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習之神”和田秀樹的學習之道《高效學習》


“日本學習之神”和田秀樹的學習之道《高效學習》

《高效學習》


你可以放棄一些書

高效能人士的閱讀習慣——比較閱讀

圍繞一個學科進行閱讀時,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同一學科要買好幾本書。

這就是所謂的“比較閱讀”,一種正統的讀書方法。

比如閱讀經濟的入門書時,不要只閱讀一本,而要讀好幾本。

因為其中有些入門書可能會有缺陷,同時也有分散風險的意思。然而除此之外,比較閱讀學到的知識更為立體。

雖然是經濟的入門書,但不可能對經濟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每個作者關注的重點和優先順序都不一樣。從銷售戰略上來看,每個出版社都會為了與類似內容和題材的書區別開來,故意選擇與同類書籍不同的切入點進行編輯。

通過比較來閱讀入門書,可以一邊補充學習內容一邊繼續閱讀,兩者相輔相成幫助理解。對同一處內容進行解說時,有些表述的差異反而比較明顯,由此能夠明確地理解作者的立場。

哪怕是詞典(事典)這種給人感覺客觀記述的內容,也會由於編者的不同,解說略有差異。

比較閱讀之後,就會加深理解。

在自學的過程中,不要讀完解說的書就認為自己理解了。重要的是認真比對原文準確理解內容。

福澤諭吉的《勸學篇》中,開頭第一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非常有名。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在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然而仔細閱讀後文就會明白,福澤諭吉寫的並不是單純的平等論調。

但環顧今日的人間世界,就會看到有賢人又有愚人,有窮人又有富人,有貴人又有賤人,他們之間似乎有天壤之別。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理由很明顯。《實語教》說:“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人。”所以賢愚之別是由於學與不學所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