適宜水溫為20-25℃。大連獐子島所選擇養殖的扇貝種類正是偏冷水性的北方蝦夷扇貝。

與固著生活的牡蠣一樣,扇貝也是通過鰓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在自然海區,不同種類的扇貝,生長速度不同。櫛孔扇貝長得最慢,當年可達3cm,第2年可達5-6cm;華貴櫛孔扇貝1年就能長到7.4cm;海灣扇貝 6-7個月能長到5cm; 蝦夷扇貝經過1年半的時間可以長到11-12cm

除了海灣扇貝,其他三種扇貝都是雌雄異體的,發育成熟的扇貝卵巢為桔紅色,精巢則是乳白色,如下圖所示: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扇貝的精巢與卵巢

  • 扇貝的運動有什麼特點?

國外有研究團隊曾經經針對扇貝的運動特點進行過研究。

他們的研究表明,扇貝在野生環境中的運動時間只佔0.1%

,也就是平均每天的運動時間少於2分鐘(確切的說是1.44分鐘)。但是即便如此,短時間的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卻達到了扇貝每日消耗總能量的16.8%。扇貝在游泳時的運動屬於高負荷運動,類似於人類的百米衝刺,因此扇貝會啟用厭氧代謝途徑,這會導致平均代謝率提高7.8%左右。

在人工養殖環境下,扇貝的平均代謝能量佔每日能量消耗的41.8%,這個比例顯著高於野生扇貝的代謝水平。這是因為在人工養殖環境下,人為干擾等刺激作用會導致扇貝運動量的增加(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應激性)。

  • 扇貝的運動類型都有哪些?

科學家通過紅外熱像儀的記錄發現,扇貝的運動可以分為四種:挖掘轉彎

旋轉游泳,這些運動都是由閉殼肌的收縮與舒張控制的。

  • 1.挖掘:閉殼肌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收縮,相鄰兩次肌肉收縮之間的時間超過4秒,以便在海底沉積物中形成凹穴。
  • 2.轉彎:閉殼肌快速收縮,外殼旋轉度數小於或等於360°
  • 3.旋轉:閉殼肌快速收縮,緊接著舒張2-3秒鐘,外殼旋轉度數超過360°
  • 4.游泳:瓣膜肌肉快速內收,然後是2-3秒鐘的舒張,導致外殼一閉一合,在線性水流的作用下向前推進。

研究結果還表明,扇貝經過上述的運動之後會立即增加對氧氣的吸收速率,這是因為運動過程中的無氧代謝增加了扇貝機體的氧債。直到體內的氧債償還之後,扇貝才會進行下一次的運動。在運動時,加速度變化如下圖所示: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扇貝在游泳時的運動分析圖。上圖中左側三個指標,分別是扇貝在空間中運動的三軸加速度。加速度變化呈波浪形,分別對應閉殼肌的每一次的收縮與舒張(肌肉收縮時加速度升高,舒張時加速度下降)。上圖說明,

多數扇貝在游泳時只能持續6秒鐘左右的時間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扇貝通過控制排水的方向來實現不同軌跡的運動

  • 養殖和野生的扇貝,在運動上有什麼區別?

紅外攝像機的記錄顯示,人工養殖的扇貝和野生的扇貝在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養殖場的扇貝會表現出挖掘和轉彎的行為,但是野生扇貝花費在這些行為上的時間和精力要少的多。相比之下,野生扇貝能夠節省的能量更多,用在攝食上的時間也更多(環境相對安靜,無用功減少)。

因此,在野外環境下,不受人為干擾的扇貝能夠吃的更多,每天運動的頻率也會降低。但是在洋流運動、水溫變化、敵害生物等因素的影響下,扇貝的運動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國內外目前還未見過相關報道。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沒有受到危險時,扇貝一般不會做游泳運動,即便是游泳也是短時間、低頻次、高代謝水平的運動,根本不會持續太久。畢竟每一次游泳,扇貝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大量的能量消耗與很長時間都難以償還的氧債,這兩個方面共同限制了扇貝的遷徙能力。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一次游泳的時間在6秒左右,之後要歇很長時間

要想防止扇貝“逃跑”,在養殖中應當怎樣做呢?

獐子島養殖夏夷扇貝的海域超過了322萬畝,但都以底播養殖為主,就像在草原上放養牛羊一樣,在海區大量放養小規格的扇貝苗種,讓它們在海底自由覓食,當扇貝長到上市規格的時候再集中回捕。

這種模式下,扇貝沒有網籠的束縛,是非常自由的,要想阻止扇貝的逃跑,最有效的方式是採用帶有網籠的筏式養殖

  • 什麼是筏式養殖?

扇貝的筏式養殖包括籠養、筒養、吊耳養殖、網片養殖四種,如下圖所示: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上圖中的籠養就是用網籠與隔板組合,根據扇貝規格大小的不同,每個隔板內放置的扇貝數目也有不同,大規格的扇貝可以放置8-9枚,小規格的可以放置10-13枚,更小的規格可以放置30-40枚。筒養是藉助圓柱形的塑料桶集中養殖,通過海水的潮汐漲落、自然流動,桶內的扇貝就可以不斷的濾食浮游生物。吊耳養殖主要針對3cm左右的貝苗,為了防止脫落,還要在扇貝的外殼上鑽孔打洞,用線將其綁在吊繩上。

網片包養與籠養類似,但是沒有隔板。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上圖是櫛孔扇貝的筏式養殖模式圖,上面的單個網籠分成了12層(上圖未顯示完全),每層可以放養一定數量的扇貝。這種方式擴大了養殖面積,立體利用了海水資源,但同時也阻礙了水體的交換,網籠容易被海藻等生物附著。

  • 筏式養殖期間的養成管理

筏式養殖要求海區餌料豐富,水溫高於23℃的時間不能超過30天,水流速度最好在1m/s之內。

以蝦夷扇貝為例,每年的3月份要進行一次分苗。將長成4-5cm的大規格苗種時,將其放入網眼大小為3-4cm的網籠,每個網籠可以設置為12層左右,每層可以放13-15個扇貝。分苗完成之後,在每個網籠上加2-2.5公斤的墜石,掛在養殖區的筏架上。

蝦夷扇貝的養殖水層控制在5-6米深為宜,夏季海水錶層水溫升高,可以適量將深度向下延伸,當水溫上升到22℃時,儘量不要在海上養殖區頻繁操作扇貝籠,以免高溫刺激造成扇貝的大量死亡。

進入10月份後進行第二次分苗。將長到7-8cm的夏夷扇貝放入新的網籠中,每層放10-11個扇貝即可。等到第2年的6月份,當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扇貝肥滿度最高,這時就可以大規模收穫上市了。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扇貝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在1997-2000年,我國山東沿海地區的櫛孔扇貝爆發了大規模的死亡事件,當地養殖戶損失慘重。據統計,扇貝死亡率最高的達到了

90%以上,低的也有30%-40%,平均死亡率高達60%

扇貝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4種:

  • 1.養殖密度過大

在很多養殖區,稚貝的放養密度由原先的30-40個/層增加到了80-100個/層,有的養殖密度甚至超過了150個/層。相鄰兩個網籠之間的距離由原來的15-20米縮減到了10米左右;每個網籠內部的籠層數目由原來的10層增加到12-14層。這樣高密度的養殖一方面容易導致扇貝攝食不足,另一方面還會導致水體交換能力下降,海上養殖區的汙染物質容易積累。

  • 2.扇貝種質衰退,抗逆能力下降

為解決這一難題,急需進行扇貝品種的復壯育種工作,有必要通過雜交選育、多倍體育種或者引進原種的方式來強化扇貝的種質資源。

  • 3.養殖海區汙染加劇,扇貝養殖疾病頻發

2015年國家海洋局發佈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顯示,我國80%的近海生態系統均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以工業汙染為主的陸源輸入進一步導致近海養殖區水質環境的惡化。海水富營養化汙染所帶來的赤潮等生態災難進一步對養殖區形成了負反饋。改善近海的水域環境、合理規劃近海養殖已經刻不容緩。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衛星圖下的赤潮圖像,範圍之大,令人震驚。

  • 4.夏季水溫偏高

2018年,獐子島的三個生產隊將養到3cm左右的扇貝苗投放到海區中,共計17億枚左右,結果全軍覆沒,主要原因就是當年海水溫度超過28℃的時間持續了一個多月。我國主要養殖的扇貝品種,適宜的海水溫度都不超過25℃,夏季水溫過高會使扇貝受到高溫脅迫。再加上筏式養殖的扇貝,大都分佈在海水的上層,因此水溫更容易升高,扇貝就容易因為水溫過高而死亡。

參照以上扇貝死亡的原因,未來筏式養殖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確了:

  • 調整養殖結構,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 採用多品種混養,實施多營養層次的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模式。
  • 加強對養殖海區的環境監測,預防赤潮等災害的發生。
  • 加強病蟲害調查、預報及防治工作。
  • 養殖區由近海逐漸轉移到深遠海,減輕近海的環境壓力。
“網紅海鮮”扇貝真的會逃跑嗎?筏式養殖可避免這種風險

多品種、多元化綜合養殖

▲▲上圖展示的是扇貝的多元立體養殖。中間的大型網箱用來養殖高檔海水魚,周圍的長籠用來吊養扇貝,網龍與網箱的外面還養殖了海帶,從而實現了多營養層次的混合養殖,充分利用了同一片海域中的營養及空間。


關於以上內容,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