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引言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浓厚的神秘色彩,所以自古以来大多数的作家笔下都带有神秘力量对故事发展的牵引。

五四运动后祛魅的开始,传统的神秘文化作为封建迷信而被摒弃。

直到中国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作家全面学习西方知识,逐渐审视自己传统的神秘文化,汲取西方19世纪盛行文学巫术起源说。

作家在吸收西方文学知识的同时对神秘主义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重新发掘自己祖国的神秘文化。

在作家的不懈努力下被压抑的神秘主义重返文学,而第一批解放文学力量的代表人是先锋文学的作者。

在先锋文学中很多作者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我国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神秘主义时期。

下面我将以先锋文学代表作家格非的《相遇》文集为例,第一部分解释巫文化,分析格非与神秘文化结缘的原因;第二部分从格非笔下预言,宿命和梦幻中分析浸润于神秘文化中作品;第三部分是对格非作品中存在之迷的探索。

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一、格非与神秘文化结缘的原因分析

神秘文化浸染着中国千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会受到一定的感染,神秘文化在距离泥土最近的地方尤为重要,格非与神秘文化结缘并非巧合,它是一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一)神秘文化概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缺少神秘,神秘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和对未来的希望。

关于神秘的解释在《牛津词典》中的注解是:“未被认识,或被人的思维不能理解的,超出了理智或般知识范围的事物或现象。”

1633 年,这个词又有了一个补充的意义,即“那些古代与中世纪的著名学科,通常认为包括对神秘不可知本质的诸种力量的认识与利用(如巫术、炼金术、占星术、通神学等)”。

由此可见,在国内外都已将巫文化作为神秘文化的一种看待。

巫文化能在经历多年打压后迅速席卷作家作品。从历史上看,巫文化在千年来,早已浸入到文学当中。

从内部原因看,巫文化也是深深根植于作家的心中,即便是在极力反对巫文化,但是也不能让巫文化完全消失。

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打开了作家对巫文化的探索,让作家再一次对巫文化的关注。

什么是“巫”?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神明者。

”在古代,“巫”和“工”是同一个意思,上下的两横分别代表了天和地,两边分别有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这一男一女连接着天地之间,传达天地的意思,即为“巫”。

所以“巫”字本身便带有神秘色彩。而“巫文化”即指和巫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

无论如何,神秘的巫文化长久以来在作品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作家和读者的想象力,也让作品有更多的空间留给读者思考,在文学中因为有了巫文化才有了更多浪漫和想象的美感。

(二)格非与神秘文化结缘

格非早期的农村生活,让他首先接触的是民间的文化,而民间文化又深受地域的影响。

祖籍江苏丹徒的格非深受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因为江苏丹徒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在南方农村成长起来的格非,耳濡目染了许多神秘文化。

其中丹徒的民间文化是散落于民间最多的是巫文化,所以格非深受感染之一的神秘主义文化也是巫文化。

格非不仅仅是作家,他还是一名老师,长期处于文化熏陶之中,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使得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发展相结合,形成了神秘主义本土化。

他的神秘主义有着时空的神秘和预言式的神秘,在神秘叙事中更是有着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考,让人捉摸不透作品的意蕴,这也给作品本身增加了神秘色彩。

格非在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已经准备去学一门木匠手艺,只是机缘巧合临县的校长听说他是落榜生中的第一名,找到他让他复读继续参加高考,这让他的人生有着重大的转折。

出乎意料的外力改变让他深受影响,以至于在后来的作品里面总是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人物的命运,甚至一个小细节或者是一念之间就会导致让人物命运走向相反的方向。

格非的小说创作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化。因为有了对西方知识的汲取,来自卡夫卡和赫尔博斯等人的影响,让他重新审视前几十年的政治祛魅文化,才使得他和其他先锋文学作者在先锋文学中重新掀起了一股文学神秘文化之风。

因为格非相信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是未知的,有很多东西不能被科学所解释,它们仍旧处于神秘之中,其中最明显的就包括了他自身受影响最大且流传最久的神秘巫文化。

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二、神秘文化润泽下格非的作品

在格非的作品中总是有着预示,梦幻和宿命的存在,这些神秘的暗示将作品带入一个神秘的地带。

作品中还包含了对理性的怀疑,对时空界限的模糊,更是增添了其神秘色彩,让人不自觉的对作品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一)预言和宿命

《迷舟》中出现的老道士,仅一句模糊的话:“小心你的酒盅。”便说中了萧的死是因为警务员喝醉酒没有和他一同去榆关,便认定萧通敌杀死了萧。

后来的事情似乎都在围绕着老道的话一步一步展开,也在萧回忆老道的话中结束。

在作品中写到“他觉得像是有一种更深远而浩瀚的力量在驱使他。”

他母亲的预感:“他的眼神和丈夫临终前的眼神一模一样,深陷在眼眶里的眼球没有丝毫新鲜的光泽。”

这些似乎都预示着萧一步一步被牵引着走向死亡,很多一闪而过的念头,并没有让他慌张,他像是在等待死亡的到来,甚至死的前一刻还遗憾这是黑糊糊的枪口。

萧的命运早就在冥冥中注定,母亲知道萧可能会死,特意将他的手枪放进了抽屉里,但是这一细小的行为却加剧了萧的死亡。

这些试图改变命运的人,似乎都在推动着命运的前进,似乎这些行为和念头也是被神秘力量所操控着的。

《青黄》的调查之前便写到“谭教授听完了我的话立即对我做了一个不耐烦的手势: “你到了那里将一无所获。”

这也早早的就预示着此次的调查将毫无进展,一无所获。

这个调查还没有开始就意味着结束,很多其他故事也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似乎有一双神秘的手在掌控着故事的发展和最终走向。

这种神秘让人无法逃脱也无法掌控,越是挣扎越是陷入无边的苦难之中,让人无处遁逃。

在格非的小说中不缺乏预示,这些预示似乎看起来是偶然或者一瞬间的念头,但是却在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暗处操纵着人物的命运,人物在神秘的命运掌控中无法逃脱,即便知道也无能为力。

在格非小说中出现的这些预言,也暗示了格非对神秘的敬畏之心。

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二)梦幻

梦是潜意识的存在,也是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格非最擅长的就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现实和梦幻之间穿梭,深入人的灵魂,使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幻,将梦幻和现实交织的神秘呈现于作品之中。

《青黄》的最后,离开村庄的时候写到“我突然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个村子——它的寂静的河流,河边红色的沙子,匆匆行走的人和他们的影子仿佛都是被人虚构出来的,又像是一幅写生画中常常见到的事物。”

《雨季的感觉》中镇长说道:“自打雨季来临,我觉着每天都像是做梦似的……”以及在辩机和尚做梦之前写到:“在一年四季之中,唯有春天会带给人云飞雾绕的幻觉……”

甚至在最后褚少良仍旧在怀疑自己的请帖是不是写错了……这些都在暗示着春天的雨给人一种梦幻之感,让人想入非非。

《蒙娜丽莎的微笑》结尾仍是一个梦,梦中醒来便是结束,这个梦似乎是在弥补一些曾经的遗憾,也好像是在为死者寻找一个归处。

《锦瑟》中的六个梦,似乎是梦中梦,最后回到了原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醒了过来,但是每一次在梦中的死亡,都让人无比遗憾,有一种不应该结束却戛然而止的感觉。

《褐色鸟群》中讲述了梦中的场景:“我梦见你的尸体漂浮在那断桥下的河面上,你的乳房上长满了青草,桥头有人在唱着《玫瑰玫瑰处处开》。”

在新婚的时候,新娘便脑溢血死亡……

作品中所有的梦境都十分真实,和现实相连接,梦和现实模糊不清,醒着的人似乎在做梦,梦中的人似乎才是最真实的。

在作品中的梦似乎是对现实进行了补充,甚至在梦中进行未来的预言,这些神秘的事情都无法找到答案,更增添了一种对神秘的敬畏之感。

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三、格非作品中存在之谜的探索

在“巫”的世界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作家在这个世界里可以不用因果关系,不用对每件事情解释清楚,甚至不用交代故事的每个疑点细节,这留出了很大空间让读者对隐藏于作品之下的事物进行探索。

(一)逻辑和非逻辑

在格非的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等作品打乱了正常的逻辑,在局部布局描写中让人会觉得真实可信,但是结合整体来看的时候会发现是一种反逻辑的出现。

《迷舟》写到“他想象不出马三大婶怎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鲜为人知的棋山指挥所里,她又是怎样猜出了他的心思。”这是在作品中显现出来的疑问,到最后也没有答案。还有一些隐藏在作品之内的情节也被忽视了,比如,并忽略了萧去榆关那一晚做了什么,他会不会在醒悟后通敌,亦或者是被冤枉的。

《青黄》中对小青父亲的描写也是很神秘的,小青父亲为何死后棺材中没有任何东西,为什么小青儿子能够看到和小青父亲一样的人,小青父亲究竟有没有去世,这些都是没有写出来的神秘。

《褐色鸟群》里三次见到“棋”,每次的“棋”都是同一个人,但是却没有一个记忆是相同的,甚至每一个“棋”都是互不认识的,两个人的记忆相差太大,让人觉得诧异。

但是这也是现实中所存在的,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各自的回忆,没有哪个人的回忆百分之百正确,但是像和“棋”一样完全不一样的记忆却少见。

按照逻辑来推测,是不能理清思路的,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后也没有答案,只能留给读者去猜想。

(二)偶然与必然

每一个偶然都可能导致必然的结果,每一个偶然都是一种选择,所以不同的偶然发生最后可能会有着不同的人生,只是人生从来没有如果,所以偶然只能发生一次,这一次就成为了必然。

在格非的作品中着重突出了偶然,故事中的偶然对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迷舟》中,母亲看出了萧和父亲死前一样的眼神,她让萧烧纸钱免灾,将萧的手枪收入抽屉,这一切似乎都在阻止萧的死亡,但是最后萧的手枪落到了警务员手中,最后死于抢下。这一切的做法都没有使萧逃脱悲惨的命运结局。

对偶然事件造成必然结果这本身是一个悖论,但是作家构建了一个另一个巫的世界,使得偶然造成必然多了几分神秘性。

浅析格非小说中的神秘文化――以《相遇》文集为例

结语

在格非的作品中将民间神秘文化和现代审美精神相联系,借用神秘的巫文化构建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在文学里突破政治祛魅的束缚,使文学连接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发掘出一片属于神秘文学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格非《相遇》[M],译林出版社,2014

[2]易瑛.巫风浸润下的诗意想象——巫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

[3]黄育聪,李薇.中国现代小说的神秘文学创作[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4]刘伟.通往存在和神秘的写作——论格非的神秘主义诗学[D]

[5]吴婷.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巫文化[D]兰州大学

[6]方秀珍.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象之一种[D]兰州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