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曾經剿滅了黃巾起義的諸多名將,為什麼不能挽救東漢

東漢王朝,自天命之子·光武帝劉秀創立以來,時至漢獻帝劉協禪讓皇位給魏明帝曹丕,國祚延綿一百九十五年,如果把西漢、東漢合在一起,央央漢帝國享國四百零七年。

東漢末年,曾經剿滅了黃巾起義的諸多名將,為什麼不能挽救東漢

從董卓入京,諸侯並起,漢王朝不可避免的氣數已盡。

堂堂大漢王朝,竟然沒有一個力挽狂瀾的人,難道東漢沒有名臣名將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位。

時間向前推移到東漢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宗教起義,黃巾起義爆發,短短數月的時間,漢王朝幾乎被推翻,可短短數月的時間,曾經聲勢浩大的黃巾軍就被撲滅,這裡面湧現出的幾個人,無一不是漢王朝的柱石。

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中郎將盧植。

可為什麼這三人在董卓進京後,卻不能挽救朝廷,反而越發的碌碌無為。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突然發生的宮廷變故,宦官突然下手誅殺了大將軍何進,使得朝廷大亂,忠於何進的軍隊湧入宮掖,使得少帝劉辯不得不出宮避禍,而滿朝的文武官員,幾乎沒有反應的時間。

而歷史最巧合的在於,不等留給忠於漢室的大臣拯救危局,董卓率西涼鐵騎進京,先是用赤兔馬收買了呂布,收服了幷州軍,又從大將軍何進弟弟何苗手中奪得了京畿軍隊的軍權,這個時候,失去了軍權的大臣們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不得不賓服於董卓的淫威之下。

而當董卓死後,王允本有一次力挽狂瀾的機會,而他因為氣量狹窄,逼得西涼軍狗急跳牆,使得剛剛得以喘息的朝廷再次陷入危亡中,等西涼軍從長安撤走,關外的諸侯已經坐大,而關中因為連年的兵禍,無法給朝廷提供幫助,朝廷朝不保夕,大臣們如浮萍,自保尚且不足,無法挽救氣數已盡的東漢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