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1789年7月14日,象徵法國封建王權的巴士底獄被憤怒的巴黎群眾攻破,巴士底獄管理人德·拉奈侯爵也被砍下頭顱頂在長槍上,這標誌著血腥的法國大革命的開始,這注定是不可避免的腥風血雨,但也是徹底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大革命分為多個階段,不同階段的革命領導者都不同,第一階段的領導者是君主立憲派,君主立憲派主張溫和的改革,保留君主但限制他的權力。在6月17日成立的制憲議會中,君主立憲派在其中佔了很大一部分人,而制憲議會是第三等級改革的主要領導,他們曾在網球場宣誓“不指定一部憲法並使其實施,絕不解散。”所以,這時的君主立憲派是革命的領導,而他們對革命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網球場宣誓

制憲議會當時已經組建了國民自衛軍,並且在7月14日的行動中取得了巴黎城市政權,這支國民自衛軍由法國傳奇人物拉法耶特帶領,他曾經參加過美國的獨立戰爭,此前也是第二等級的代表,但是之後轉為第三等級的代表。君主立憲派在掌握了政權之後,首先就面臨了農民暴動的問題,因為農民是最受苦的階級,所以他們決定先解決農民的問題,再著手其他革命事宜。為了緩和農民的情緒,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頒佈了“八月法令”,廢除了農村中的封建因素,這是制定憲法的第一步,但算是一個臨時的法令。

八月法令自然會讓人聯想起“八月四日之夜”,因為就是八月法令的中心內容就是在這一天晚上討論出來的結果。8月4日,制憲議會召開會議討論農民的暴亂問題,議員塔爾熱認為應該採取強硬的措施恢復那裡的秩序,但諾阿伊則認為這樣會適得其反,他認為農民暴動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壓迫,所以他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使農民獲得自由,擺脫封建地租的壓迫,減輕農民的負擔,這樣他們就會停止暴亂。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被壓迫的法國農民

諾阿伊的提議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代表們根據諾阿伊的主張具體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是廢除封建地主貴族和教會強加給農民的各種不合理的沉重稅收,並且廢除了一些貴族在農村的特權。但這次會議也有侷限性,那就是附加在農民身上的土地封建義務需要靠贖買來解除。8月5-11日,制憲議會根據8月4日提出的主張進行了條文化,這就是《八月法令》,《八月法令》雖然有瑕疵,不過這並不妨礙它的歷史作用,這部法令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為革命消除了封建因素。

8月26日,制憲議會通過了著名的《人民與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這份文件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在任何描述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作品中,不管是詳細的歷史還是極簡的歷史,你都能發現他的存在,其影響力使其與英國的《權利法案》和美國的《獨立宣言》齊名。《人權宣言》出鏡率非常高的原因是因為它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對法國大革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人權宣言》主要是人權、法治和保護私有財產,其實《人權宣言》中的觀點大都來源於啟蒙運動思想家。首先是“天賦人權”的觀點,強調人生來就是平等的,而不應該擁有特權,反對貴族和教會的特權以及他們對第三等級的壓迫;其次是法律精神,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護每一個人的言論、出版、信仰自由;最後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個從羅馬法一直延續下來的法律精神。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是君主立憲派制定的綱領性文件,所以說君主立憲派在早期也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人權宣言》發表後,根據這一宣言確立了“八九年原則”,法國革命要依據這一原則進行。此後,君主立憲派又頒佈了一系列的反封建法令,逐步廢除了法國的封建因素,主要是對行政區域進行再劃分,沒收教會的財產,實現政教分離,廢除等級制度、貴族的爵位和特權。

在制憲議會掌握權力期間,議會通過了許多反對封建特權的法令,這些法令在逐漸將舊封建法國改造成一個民主的資產階級國家,但是這一切未免太順利了,想想歷史上的所有改革和革命,哪一個沒有因為觸及到了舊階級的利益而遭到阻礙?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並沒有像英國的查理一世一樣,馬上就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矛盾激化,他反而對制憲議會言聽計從,表達他對革命的誠意,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個支持革命的人,他只是害怕他的抵抗會激怒民眾,會傷及他的性命,畢竟他已經在7月14日見識到了德·拉奈侯爵的下場。路易十六本質上還是個反動的封建君主,他看著制憲議會一步步剝奪自己的權力,不可能無動於衷,只是迫於形勢只能和議會妥協。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奧地利的公主,所以他想到藉助國外的勢力幫助自己打擊革命者,但是他現在必須先逃出法國。1791年6月20日晚,路易十六和王后喬裝成傭人的樣子,然後駕車逃出了巴黎,但是他們行至邊境的瓦雷納時,被別人認出,逃跑計劃不僅失敗,還被抓回了巴黎。國王逃跑的行徑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特別是制憲議會中那些激進的革命中,他們主張嚴懲國王,但君主立憲派還是決定保留國王,君主立憲派和其他派別開始出現裂痕。不僅如此,制憲議會還為國王辯解,說他是被人劫持的,最後宣判國王無罪。7月17日,巴黎群眾在馬爾斯校場請願,希望廢除國王,但是作為君主立憲派的巴黎市長巴伊卻派拉法耶特指揮國民自衛軍血腥鎮壓了巴黎群眾,5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將槍口對準革命群眾,這使得君主立憲派徹底失去了威信,激進的吉倫特派也從君主立憲派分裂出去。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電影《法國大革命》片段:國民自衛軍向請願群眾開槍

沒過多久,制憲議會就通過了《1791年憲法》,至此,制憲議會成立之初的目標已經快要完成。9月14日,路易十六批准了《1791年憲法》(他沒得選)。9月14日,制憲議會完成了兩年前網球場宣誓時要完成的目標,即“不指定一部憲法並使其實施,絕不解散”。如今這個目標完成了,制憲議會也於9月30日解散。10月1日,一個新的立法議會代替了制憲議會(換個牌子而已)。

《1791年憲法》是根據“八九年原則”制定的。在權力分配上,採用的是類似美國的三權分立,前面說的立法議會掌握立法權,司法權由法院掌握,國王掌握行政權,實際上立法議會掌握著國家大權,國王的權力被削弱。在公民權方面,是幾乎和《人權宣言》一樣的。在選舉權方面,是按照納稅額度獲得選舉權的,要求一年內要繳納三天工資以上的直接稅,還根據公民有無選舉權將其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此時,在法國外的各歐洲國家都想盡辦法阻止這場革命,立法議會也明白革命所面臨的外部危機,他們決定先發制人,向威脅最大的奧地利宣戰,但是遭到了失敗,奧地利聯合普魯士共同干涉法國大革命,普魯士的不倫瑞克公爵甚至寫信威脅巴黎群眾,信中寫道,如果路易十六出現意外,他們將踏平巴黎。不倫瑞克的信件刺激了巴黎民眾,於是一場更大的起義爆發了。

法國大革命第一階段:君主立憲為主流的制憲議會時期

來自奧地利的法國王后

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群眾在吉倫特派的帶領下闖入了王宮,要求立法議會廢除路易十六,並且將《1791年憲法》中的選舉制度改為普選制。吉倫特派在起義中控制了立法議會,並將路易十六和他的往後關押起來。吉倫特派在8月10日的起義中掌握了政權,君主立憲派領導革命的時期結束,雖然君主立憲派最終因其侷限性而下臺,但是不可否認君主立憲派在法國大革命初期所作出的貢獻,包括通過並實施各種反封建特權法令等等,甚至《人權宣言》也是君主立憲派的作品,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君主立憲派已經失去了領導革命的能力,法國大革命進入了吉倫特派領導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