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立威,沽名喪命徐樹錚

1919年10月,徐樹錚率中國西北邊防軍第一師,揮師庫倫,有人認為是收復外蒙,幾近民族英雄。進而言之假如徐不調回,外蒙就不會獨立。

這未免失之偏僻。白居易老生說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脫離開具體的環境說話,不是唯物主義的看法。

北洋聞名有二徐,一是人稱老徐的徐世昌,第二是人稱小徐的徐樹錚。老徐進士出身,以北洋軍師自居,比較中庸。小徐雖然也是讀書人,可是進過日本官學校,有著日本軍人的蠻還有中國軍人的陰。可惜不到家。

外蒙局勢是蒙古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想獨立,沒實權也沒實力。想染指的此蘇聯卻剛建立,內有白匪,外有各國虎視眈眈,自顧不暇。對於外蒙,眼饞得很,手腳顧不過來。

國內袁世凱稱帝已死,張勳復辟失敗,皖、直、奉力量大增加,各自想伸手腳。段祺瑞有日本人的貸款加挪用的經費,以參加一戰的名義,編練了參戰軍,三師四個混成旅,徐樹錚主管。北洋軍皖、直、奉是系內有系。皖系內部還有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平時共擁段祺瑞為共主,但是不賣徐樹錚的帳。小徐平時掌管文案,不掌兵,奈何不了這幫武大爺。自從編練參加軍後,就將紙上談兵發揮到了極致。行伍出身不通文墨的基層軍官:撒;與其他皖系人物有關係的、撒;不是軍校身的:撒。軍官哪裡來:他有日本士官學校的底子,段祺瑞兼了北洋大小軍校的許多校長,就從這裡面找。於是清一色自己人,一眼看去倍爽。至於皖系將領對他則目而視,自負的小徐將軍是不管的。只是當時普通士兵多是不識字,踢除了老的一批從兵裡面爬上來的將領,造成了兵不知官,官不識兵,能不能打小徐將軍心裡面也有些打鼓。

當時大總統是徐世昌,自居軍師的老徐,一度認為能統領北洋。可是北洋將軍扛搶出來算老大,對書生不感冒,不承認這個 “老師”。命令是免談。這時上任總統直系領袖馮國璋剛病死。直系新領袖曹琨,新老交替,人心不穩。對皖是可慶的事。但實際情況卻不一樣:馮國璋做領袖時,主要勢力在江蘇江西一帶,被稱為長江三督。一邊擋住了南方革命黨的北向發展。一邊與皖係爭一爭北洋的影響力。由於遠離北京,影響有限。馮國璋當時總統也怕皖系暗算。從江蘇帶了一個師去北京,這個師到了北京就被皖系包圍,馮死後被解散了。直隸的曹琨是直系另外一股勢力,前期他與段比與馮走得還近。北京及附近是皖系一家獨大。

曹琨成了直系的領袖,問題來了。直系不會甘心永遠在人之下,皖系也感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常。天津離北京那麼近,很危險。直系還有一個喜歡惹事的吳秀才佩孚師長,幾年前將段大帥辛亥革命時孝感當年造反的事都抖出來,腦袋後有反骨的傢伙比南方革命黨感覺還可惡。段祺瑞做著統一中國的夢,小徐將軍做著獨大皖系的夢。練習了幾個邊防師,有必要去試試。

1919年,一戰勝利,巴黎和談中國卻失敗,五四運動搞得段大帥灰頭土臉。徐世昌一直在皖系的壓迫下工作,老師成了小婆子,很不爽。手頭沒兵,只能搞平衡。

五四期間,段祺瑞藉口總理錢能訓鎮壓學潮無能,想用親信王揖唐組閣;徐世昌不上當,官都由皖系人當去,他這個總統怕咳嗽都要請示的,怎麼向其他派系交代,怎麼維持“老師”的形象。他要財政總長龔心湛暫代。明爭暗鬥,反覆拉鋸。老徐和直、奉軍閥聯合,推薦靳雲鵬出組閣。靳雲鵬是皖系大將,“四大金剛”之一,段祺瑞也不好反對;靳雲鵬與徐樹錚關係惡劣,在老徐是分裂皖系的一招;靳雲鵬又是大總統徐世昌的門生,奉系張作霖的兒女親家,直系領袖曹錕的換貼兄弟,盤根錯節,直奉通吃。段祺瑞也有說。擔心尾大不掉,要安插干將曾毓雋、李思浩、姚震、朱深分任秘書長和財政、司法、交通三總長,靳雲鵬後臺硬,不接受。靳雲鵬提出的閣員名單,段祺瑞、徐樹錚和安福議員們就反對。鬥來鬥去,內閣不能久懸。靳雲鵬正式組閣時,曾毓雋、李思浩、朱深還是被塞進了內閣。段祺瑞可惡,小徐作為軍師更可惡。徐世昌為調虎離山,於1919年6月24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

有了兵,有了官,徐樹錚就決定領兵去外蒙的,拉拉場子,一是練練兵,立立威風,揚個名,逼外蒙取消獨立,肯定會青史留名。小徐是做事不怕大的。說這事其實只是沽名釣譽,是因為事後不長時間外蒙就又獨立了,千軍外徵,了無用處。說得罪了人,這個人就是最可能出兵收復外蒙的東北王張作霖。

話說1918年初,徐樹錚位在中樞,掌握機密,知道陸軍總長段芝貴向日本訂購了軍火。在小徐的策劃下,奉軍在秦皇島強行截獲日本軍火,小徐拿出其中的四分之一歸自己支配,大頭四分之三送給了老張,慷他人之慨小徐不手軟。1918年2月23日,奉軍入關,成立關內奉軍總司令部,張作霖自任總司令,徐樹錚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又開始慷奉軍之慨,將奉軍三個師就當肉彈往上頂,老張是槍林彈雨中出來的,馬上起警覺,趕快查,一想嚇一跳:徐樹錚不僅侵吞了大部分軍費,並且和楊宇霆私自編練部隊。這就不僅是要錢,還是要命了。頓時大怒,免去了徐樹錚的副總司令職務。

在這一層,小徐出兵不能借用老張。但是小徐出兵,也沒了後援,北京段政府內憂外患,無法提供幫助。張作霖認為他自作威福,坑朋友不擇手段。更不可能提供什麼,外無援後無糧,外蒙古草草舉行儀式後,趕快撒兵回內地了。

張作霖的感覺未嘗有道理,外蒙古離心傾向了得,背後還有一個日漸興起的蘇聯,如果不能做好萬全之策,就是收復了也難以持久。只會打草驚蛇。後來的事件證實了這一判斷。

小徐志得意滿的的帶兵回北京,似乎兵堪大用,自信心大增。不久直皖大戰,邊防師幾天時間煙消雲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小徐也只能遁入日本使館了。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曠世奇功。有人將徐去外蒙古與之相比,這其實有云泥之別。首先支持的基礎不同,左公收復新疆時,國內主流是支持的,是集國家之力。徐去外蒙則是一時起意,在皖系內部也只得到部份支持。第二須謀定而後動,左公收復新疆思謀事前籌劃很長時間,糧兵充足;收復後,立即分兵駐收,各官統轄。徐收復就是武裝遊行一般,突然勞師千里,犯兵家大忌,也被看穿不能持久。第三左公收復新疆後,清政庥加強了相鄰省份的力量,一旦有事,可以就近出兵,這是一種威脅,也是一種姿態。徐出兵時,張作霖是第一個不願意,徐出兵後,張也不支持。虎頭蛇尾,就是這次的寫照。

小徐行事自作威福,志大才蔬,不計後果。盲目引兵入外蒙,一陣喧譁後就了無聲息了。私開殺戒,殺死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開了北洋史上惡劣的開始先河:不是說陸建章法不該死,而是以前北洋打來打去,基本都是兵打光了去使館,不會進行人身殺戮。小徐開始,後人學樣,二次直奉大戰後,馮玉祥部駐在北京外,徐樹錚大大方方出城,一顆子彈,結束他有爭議的一生。

外蒙立威,沽名喪命徐樹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