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怎么读“吃喝玩乐”?


贾平凹:怎么读“吃喝玩乐”?

古戏文上常有一句俗话:“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米面菜。”


这可能是一般人的生活。以前在关中的乡下,常见冬日的屋墙下,老农一边晒暖,一边扪虱,一边谈论皇帝和皇帝一样的人吃什么,就有人说:“吃什么?顿顿辣子拌捞面地哩!”老农的想象当然可笑,但皇帝到底吃什么,老农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却寻思,皇帝也好,平民也好,男女老少,贵贱富穷,是人总逃不开个吃的喝的,有吃有喝了就少不得要玩要乐的吧。


可话说回来,虽然人是要吃喝玩乐,毕竟人物不同,食物也不同——人的本性是好的吃不死,不好的死不吃——吃喝的优劣决定了人的贫富贵贱。但是,吃喝也有吃喝的境界,我们在书上、电影上常常看见美食精舍的贵夫人而痛苦自杀,流浪乞儿却快活无比,这就不是说吃喝得好便有玩有乐,吃喝不好而没有玩乐。不是的。

我在寺院见到一个和尚,是有被现代文明烦闷的女子不理解和尚的饭食和睡铺那么简陋,和尚对她说了:我吃粗饭的时候觉得香,粗饭也就是山珍海味,你睡在席梦思床上失眠,席梦思也就是草铺棘丛。这话我觉得对。一个人的吃喝优劣如命运一样难以改变,可对待吃喝却有自选的态度。现在兴旅游,有的人只喜欢跑名胜,有的人却要去没人去的地方,在所谓名胜的地方看到的或许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景致,去没人去的地方,或许获得了别人无法享受的乐趣。


伟大的孔子说过“小人谋食”,说过之后又说了“君子谋道”。如果为吃喝游玩而吃喝游玩,那真是小人,但在吃喝游玩中体会到道,那就是君子了。一样是茶,我们喝茶是喝,和尚喝茶是禅,这就是我们与和尚的区别。

在吃喝玩乐里,有些人是谋不出道来的(又何必须要谋个什么道呢?),有些人是有意或无意,有多或有少地却在谋出道了,有些人谋出道了也就谋出道了,有些人谋出道了却又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有了这套“吃喝玩乐”的丛书。编这样的丛书似乎太消遣,不革命,但这套书的作者偏哪一个又不是顶天立地的人物?正因为他们顶天立地,又都是人,他们所谈的吃喝玩乐里阐述着他们的人生体味,有大的境界,这又如同书法,并不在于文字的含义而已经是一种心灵的迹化,于是,这样的丛书就有其意义了。并且,我们看着别人写的他们在吃喝玩乐里所谋出的道,自然而然也会想到我们的经验,那么,同这些人物论比,他们是君子,我们也就成了君子,他们谋了道得了乐,我们何不也就后他们之乐而乐我们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