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站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新冠肺炎的救治中,重症、危重症的救治是重中之重,也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工作小组均由重症、呼吸及感染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具有处理危重症患者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为救治危重症患者提供专业保障,他们是患者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重症监护团队,在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中体现了实力和担当。在这个精英团队中,有重症救治小组领头人陶武,冲锋在前的“拼命三郎”组长李丹,亲力亲为、认真负责的副护士长周平,放弃探亲假抗“疫”的东北姑娘张爽,以及幕后英雄、高年资二线医生唐泽,以及一线重症救治组长王念,护士白刚、米云云等。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站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不可松懈的生死之战

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陶武已经连轴转了40多天。每天,他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认真研究每一版的诊疗指南,参与每位患者的病情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只要工作需要,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收治患者进行会诊和反复评估。

近期,重症病房里的一位老年患者经历了一次呼吸衰竭。该患者除了感染新冠病毒,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项基础疾病。针对这名病人,陶武和其他专家每天都要多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区查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陶武和重症救治团队的4名医生,在病人病情危急时,整整在病区坚守了4个昼夜。陶武要求病区内的医护人员每一小时就报送一次危急值,以便随时根据病情调整医疗救治方案,直到患者脱离危险。“和普通病房不同,危重病人出现一点病情变化,一两个小时内没有处理的话,生命很可能就延续不下去了,我们在这守着放心些。”陶武说。

在陶武参与救治的患者中工作中,还曾有一位患者,氧合指数低于了150,按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指南》,已经具备插管指征。但重症病人插管后会面临很多问题:经济费用的增加、感染几率的增加,从而导致死亡率的增加。

陶武在内的专家组根据临床经验,通过对高龄患者考虑年龄因素,校正计算患者血氧分压值,同时强化精细氧疗、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认为暂时不做插管处理,避免了高龄患者插管治疗以及插管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脱机困难等不良后果,硬生生的从死亡线将患者拉了回来。

不可懈怠的医者使命

作为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重症组组长,李丹从1月23日进入一线值班,到目前已经一月有余,期间只休息了两天,他像拼命三郎一样,每天早出晚归,为的是想用自己所学知识尽可能早日结束疫情。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站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病人数值稍微不好,我们都感觉如临大敌,任何一次抢救都会让所有医护人员全身湿透,护目镜上沾满雾气和汗水,甚至连鞋里都被汗水浸透了。”

重症病房作为患者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医护们经常会遇到十分紧急的突发状况。一次李丹在查房时,病人突然出现咳嗽咳痰现象,急需吸痰。给患者吸痰的时候,会有大量气溶胶的产生,感染上病毒的概率会很大。

李丹见此情形,当机立断,立刻为患者进行吸痰,一系列动作娴熟规范。当问及他怕吗,他说“还没顾上害怕呢”。紧急关头,他毅然而然把病人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如今,李丹本可轮转换下来休息,可面对病房的其他患者需要,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冲锋在救治第一线。

不可辜负的生命之托

39岁的周平原本是医院ICU副护士长,1月30日,周平被调往抗疫一线,任新冠肺炎重症病房护士长。在长达1个月的坚守中,周平亲自上阵护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降服”不肯吃喝还打人的“老顽童”。

89岁的邓大爷是重庆市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犯起浑来谁也不认识。“这个‘老顽童’,情绪一激动就会打人,好几次把护士的面罩都差点打掉。”讲到此,周平仍心有余悸。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站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刚入院时,邓大爷闹得实在没办法,就会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他注射镇静药物,为了谨防邓大爷搞突然“袭击”,每次周平都亲自上,并密切观察老人用药后的状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加上患者的特殊性,后来邓大爷的生活料理、饮食喂养、就连插胃管等,周平都会亲自上阵。

“邓大爷必须在我的视线里,我才放心,我不可能让年轻人上,他们不计生死地奔赴而来,我一定要保证他们一个不少的凯旋。”周平说道。

不可放弃的从医誓言

32岁的张爽,是医院感染专用隔离病房重症病区轮流值守24小时的住院医师之一。疫情发生后,这位爱美的东北女孩再也不愿照镜子,除了黑眼圈、眼袋外,额头、颧骨、脸颊上随处可见因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留下的深深印记。

即使是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的情景,还是让张爽记忆犹新。“很难受,就是那种缺氧又缺水的感觉,有的同事有头痛的,有的还有想呕吐的,但戴着N95口罩又只能生生吞回去。”张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穿上防护服、隔离衣后全身发热的感觉。

白天如果忙起来,一会儿工夫,里面的衣服就会湿漉漉的。到了晚上值守,湿透了的衣服贴在身上又是冰凉。“至于少吃少喝水,不上厕所,基本都是进入隔离病房所有医护人员的标配。”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站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因为这场战“疫”,张爽取消了正月初二返回齐齐哈尔与父母团聚的机票。当得知女儿主动申请调往战“疫”一线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张爽,“国家需要,你能做些什么,就去做吧。”这句话,张爽一直记在心里。

不可忘却的重生之恩

前不久,医院隔离重症病房内的一对老夫妻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痊愈出院了,临别时家属及患者向医务人员送上了锦旗,老人家很激动,不停地重复着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他们真的是把饭菜送到我嘴边,不怕脏不怕累,每天都在鼓励我,给我打气,没有他们我们根本不可能出院……”

老人说,隔着口罩,他从没看清过这些医护人员的脸,但通过他们隔离服上面写着的名字,他却记下了这些日日夜夜守护自己的医生护士,这份恩情,决不能忘。

据陶武介绍,截至目前,重医附属永川医院累计收治90例新冠肺炎患者,累计出院88例,危重型0例,重型0例。而在这90例病患中,曾有13名为重症患者,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

“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更强调‘治未重’,为此,我们专家组特地和医院救治成员一起,建立了患者重症筛查及预警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及时发现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将该患者纳入重症型患者管理,最大限度避免患者转为重症型,降低病亡率,这也是我们能大获全胜的关键原因。”(文/郭琳玲,图/周晓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