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而現在我們只能選擇讀書。不過,沒關係,任何一種時間的沉澱都是用行動許下的諾言。

近期第五次來讀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又有一些新的感受,所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藉以此機會,讓用這5千多字簡單瞭解一帶一路上的風景。

這是張小妹2020迴歸後的第3篇原創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精讀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


我是一個愛旅行、讀書的傢伙。所以,當我不知道在多少年前就買了餘秋雨老師的這本《千年一嘆》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如果有一天也可以按照他的足跡,再走一次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所以在每一次品讀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感受、感慨與喜悅、充實與滿足。


今天先來分享一下《千年一嘆》走行走的脈絡,以及文化背後的邏輯伸展。

也可以在“荔枝APP”中關注“張小妹精讀”,“千年一嘆”播單,一字不落地讀給你聽


希臘,曾與中華文明同時影響全世界的地方

提到希臘,你會聯想到什麼?是酷愛希臘文明的拜倫?是盲眼的詩人荷馬?是那個美得無法形容的海倫?還是因為海倫而引起的十年大戰?是奧林匹亞?是德爾斐?是地球的肚臍?還是巴特農神殿?是克里特島?還是你只記得愛琴海的藍……

無論是什麼,覺得都是對的!因為, 希臘作為曾經滋養了整個西方文化的起源,有太多的學者風塵僕僕來到這裡,去挖掘“現狀”背後的“故事”,“故事”背後的“歷史”。到達希臘的他們是行路也好,是發現也罷,不停地思索和校正之後,其實只告訴我們一句話:希臘文明確實曾經生龍活虎。而如今的希臘讓仍然我們嚮往,嚮往的原因除了海的藍,可能還有對於曾經的文明。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希臘,曾與中華文明同時影響全世界的地方

而如今的這裡,不僅有愛琴海,不僅有伯羅奔尼撒半島,還有數不盡的巍峨石柱與建築群……而在這些石柱開始屹立的時候,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而那時的希臘同樣在用心地演繹著“軸心時代”的神秘。


只是如今這個地方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似乎更追求閒散與享受。對於,曾經與土耳其的愛恨糾葛當今的人選擇了接受與遺忘。而人們在古堡的旁邊,或釣魚,或閒坐,或發呆,或看海,曾經的痛苦已經沉澱,沉澱成無處不在的悠閒。


埃及,人類真正的奇蹟是超越環境


在埃及,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載入史冊。比如金字塔、比如“埃及豔后”與安東尼的生死仇戀、比如方尖塔碑……


的確,人類真正的奇蹟是超越環境的。很多人都到過胡夫金字塔,也曾經讚歎它的壯觀。只是有考古學家斷定建於4700多年前的胡夫金字塔,按照簡單的勞動量計算,這一座就需要十萬工匠建造20年。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計算,還沒有考慮到其他無法逾越的難題,比如石塊的運輸、起吊、自然天氣對其造成的施工影響等等。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埃及,人類真正的奇蹟是超越環境

而利用父親遺產而進行全世界旅行的希羅多德,曾經對在公元前五世紀到達埃及,並且留下一些記述。只是,希羅多德到達埃及的時候,金字塔也已經建成了1200多年。而他的推斷也好猜測也罷,對於真正的建造目的?建造過程?建造方式?我們仍然可以稱之為一無所知!


有人說,埃及最早的城市,就是金字塔建造者的工棚。無疑金字塔是人類城市的召集人。顯然,金字塔已經以文史常識的形式存在。我記得三年級孩子的大語文裡就不止一次提到了它。那麼,我們就暫且以常識的形式記在腦子裡吧。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阿人老師在巴黎拍攝的方尖碑


我十分羨慕的周遊世界的阿人老師,曾經分享給我巴黎協和廣場的照片。而在那裡,我看到了埃及曾經贈送的方尖碑。方尖碑是古埃及人崇拜太陽的一種象徵。而以“進貢”的形式,通過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納河,才最終在協和廣場安家,而在海上,它就整整漂了三年的時間。


埃及的沙漠,註定讓我們難以忘懷。無論是撒哈拉沙漠,還是阿拉伯沙漠,或許在那裡除了黃沙與地平線我們真的什麼都看不到!而在那裡,彷彿也沒有古代與現代,更沒有文明與野蠻,只剩下驚訝!


以色列,巴勒斯坦,每一個他們都應該被善待


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的帶領下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居阿拉伯沙漠,創造早期的猶太文明,那已經是三千八百年前年的事了,就連摩西帶領部屬出埃及也已經三千三百多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那麼,每個故事裡都有感人的精神。


然而,當所羅門時代的繁華安然長眠,偉大的英雄們對於所發生的一切會不會有另一種感知呢?


以色列是一個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國家,多少血火情仇,多少愛恨糾葛,多少粉身碎骨最終都成為這裡的濃縮。然而,1999年的以色列,也有另外一種顏色的漂染。在茫茫的沙漠旁,一個個種植棚,地下是沙,每一長長的水管沿根通過,每隔一小節就會有水噴出,加入了肥料的清水一滴不浪費地直接輸給每一棵植物……於是,這個由沙漠和沼澤組成的以色列成為無數個歐洲家族果品和鮮花供給者。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以色列,巴勒斯坦,每一個他們都應該被善待


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得不提的就是死海。沒錯,因為,死海的美,不可重複!如果在傍晚晚來到那裡,你會看到高坡西側的絕壁把整個夕陽、晚霞全部遮住,只留下東方已經升起的月。既是輝映晚霞,又是投影明月,是奇麗,還是夢境?是相較的變淡,還是比賽著更濃?沒有漂染的一切,或許就是大自然送給這個地帶人的福利吧!


已經無法記起,究竟是從哪裡,第一次聽到“約旦河西岸”這個地方,只是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原來“約旦河裡竟然沒有水”。


巴以衝突,我並不懂,也不敢妄自談論,只是覺得習慣上的鄙視、文化的衝突,更多的是文化生態上的一種不可調和。對嗎?然而,那些將領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們,也同樣期待和平,對嗎?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再痴迷戰火,那麼是否可以把歷史消融於藝術,把宗教融為美學了吧!


約旦,還有選擇的權利嗎?


一條大河能夠從沙漠穿過,這無疑是一個壯舉。沒錯,那就是約旦河。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約旦,還有選擇的權利嗎?


而在這個沙漠之國,80%的都是不毛之地,是不是因此她就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以此來博得同情呢?長時間地面對枯燥的沙地和沙丘,確實會讓人厭倦。只是在約旦,有一座佩特拉。


高處窄窄的天,腳下窄窄的道,形成兩條平行線。而終點處的羅馬式宮殿註定成為每一個旅行者會駐足之處。這座被稱為“法老寶庫”的附近,就能看到完好的羅馬競技場,而且所有的觀眾席都是鑿山而成。或許,在那裡,能夠看到另外一種純粹的美吧!


對於約旦這個國家,或許你一定會記得侯賽因,這位未成年就繼位,被稱為阿拉伯世界最傳奇的國王曾提出“以領土換和平”的原則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並且為中東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僅給自己兩平方米的沙土,整個陵墓不著一字,不著一色,不設一階,不築一亭,不守一兵……或許這就是讓命的終點歸於素淨,而體現一代雄主的最終智慧吧。


伊拉克,有一個戰爭但也有童話的國度


在伊拉克,在全人類文明的母親河——底格里斯河。她和幼發拉底河,又緊密地靠在一起,幾乎半個世界都接受過它們的文明浸潤。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伊拉克,有一個戰爭但也有童話的國度


然而,在或許是我故意戰爭的相關詞句吧,我還是希望自己的視線離開轟炸、悲愴類似的字眼。所以,那就去看看有童話般趾高氣昂的巴比倫吧。巴比倫王國的首都遺址,在巴格達南方90公里處。那裡有全世界小朋友的《一千零一夜》、有《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還有無數的雕塑藝術品,當然,還有那個豪華不下於盧浮宮的巴比倫王宮,以及城牆上人類最早的文字——契形文字。


當然,如果你有機會來去伊拉克,並且能夠到達巴格達,那麼一定要去看看教室以及當地的孩子,順便帶一些筆和小文具,哪怕是橡皮或者卷筆刀之類的……因為,全學校或許都沒有多少這類的物資(1999年餘秋雨老師去時是這樣的,如今20年過去了,希望會好一些!)。


伊朗,一個不單調的國度

在伊朗,既不是永遠的荒涼大漠,也不是永遠的綠草如茵。遠看的雪山銀亮而聖潔,而近處則是一片駝黃。一排排木森不作其他顏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調子燻著呵著、託著襯著、哄著護闃。有時稍加一點淡綠或者酒紅,成片成片地融入駝黃的總色譜,卻一點也不跳躍,一道道雪山融水在森下橫河,泛著銀白的天光。但很快又消失於原野,不見蹤影……


伊朗土地的主調,不是虛張聲勢的蒼涼,不是故弄玄虛的神秘,也不是炊煙繚繞的世俗。有一點蒼涼,有一點神秘,也有一點世俗。一切都被綜合成一種有待擺佈的詩意。


這樣的河山,出現偉大時一定氣韻軒昂,蒙受災難時一定悲情漫漫,處於平和時一定淡然漠然,它本身沒有太大的主調,只等歷史來濃濃地渲染。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伊朗,一個不單調的國度


有人說,各國女性之美首推伊朗。優雅的身材極其自然地化作了黑袍瀟灑抖動。她們並不拒絕化妝,而他們的風姿當中或多或少的還有那麼一點寒傖。


清晨的伊朗高原,你或許能有機會看到沙原明月。晨曦和明月同時光鮮,一邊紅得來勁,一邊白得夠份,互不遮蓋,互不剝蝕,直把整個天宇鬧得光色無限。這種日月同輝的美景悄悄地出現在人們酣睡的時刻,你會不會覺得可惜呢?


然而,當旭日的邊沿立即要出來時,卻湧過來一群沙丘,像是老戲中主角出場時以袖遮臉 。


當然,那裡也並非只是美到無邊無涯……那裡同樣有處於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交接處的扎黑丹。毒品、殺機、黑幕……


巴基斯坦,玄奘和法顯曾經到達的國度


塔克西拉有一處古蹟的名稱很怪,叫“國際佛學院”。聽起來很像現代的宗教教育機構,其實是講經堂遺址。據說,中國唐代的玄奘不但停住過這裡,還講過經。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巴基斯坦,玄奘和法顯曾經到達的國度


玄奘抵達犍陀羅的時間大約是公元630年,他是穿越什麼樣的艱險才來到這裡?他從大戈壁到達健陀羅,至少要翻越天山山脈,再翻越帕米爾高原,以及在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這樣的山脈,即使今天裝備精良的登山,這樣看來都是難以逾越的,而這樣世界級的難題,居然能讓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在腳下。


法顯抵達犍陀羅是公元402年,他先是穿越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然後翻過帕米爾高原到達這裡。只是67歲的他是如何到這裡我們無人知曉。他以前當眾人驚訝的地方是選樣,玄奘翻越帕米爾高原十三十歲兒,發現已經67歲。所以,這一定是對人類年齡障礙作了一次最徹底的挑戰。


於是,我相信了,古代中國走得比較遠的有四種人:商人、軍人、僧人和詩人。


印度,建築狂如願得償的地方


新德里新得說不上歷史,老德里老得說不清歷史。現在它們已經連在一起了,使歲月顯得更加混沌。只是,無論是否說得清歷史,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無論是研究人文歷史,還是去旅行漲見識,那麼,或許都會知道這樣一個傑出的建築狂——印度第三代皇帝阿克拔的孫子沙傑汗。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印度,建築狂如願得償的地方


沙傑汗這個皇帝不管在政策上有多少功過,他留在印度歷史上最響亮的名位應該是“傑出的建築狂”——沙傑汗。他主持的建築難以計數,最著名的要算他為皇后泰姬瑪哈修建的泰姬陵。泰姬皇宮在他爭得王位之前就嫁給了他,同甘共苦,併為他生了14個孩子,最終死於難道,遺囑希望有一個美麗的陵墓。沙傑汗不僅做到了,而且遠遠超出亡妻的預想。據說,這個陵墓由2萬民工修建了整整22年。後來,兒子篡權,三兒子奧倫澤黜並囚禁了他,囚禁地是一座塔樓,與泰姬陵隔河相望。對於他修泰姬陵以及其他太多豪華建築的這種做法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不應該耗盡財富最終致王朝盛極而衰,有人則認為一座美麗的建築有時候比一個王朝更重要……


對於印度,除了泰姬陵,你一定會想到恆河。在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有無數印度教徒或者佛教徒心中神聖的地方,那就是恆河。印度人將恆河看成是一條通向天國的神聖水道。一生能來一次瓦格納西,喝一口恆河水,在恆河裡洗個澡,是一件幸事。很多人老人感到身體不好就慢慢向瓦格納西走來,睡在恆河邊,只願依傍著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然後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


當然,或許你還知道“鹿野苑”,一個佛祖釋迦牟尼初次講法的聖地。


據說,那裡原是森林。一位國王喜歡到這裡獵鹿,鹿群死傷無數。鹿有鹿王,為保護自己的下屬,每天安排一頭鹿犧牲在國王的弓箭之下。一天,一個滿眼哀怨的鹿朝他走來,據說原因是:今天輪到一頭懷孕的母鹿犧牲,鹿王不忍,自己親身替代……後來國王下令不再獵鹿,還辟出一個野鹿苑。


尼泊爾,極為閒適、純粹的國度

這一路行進過來,如果用不同的顏色來描述一個古老的國度,那麼,希臘是藍色的,埃及是黃色的,以色列是象牙色的,伊拉克是灰色的,伊朗是黑色的,巴基斯坦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印度是油膩的棕黑色,而尼泊爾居然是綠色的。


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有一片原始森林。地勢起伏,層次奇麗,而且山谷中有雪山融水,水流不大卻像是在白沙間嵌了一脈晶亮,天也晶亮。而且據說在泰米爾街深處有一個酒吧,是全世界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起點。


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我們確實顯得極為渺小

尼泊爾,極為閒適、純粹的國度

在尼泊爾有一個叫博克拉的地方。它緊貼著喜馬拉雅山,卻沒有一般人想象的凌冽。山擋住了寒流,留下一個陽光南坡,於是花樹茂盛。無盡的冰雪在這裡融化,從淙淙琤琤到浩浩蕩蕩,成了眾多大河的共同起源。清晨,如果你早早起床,去看朝霞下的喜馬拉雅,去欣賞那旭日染紅峰頂,去感受她以極端的地理高度俯視全世界……這些景象,別說親自到了,就連我透過這文字和屏幕想一想都會覺得很幸福。


如果你能夠從尼泊爾通過邊境國門進入西藏,或許該多了另外一種慨嘆。因為,這樣一座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似乎更顯氣派和莊嚴,神聖與歡快。


據說,世界上很多的人都喜歡去尼泊爾,而他們並非是尋訪古蹟,而只是去沉浸自然。無論是喜馬拉雅山還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種文明要早得多。而外來的旅行者也喜歡這樣淳真、忠厚、慢節奏的生活狀態。村落稀疏、房舍土樸、環境潔淨、飲水清澈……這一切都更貼近自然,一種未被太多汙染的自然。


寫在最後

嘮嘮叨叨寫了這麼多,如果您能看到這裡,我真的需要向您行禮致謝。因為,在這樣一個追求快節奏的時代裡,您還能靜下來看我的整理,確實讓我感激不盡。

每個稀世偉大的文化遺址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場景,又彷彿身臨其境。我曾經是一個旅行的自媒體人,所以,我試圖將餘老師筆下的每一個場景進行深度挖掘,包括歷史與當下,包括文化與旅行,只是已經寫了十篇,我還沒有離開希臘。誠然,這是一個漫長而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一定會繼續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